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业丰化控对大豆鼓粒期非叶光合器官与粒重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章建新 薛丽华 李金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化控是大豆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为探明化控条件下大豆非叶光合器官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的变化规律,以黑农41和新早-1为材料,采用铝铂遮光法研究了花期麦业丰化控处理(CK、化控1次、化控2次)条件下,大豆鼓粒期间荚、叶柄、叶片对粒重相... 化控是大豆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为探明化控条件下大豆非叶光合器官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的变化规律,以黑农41和新早-1为材料,采用铝铂遮光法研究了花期麦业丰化控处理(CK、化控1次、化控2次)条件下,大豆鼓粒期间荚、叶柄、叶片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的变化。结果表明,荚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依次为4.84%、8.44%、17.58%;叶柄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依次为5.91%、3.34%、12.92%;叶片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分别为34.03%、26.29%、17.00%。麦业丰化控提高了荚、叶柄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降低了叶片对粒重相对光合贡献。化控技术增产与叶片和豆荚光合性能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化控 非叶光合器官 粒重 麦业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光合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明灿 尚艳菲 李友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8-1454,共7页
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芒... 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芒>穗部颖片,各非叶光合器官开花18d后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的非叶光合器官在灌浆前期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值,在灌浆后期其Fv/Fm和ΦPSⅡ值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强筋小麦并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非叶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相对贡献率依次为穗部>旗叶>节鞘,且对弱筋小麦籽粒的贡献率高于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中节鞘和穗对弱筋小麦粒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5.7%和35.4%.研究表明,弱筋小麦豫麦50的非叶光合器官能维持较较强的光合能力,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花后形成的光合产物对其粒重的增加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叶光合器官 光合荧光特性 光合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鼓粒期非叶光合器官与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丽华 章建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R6期采用铝箔遮光处理,对三个早熟大豆材料中、上部节叶片、荚、叶柄进行遮光处理,研究叶片,荚、叶柄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遮光节粒重下降幅度为10.4%~33.3%;叶柄遮光节粒重下降仅为1.0%~8.9%;荚... 在田间条件下,R6期采用铝箔遮光处理,对三个早熟大豆材料中、上部节叶片、荚、叶柄进行遮光处理,研究叶片,荚、叶柄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遮光节粒重下降幅度为10.4%~33.3%;叶柄遮光节粒重下降仅为1.0%~8.9%;荚遮光与叶片遮光粒重降幅相近为27.3~40.0%。粒数比单粒重对遮光反应更敏感。荚的光合作用主要在鼓粒前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非叶光合器官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