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非同化器官光合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文杰 张衷华 +3 位作者 祖元刚 贺海升 关宇 李文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6,共9页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固定对群落碳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非同化器官光合电子传导速率均低于叶片,但是其色素利用效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叶片。在生殖生长季节,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时期内,非同化器官的光合碳固定对薇甘菊生长起到积极作用。把不同器官的光合碳固定量尺度放大到群体水平发现,基于使用红外线CO2分析法和叶绿素荧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布的薇甘菊非同化器官(生殖器官、茎和根等)分别占群体总光合能力的19%和49%,说明非同化器官光合在薇甘菊生长和入侵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尽管薇甘菊叶片为典型C3植物特征,结果发现了茎以及主叶脉内存在类似C4途径的、具有丰富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结构。C4途径的光合效率远比C3植物高可能是薇甘菊非同化器官光合叶绿素效率高于叶片的一个原因,尚需要更多的直接生化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非同化器官 光合碳固定 光合电子传导速率 PSII光化效率 饱和光合速率 维管束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部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兴良 宿以明 +1 位作者 刘世荣 马钦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573-2578,共6页
采用分层切割法取样 ,测定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非同化器官 N、P、K、Ca、Mg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均呈现干皮 >枝 >根 >干的规律。随枝条年龄的增加 ,枝条中 N、P、K含量随之降低 ,Ca增加 ,Mg变化不明显。随... 采用分层切割法取样 ,测定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非同化器官 N、P、K、Ca、Mg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均呈现干皮 >枝 >根 >干的规律。随枝条年龄的增加 ,枝条中 N、P、K含量随之降低 ,Ca增加 ,Mg变化不明显。随树高度的增加 ,冠层枝、干、树皮 N、K呈增加趋势 ,且均呈显著直线相关 ,Ca显著降低 ,P、Mg变化不明显。随林木根径的增加 ,根系营养元素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32年生川西云杉个体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31 .1 61 kg和 2 68.693g,其中根、干、皮、枝和叶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 4.82 %、42 .2 3%、9.98%、1 9.69%和 1 3.2 0 % ,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 8.33%、1 6.93%、1 9.2 8%、2 6.2 6%和 2 9.2 0 % ;N、P、K、Ca、Mg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 34.71 %、8.75 %、2 5 .79%、2 7.2 6%和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人工林 非同化器官 营养元素 含量 分布 分层切割法 四川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广全 赵士洞 +1 位作者 王浩 土小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2-429,共8页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为 ,N:皮 >枝 >根 >边材 >心材 ,P:根 >枝 >皮 >边材 >心材 ,K:枝 >皮 >根 >边材 >心材 ,Ca:皮 >枝 >根 >心材 >边材 ,Mg:根 >皮 >枝 >...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为 ,N:皮 >枝 >根 >边材 >心材 ,P:根 >枝 >皮 >边材 >心材 ,K:枝 >皮 >根 >边材 >心材 ,Ca:皮 >枝 >根 >心材 >边材 ,Mg:根 >皮 >枝 >边材 >心材。不同枝径和冠层枝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干皮及干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与园盘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或正相关 ,随圆盘由基部到稍部高度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 ;干营养元素含量为干皮 >边材 >心材 ,三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或显著的正相关。随林木根径和根系在土层中的增加 ,根系营养元素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 69年生个体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1 2 35.782和 1 4 .4 977kg,其中 N、P、K、Ca、Mg的积累量分别占营养元素积累量的 2 0 .2 %、8.5%、2 0 .4 %、53.0 %和 2 .9% ;根、干、皮、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占生物总量的 1 7.0 5%、4 9.59%、9.1 8%、2 4 .30 %和 0 .86% ,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 1 4 .93%、2 2 .65%、2 1 .1 9%、36.97%、4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林 非同化器官 营养元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土壤改良对银中杨叶片、树枝和树皮绿色组织色素和C_4光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杰 许慧男 +3 位作者 王莹 于兴洋 郑广宇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4,共6页
在松嫩平原重度盐碱地上,选择通过土壤改良使得盐碱成分降低、结构显著改善的土壤作为处理样地(pH值9.17;电导率388μscm-1;土壤紧实度1170kPa),邻近未改良重度盐碱地为对照样地(pH值10.15;电导率1220μscm-1;土壤紧实度2199kPa),对生... 在松嫩平原重度盐碱地上,选择通过土壤改良使得盐碱成分降低、结构显著改善的土壤作为处理样地(pH值9.17;电导率388μscm-1;土壤紧实度1170kPa),邻近未改良重度盐碱地为对照样地(pH值10.15;电导率1220μscm-1;土壤紧实度2199kPa),对生长在对照和处理样地上的银中杨不同器官叶绿素和C4光合相关酶研究发现:1)生长在处理样地的银中杨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但树枝和树皮绿色组织内这些指标的差异远小于叶片;2)所测定3种C4光合酶结果显示,当以单位鲜重表示时,3种器官以及盐碱化程度对结果影响较小;3)当以单位叶绿素酶活性表示时,不同器官以及盐碱化程度对酶活性影响显著:树皮和树枝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酶(PEPC)活性是叶片的4.4和3.1倍,盐碱地改良使这一差异变成8.6和2.6倍;对照样地内树皮、树枝的苹果酸酶(NADP-ME)活性是叶片的1.7和2.1倍,盐碱地土壤改良使得这一差异达到17.2和6.4倍;与此类似,在对照盐碱地上,树皮和树枝内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是叶片的1.7和1.4倍,盐碱地土壤改良使得这一差异变为6.4和13.7倍。上述结果说明,银中杨树干和树枝绿色组织内C4相关酶含量较叶片高出很多,而且受盐碱胁迫程度影响显著,盐碱化程度轻的情况下,这种差异会增大,这些酶的变化可以作为植物响应土壤盐碱程度变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酶 苹果酸脱氢酶 苹果酸酶 叶绿素 非同化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