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
1
作者 王玉记 王齐超 +3 位作者 王海蛟 许纬洲 马培栋 谢广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64-65,67,共3页
目的应用后路脊柱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通过一个后正中微小切口,采用游离皮瓣和手术通道倾斜,实现多阶段减压和神经根通道松解,使用METRX完成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8%。结论ME... 目的应用后路脊柱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通过一个后正中微小切口,采用游离皮瓣和手术通道倾斜,实现多阶段减压和神经根通道松解,使用METRX完成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8%。结论METRX手术是传统开放式腰椎管狭窄手术的微创化和内窥镜化,可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达到微创手术的目的,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
2
作者 刘锴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2例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单侧单间隙手术用时为25--40min,平均用时(30.4...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2例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单侧单间隙手术用时为25--40min,平均用时(30.4±4.5)min;术中出血量为10--40 mL,平均为(24.8±7.3)mL;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后评定结果:优3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佳、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对于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绝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腰汤颗粒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代远 高春雨 +10 位作者 李路广 杨克新 孙武 罗杰 冯敏山 李建国 李磊 冯蓬 伏敏睿 温海宝 高景华(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转腰汤颗粒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DLS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予转腰汤颗粒、甲钴胺片及塞来昔布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转腰汤颗粒模拟剂... 目的观察转腰汤颗粒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DLS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予转腰汤颗粒、甲钴胺片及塞来昔布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转腰汤颗粒模拟剂、甲钴胺片及塞来昔布胶囊,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后1、3个月随访。于治疗前,治疗1、2、3周及治疗后1、3个月观察2组间歇性跛行距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记录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脱落5例、剔除2例,对照组脱落5例、剔除1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各时点间歇性跛行距离、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比较,试验组间歇性跛行距离、VAS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周及治疗后1、3个月比较,试验组间歇性跛行距离、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周,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2例(4.4%),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10.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腰汤颗粒可有效缓解DLSS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相较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甲钴胺片效果更优,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腰汤颗粒 退行腰椎管狭窄 间歇跛行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
4
作者 朱靖宜 王晓慧 +2 位作者 洪俊豹 田元祥 赵建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赵建新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治则,运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较好的...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赵建新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治则,运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较好的疗效。该文介绍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腰椎管狭窄 痹证 腰痛 电针 中药 间歇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检查对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 张文志 +2 位作者 李旭 张锋 孙永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索X线检查对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另取体检健康无症状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安徽地区,均接受MRI及腰椎X线检查,在MRI上进行骨性椎管前后... 目的探索X线检查对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另取体检健康无症状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安徽地区,均接受MRI及腰椎X线检查,在MRI上进行骨性椎管前后径测量以诊断是否存在发育性腰椎管狭窄,X线上测量椎弓根间距(IPD)、椎体宽度(ABW)、椎弓根长度(PL)、椎体长度(SBL)、椎体后缘至棘突根部距离(PM),并生成相应比值IPD/ABW、PL/SBL、PL/PM、SBL/PM;通过ROC曲线对所有比值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各节段正中骨性椎管前后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自头侧至尾侧,正中骨性椎管前后径逐渐减小(P均<0.05)。IPD/ABW、PL/SBL、PL/PM曲线更靠近图标左上角且曲线下面积大于0.8,诊断准确性高,而SBL/PM曲线接近对角线且曲线下面积小于0.7,诊断准确性低。L1至S1IPD/ABW、PL/SBL、PL/PM诊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IPD/ABW:0.56(0.78,0.88)、0.58(0.84,0.83)、0.58(0.72,0.83)、0.61(0.84,0.93)、0.61(0.82,0.88)、0.62(0.76,0.95); PL/SBL:0.32(0.76,0.88)、0.31(0.86,0.90)、0.29(0.84,0.85)、0.29(0.94,0.83)、0.26(0.92,0.83)、0.28(0.88,0.78); PL/PM:0.49(0.58,1.00)、0.51(0.86,0.85)、0.46(0.92,0.7)、0.45(0.84,0.83)、0.45(0.80,0.88)、0.50(0.28,0.88)。结论腰椎X线片上IPD/ABW、PL/SBL、PL/PM对于诊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腰椎管狭窄 X线诊断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非融合联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义忠 范先东 +4 位作者 陈洪海 刘宝平 何强 李铁军 王锋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应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4(41~81)岁。对椎管狭窄节段行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开窗减压、...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应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4(41~81)岁。对椎管狭窄节段行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术后患者获得平均19(6~50)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手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明显、同时有效减缓了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管狭窄 融合固定 融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茹选良 赵大正 +4 位作者 陈天国 郝毅 宋柏杉 包建原 吴良浩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2期7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间隙跛行,首先以腰椎管狭窄症收治,6例骨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疗效差。最后被确诊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改变,5例介入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均表示满意。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老年下肢间隙性跛行的患者,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必须排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症缺乏认识是其被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老年 治疗 腰椎管狭窄 患者 下肢血管 延误诊治 首先 缺乏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俊明 赵新建 +1 位作者 廖珊 卢建堂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发育颈椎管狭窄 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 后路间接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林 潘海涛 +1 位作者 王新婷 孙钟万 《中国骨伤》 CAS 1995年第5期37-38,共2页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颈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棘突及部分椎板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0
作者 谢小庆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1期37-37,共1页
我院对2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及部分椎板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5~68岁。病程2~15年。2.症状与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反复腰痛,渐出现单侧或双侧... 我院对2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及部分椎板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5~68岁。病程2~15年。2.症状与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反复腰痛,渐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治疗 外科手术 节段扩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世民 刘亚 刘儒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37-38,共2页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均予1%水合氯醛(0.35ml/kg)腹腔注射麻醉,沿后正中切口切开显露L3-L6椎体,其后对照组缝合切口;观察组则将两个硅胶条分别置入L3和L5椎体对应的硬膜外腔后缝合切口制作腰椎...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均予1%水合氯醛(0.35ml/kg)腹腔注射麻醉,沿后正中切口切开显露L3-L6椎体,其后对照组缝合切口;观察组则将两个硅胶条分别置入L3和L5椎体对应的硬膜外腔后缝合切口制作腰椎管狭窄症(LSCS)模型。14d后,用微创阻血夹阻断下腔静脉血流60s后松开,记录钳夹前后及钳夹过程中腓总神经的放电活动。结果钳夹下腔静脉前观察组腓总神经基础放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钳夹后对照组腓总神经电活动无明显变化,观察组8例出现异常放电。推测静脉淤血可能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间歇跛行 异位放电 静脉淤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显微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天宇 柏刚 +3 位作者 陈瑞 向治成 祝昊 尚晖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8期691-698,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分别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分别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关于UBE与MED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通过RevMan 5.4软件与Stata 15.1软件综合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硬膜扩张、术中出血量。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共计880例,其中单侧双通道内镜组407例,显微内镜组4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术后硬膜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显微内镜组相比,单侧双通道内镜组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较小[MD=-0.18,95%CI(-0.31,-0.05),P=0.006],腿痛VAS评分较小[MD=-0.15,95%CI(-0.27,-0.04),P=0.008],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0.54,95%CI(0.31,0.94),P=0.03]。结论MED与UBE都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式,MED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UBE,而UBE具有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改善效果好的特点,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微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非手术不可吗?
13
作者 高家骏 《求医问药》 2008年第11期20-21,共2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腰椎管狭窄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约占各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70%。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腰椎部位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引起的。由于出现了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狭窄,使由此通过...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腰椎管狭窄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约占各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70%。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腰椎部位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引起的。由于出现了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狭窄,使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就使患者出现了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腰椎管狭窄 手术 纤维组织增生 间歇跛行 老年人健康 骨质增生 神经根管 马尾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海滨 张红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2期976-979,1005,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跃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关键词 间歇跛行 腰椎管狭窄 病理生理机制 功能学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性减压稳定性结构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成龙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自1997年以来作者采用节段性减压稳定性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节段减压稳定结构重建术 治疗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庆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人工梯形骨块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椎管矢状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椎管矢状径大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病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后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明显,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改善情况优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成形术 发育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
18
作者 温晓阳 廖世文 +3 位作者 杨勇 袁永忠 严宜琦 廖劲松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63-463,共1页
关键词 管狭窄 椎间植骨术 腰椎不稳 椎弓根内固定 退行 治疗 椎弓根固定 间歇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骶神经根电刺激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宗华 西永明 +1 位作者 王德春 刘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骶神经根电刺激 针极肌电图 检测结果分析 小便功能障碍 临床诊断 间歇跛行 特征 马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手术时使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昌俊 肖杰 +1 位作者 龙浩 邹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3期253-254,共2页
目的 :探讨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手术时使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20... 目的 :探讨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手术时使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院在A组患者进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对使用自体血回输,在B组患者进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对使用非自体血回输。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及输血的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的总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输血的费用明显少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手术时使用自体血回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非自体血的使用量,降低其感染风险,而且可以显著地节约其医疗费用。该输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退变腰椎管狭窄手术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