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正晔
刘陆帅
+2 位作者
孙媛
苏荣海
马运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共8页
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
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和表面肌电数据。将2组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包络线映射至脊髓各节段的α−运动神经元池以获取脊髓水平的运动输出,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Means聚类获取2组受试者的肌肉协同特征。基于非受控流形分析建立各组肌肉协同变异性与质心横向位移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水平组L1~L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时与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水平组L4~S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末期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2)高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激活时间更为集中(P<0.05);3)高水平组在起跑时各组协同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低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仅在预备姿态时具有较好的协调。结论:运动经验可以优化各组肌肉协同间的协调及各协同内部的时空结构。合理调整预备姿态的肌肉激活策略并提高起跑器蹬离技术,有助于促进起跑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起跑
运动
控
制
肌肉协同
非受控流形
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UCM协同理论控制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宗青
米靖
+2 位作者
周松芳
万祥林
张强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8,共18页
运动协同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非受控流形(uncontrolledmanifold,UCM)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运动协同的认知。研究回顾了UCM协同的起源、基本理念和分析过程,以及与其他协同理论的比较,并重点探讨了:1)UCM协同的神经控...
运动协同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非受控流形(uncontrolledmanifold,UCM)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运动协同的认知。研究回顾了UCM协同的起源、基本理念和分析过程,以及与其他协同理论的比较,并重点探讨了:1)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和控制模型。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不是大脑皮质,而是皮质下结构。其控制模型包括反馈控制模型、对照设置模型以及前馈控制模型等。行为学层面的UCM协同是神经控制,外力、关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多关节肌肉耦合不同关节所产生的力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UCM协同在技能学习、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康复、健康老龄化、儿童动作发展以及运动(职业)技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UCM协同的量化指标,能有效区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阶段差异,以及神经病患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技能水平等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寻找无损且能直接干预脑深部神经区域的技术。2)应用环节互动的动力学方法,验证产生UCM协同的主要来源是否来自于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和多关节之间的耦合。3)从UCM协同的角度深入探索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控制机制。4)探索提高特定运动技能协同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受控流形
变异
协同
运动
控
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正晔
刘陆帅
孙媛
苏荣海
马运超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9YJC890030)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YTB009)。
文摘
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和表面肌电数据。将2组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包络线映射至脊髓各节段的α−运动神经元池以获取脊髓水平的运动输出,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Means聚类获取2组受试者的肌肉协同特征。基于非受控流形分析建立各组肌肉协同变异性与质心横向位移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水平组L1~L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时与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水平组L4~S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末期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2)高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激活时间更为集中(P<0.05);3)高水平组在起跑时各组协同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低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仅在预备姿态时具有较好的协调。结论:运动经验可以优化各组肌肉协同间的协调及各协同内部的时空结构。合理调整预备姿态的肌肉激活策略并提高起跑器蹬离技术,有助于促进起跑的运动表现。
关键词
短跑起跑
运动
控
制
肌肉协同
非受控流形
分析
机器学习
Keywords
sprint start
motor control
muscle synergy
uncontrolled manifold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分类号
G804.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CM协同理论控制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宗青
米靖
周松芳
万祥林
张强峰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体适能与运动康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基地
北京体育大学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8,共18页
文摘
运动协同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非受控流形(uncontrolledmanifold,UCM)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运动协同的认知。研究回顾了UCM协同的起源、基本理念和分析过程,以及与其他协同理论的比较,并重点探讨了:1)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和控制模型。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不是大脑皮质,而是皮质下结构。其控制模型包括反馈控制模型、对照设置模型以及前馈控制模型等。行为学层面的UCM协同是神经控制,外力、关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多关节肌肉耦合不同关节所产生的力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UCM协同在技能学习、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康复、健康老龄化、儿童动作发展以及运动(职业)技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UCM协同的量化指标,能有效区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阶段差异,以及神经病患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技能水平等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寻找无损且能直接干预脑深部神经区域的技术。2)应用环节互动的动力学方法,验证产生UCM协同的主要来源是否来自于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和多关节之间的耦合。3)从UCM协同的角度深入探索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控制机制。4)探索提高特定运动技能协同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非受控流形
变异
协同
运动
控
制
Keywords
uncontrolled manifold
variability
synergies
motor control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潘正晔
刘陆帅
孙媛
苏荣海
马运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UCM协同理论控制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杨宗青
米靖
周松芳
万祥林
张强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