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域外小说集》批评的非历史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廖七一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6,共6页
《域外小说集》及周氏兄弟主张的"直译"策略持续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对鲁迅的翻译,当今评价与历史评价大相径庭,鲁迅表述的翻译目的前后不一,译作的接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考察数十年来翻译批评的历史形成可以发现,非历... 《域外小说集》及周氏兄弟主张的"直译"策略持续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对鲁迅的翻译,当今评价与历史评价大相径庭,鲁迅表述的翻译目的前后不一,译作的接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考察数十年来翻译批评的历史形成可以发现,非历史化使现有的一些批评成为主流政治话语的简单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域外小说集》 非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历史化:20世纪90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取向
2
作者 谷海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分的主观与随意消解了历史剧本应具有的内在严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非历史化 戏说 艺术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历史化与非历史化的综合
3
作者 王昌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208,共7页
历史化与非历史化是关乎诗歌写作与"历史"关系的诗学范畴。纯粹的历史化与非历史化写作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新时期以来部分诗歌写作者摄取传统历史化和非历史化诗歌写作中的合理成分加以化合而成的综合性写作,涵纳进的诗学特质... 历史化与非历史化是关乎诗歌写作与"历史"关系的诗学范畴。纯粹的历史化与非历史化写作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新时期以来部分诗歌写作者摄取传统历史化和非历史化诗歌写作中的合理成分加以化合而成的综合性写作,涵纳进的诗学特质的"新"主要表现为:1、非意识形态的历史化写作;2、审美本位的历史化写作;3、主体性的历史化写作。这种以诗的方式面对和处理"历史"的写作,开启了诗歌写作的应然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历史 非历史化 新时期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史学:并非本来意义上的历史学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顺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从"历史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这一常识出发,对历史学的本义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和认定,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史学和本来意义上的历史学进行认真比对、辨析后发现,后现代主义史学无论在研究对... 从"历史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这一常识出发,对历史学的本义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和认定,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史学和本来意义上的历史学进行认真比对、辨析后发现,后现代主义史学无论在研究对象和重点上,还是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均与本来意义上的历史学不同,其最大的问题是历史研究对象即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历史"事件"在其历史研究中的"缺席",而取而代之的所谓"事实"至多只是不及物的"语言性存在"或"言辞的制品",因而具有明显的"非历史化"倾向,并非本来意义上的历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后现代主义史学 历史事实 历史事件 文本 历史若文学” 史学的“非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叙事中的“鲁迅”生产 被引量:1
5
作者 莫运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20世纪末的解构鲁迅风波是在身体叙事中展开的。解构者们以身体为唯一准绳对鲁迅进行了攻击,并且虚拟(生产)出了鲁迅的诸多身体细节。这场风波呈现出当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学风危机,批评以个人的身体感觉始而以身体感觉为最终目的,同时... 20世纪末的解构鲁迅风波是在身体叙事中展开的。解构者们以身体为唯一准绳对鲁迅进行了攻击,并且虚拟(生产)出了鲁迅的诸多身体细节。这场风波呈现出当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学风危机,批评以个人的身体感觉始而以身体感觉为最终目的,同时也揭示出解构者们对非历史化生存样式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解构 身体叙事 批评肉身 生存非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