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单体调控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玉洁 魏兰懿 +4 位作者 陈君君 周阳云 杨姣 胡九东 韩永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驱动者,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等过程。以NRTK为靶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中药以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低毒等特性,在肿瘤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优势,至今已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可抑制NRTK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对NRTK主要成员Src、Jak、Abl和Fak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归纳总结了作用于这些成员的中药单体,旨在为靶向NRTK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寻找NRTK的中药单体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通过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蜕膜巨噬细胞分化
2
作者 李学春 甘倩 +1 位作者 黄绍平 张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与LA分泌情况,生化、Western blot检测组织LA、LDHA、MCT-4水平。生化检测正常滋养层细胞在不同细胞密度、氧气条件下细胞上清的L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在不同LA、氧气、培养基条件下的极化情况,qRT-PCR、Western blot、ROS、NAD+/NADH检测糖酵解、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mRNA、蛋白、SRC/LDH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ROS水平、NAD+/NADH。取30只孕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建立PE大鼠模型,检测各时间点孕鼠收缩压与尿液蛋白水平。对比胎龄20 d各组胎盘和胎鼠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滋养层细胞侵袭与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流式检测胎儿血管发育、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与正常产妇相比,PE患者M1型巨噬细胞、CK7+LDHA+、CK7+MCT-4+细胞比例、LA、LDHA、MCT-4水平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常氧处理相比,低氧处理滋养层细胞上清LA水平升高(P<0.05)。在常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M1/M2细胞降低(P<0.05),LA组NDUFA1、NDUFA2、UQCRC1、UQCRC2、COX4I1、COX4I2、ATP5F1A、ATP5F1B mRNA,SDHB、COX4I1、LDHB、p-SRC(Y416)、p-LDHA(Y10)、VEGF、ARG-1蛋白表达增加(P<0.05),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p-SRC(Y416)、p-LDHA(Y10)表达升高(P<0.05),VEGF表达降低(P<0.05)。在低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LA组、LA+PX478组M1/M2细胞升高(P<0.05),LA组LDHA mRNA、HIF-1α、LDHA、p-SRC(Y416)、p-LDHA(Y10)、i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LDHB mRNA、NDUFA1、UQCRC2蛋白表达下调(P<0.05),ROS水平、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LDHA(Y10)表达升高(P<0.05);与LA组相比,LA+PX478组ROS水平升高(P<0.05),NAD+/NADH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孕鼠血压、尿蛋白、蜕膜组织M1/M2升高(P<0.05),胎鼠发育异常,滋养层细胞浸润不足,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胎盘迷路层胎鼠血管数量减少,管腔变窄;与模型组相比,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血压、尿蛋白、M1/M2下降(P<0.05),胎鼠发育、滋养层细胞浸润、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改善,胎盘迷路层胎儿血管增加,管腔扩大。结论:LA可通过SRC/LDHA途径调节PE蜕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阻断LA摄取可减轻PE孕鼠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 脱氢酶A 子痫前期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娟娟 董伟 +3 位作者 戚孟春 冯晓洁 李任 孙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值及转染效率。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和干扰组。转染5 d后收获细胞,确定干扰效率;并检测RNA干扰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最佳转染MOI值为30,转染效率可达78%(P<0.05)。重组病毒对Ca MKⅡδ的干扰效率在mRNA水平超过78%,在蛋白水平超过70%(P<0.01)。Ca MKⅡδRNA干扰显著降低NFATc1、TRAP和c-Src基因,与对照组、空白载体组比较,其mRNA水平下降分别超过了47.8%、43.3%和48.5%(P<0.05,P<0.01),蛋白相对水平分别超过了61.1%、48.2%和39.6%%(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结果。Ca MKⅡδRNA干扰也显著降低了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与其他两组比较,干扰组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下降分别超过了49.8%、47.6%和61.3%(P<0.01)。结论 Ca MKⅡδRNA干扰可显著下调其下游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Ca MKⅡδ在破骨细胞分化中可能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 RNA干扰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 抗酒石性磷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抗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婷 杨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MuSK-MG)患者占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5%~8%。与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血清抗AChR和MuSK抗体阴性患者相比...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MuSK-MG)患者占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5%~8%。与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血清抗AChR和MuSK抗体阴性患者相比,MuSK-MG患者发病时间早、病情严重、应用传统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利妥昔单抗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针对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减少复发和肌无力危象次数,对难治性MuSK-MG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受体激酶(MeSH词) 利妥昔单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
5
作者 常龙 常跃良 +2 位作者 费乐 顾占贵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3-1031,共9页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使其成为OC,对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将已经构建好的具有卡那霉素(Kana)抗性的H37Rv pMV261-GFP绿色荧光结核菌株进行复苏并加入10%的油酸、白蛋白、葡萄糖和过氧化氢酶添加剂(oleic albumin dextrose catalase,OADC)、7H9以及含卡那霉素的结核杆菌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放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至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为600nm时的0.5左右备用;以单纯OC培养为空白对照组;用结核杆菌以不同转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侵染OC 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最高的MOI为后续实验MOI,使用H37Rv以此MOI侵染OC为实验组;荧光显微镜及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分别观测实验MOI时结核杆菌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蛋白激酶K(cathepsin K,CK)、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整合素-β3(integrin-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磷酸化酪氨酸激酶产物(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细胞表面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AP染色显示细胞培养15d后90%以上为OC,可以用于进行实验。荧光结核杆菌成功将其OD值培养为600nm时的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在MOI为20∶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此为实验组MOI;结核杆菌侵染OC后荧光显微镜显示:MOI为20∶1时,绿色荧光标记的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成功转染OC;结核杆菌侵染OC后抗酸染色结果显示:MOI为20∶1时,被染成红色的抗酸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结核杆菌H37Rv成功转染OC。qRT-PCR、细胞免疫组化、WB检测结果均显示:MMP-9、CK、C-src、CA2、Integrin-β3的表达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转染O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核杆菌转染OC的实验组中5种具有骨质破坏作用因子均升高,提示结核骨质破坏可能与此相关,为骨结核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破骨细胞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蛋白激酶K(CK) 酐酶2(CA2) 整合素-β3(integrin-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