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剂树算法在治疗期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欣源 邢雁辉 +5 位作者 于琦 李敬华 田野 王一萌 黄燕 王映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方剂树算法在治疗期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3月27日以前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冠肺炎公布的17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非危... 目的探讨方剂树算法在治疗期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3月27日以前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冠肺炎公布的17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算法,得到非危重型新冠肺炎治疗方剂的共同药物树形结构图。结果本研究纳入17版诊疗方案,47首治疗非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有效处方,临床分型6种,汇总为2型,涉及中药113味,用药频次593次,症状248个。高频药物包括杏仁、甘草、麻黄、石膏等;临床分型汇总为轻型25例,普通型和重型共27例;高频症状包括脉滑数、胸闷、发热等;轻型新冠肺炎的方剂树形结构图的包含最大项为甘草、杏仁、连翘、麻黄、黄芩、薏苡仁、茯苓,基本方为甘草、杏仁、连翘、麻黄时,支持度为33%,吻合度为80%;普通型和重型新冠肺炎的方剂树形结构图的包含最大项为杏仁、麻黄、石膏、甘草、葶苈子、赤芍、大黄、半夏,基本方为杏仁、麻黄、石膏、甘草时,支持度为54%,吻合度为92.59%。结论治疗轻型新冠肺炎可以三拗汤加连翘为基本方,合用清热、利湿、健脾的药物;治疗普通型和重型新冠肺炎可以麻杏甘石汤为基本方,合用清热、利湿、化痰力强的药物。从治疗某一疾病的海量处方中,形成方剂名称、中药组成、证型、症状的结构化数据,利用"方剂树"算法,联系证型与症状,分析基本方及组方规律,可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树算法 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吡非尼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霞 李家意 +1 位作者 卢惠芬 崔海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胸部CT显示两例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在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尼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利 许言午 何建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2,I0012,共6页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制定了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优势而受到了关注。基于"细胞因子风暴",结合《诊疗方案》中对重型、危重型辨证分型及推荐处方,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危重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彩红 李俊艳 +5 位作者 李福琴 任志平 宋丹丹 郭俊爽 徐璐 苗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重 重症隔离病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被引量:11
5
作者 武淑萍 罗淑平 +3 位作者 袁熹娜 杨阳 于江丽 张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5,78,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实施方法,并在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在人工气道固定、湿化、排痰及气囊管理等四个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于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意外脱管、皮肤黏膜损伤、痰痂或黏痰堵管、气囊压力性损伤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可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人工气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伟英 俞海萍 +6 位作者 马丽莉 周如女 赵晶 张瑾 肖松梅 熊伍军 李钦传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0,34,共5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管理的应急策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各区域特征,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标准和应急管理策略,专人分区进行专项督查,根据数据反馈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质...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管理的应急策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各区域特征,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标准和应急管理策略,专人分区进行专项督查,根据数据反馈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质量改进.结果院内员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医院入口处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为94.62%;各入口体温检测率均为100%;流行病学史筛查率:医院入口为95.93%,门诊、病房入口均为100%;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96.14%,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4.78%;患者和家属新冠肺炎防范措施知晓率为95.38%,护工为95.92%;医疗用品、环境消毒率为100%.结论制订的医院非发热诊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急管理策略切实有效.后期医院入口流行病学史筛查率、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以及各级人员手卫生和防控知识培训仍须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发热诊区 护理管理 应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建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3,共4页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前期医疗救治工作实践经验制订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方案,内容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临床预警指标、诊疗流程及护理方案等,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娜 朱秀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出现负性心理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于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5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非一线科室共11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出现负性心理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于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5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非一线科室共11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SCL-90总分为132~194(146.37±11.95)分,均分为(1.63±0.13)分,阳性项目数为(21.71±5.10)个,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管理者应关注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提高其救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焦虑 恐惧 抑郁 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流程管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邹灯秀 熊杰 +1 位作者 黄素芳 闫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危重症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流程改进及效果。方法对18例机械通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从人员培训、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用物消毒处理、环境处理、标本送检方...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危重症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流程改进及效果。方法对18例机械通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从人员培训、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用物消毒处理、环境处理、标本送检方面进行改进。结果18例次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操作过程顺利,送检标本合格,无医护人员感染。结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流程管理,对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患者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操作流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治愈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
10
作者 许娟娟 殷峥嵘 +10 位作者 安義 汪速飞 朱佩佩 吴凤 王剑桥 李泽宇 方岩 张蓓 王维慈 金阳 林能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 分析9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一线临床有效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5日收治入院并治愈出院... 目的 分析9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一线临床有效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5日收治入院并治愈出院的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最大年龄64岁,最小29岁,平均(51.0±13.7)岁;<40岁者3例(33.3%),40~60岁者3例(33.3%),>60岁者3例(33.3%);病例男女比例0.8:1;9例患者(100.0%)均为武汉居民,发病前14 d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6.7%),与疑似患者有接触史者2例(22.2%);发热8例(88.9%),咳嗽6例(66.7%),咳痰5例(55.6%),乏力2例(22.2%),腹泻2例(22.2%),呼吸困难1例(11.1%);有慢性基础疾病7例(77.7%);首次肺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7例(77.7%),表现为单侧肺多发斑片状影2例(22.2%);患者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结论 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系接触确诊或疑似患者而感染,早期隔离至关重要;危重型患者多同时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较弱,此类人群应特别注意,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伶芝 何兵 +3 位作者 张淑娣 王世红 张明霞 赵庆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与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至3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确诊的113例危重型COVID-19病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单因素...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与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至3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确诊的113例危重型COVID-19病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11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68例,女45例。平均年龄(67.25±14.06)岁(29~95岁)。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70岁、高血压、冠心病、体温>39℃,在死亡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超敏肌钙蛋白I(Hs-TnI)>0.04μg/L(HR=2.10,95%CI:1.13~3.91)、肌红蛋白(MYO)>100μg/L(HR=2.14,95%CI:1.15~3.97),白细胞计数(WBC)>9.5×109/L(HR=2.18,95%CI:1.20~3.98)是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标志物Hs-TnI、CKMB、MYO对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时病死率更高。心肌损伤标志物Hs-TnI、CK-MB、MYO对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于及早发现预警信息,评估死亡危险程度,优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标志物 危重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尊柱 孙红 +9 位作者 崔文博 汪晖 王泠 李洁琼 黄海燕 田永明 曹岚 胡大玲 孙艳艳 吴欣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676-681,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5%~10%。此类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院内转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转运效率,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5%~10%。此类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院内转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转运效率,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编写组在回顾已有证据基础上,通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以期为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与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粟 袁敏 +4 位作者 宋凤祥 施楠楠 单飞 蒋超 施裕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7,共7页
目的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表现,探讨病情好转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在我院诊治的25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例资料... 目的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表现,探讨病情好转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在我院诊治的25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愈出院患者与未治愈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治愈出院患者在进展期和恢复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胸部CT基本表现,并使用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肺炎病灶定量分析软件定量病灶体积百分比,评估肺部病灶随病程变化的演变特点。结果25例(3例死亡)COVID-19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为65(63,75)岁,BMI为25.60(23.51,28.65)kg/m^2,22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症状以发热(22例)、咳嗽(14例)最常见,18例合并基础疾病。12例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3例未治愈(死亡3例、住院时间>25 d且病情未缓解者10例)。与未治愈患者相比,治愈出院患者的BMI较低,从发病至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时间较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是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愈出院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1)。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进展期,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例患者于进展期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多肺叶以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其中胸膜增厚20例,双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均复查胸部CT,均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好转,部分形成不规则纤维网格影或条索影,胸膜增厚及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由定量分析病灶体积随病程变化的曲线图可见,12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病灶体积百分比在进展期明显增高,吸收期降低,呈倒V形;未治愈患者病灶体积百分比在进展期(≥2次CT检查者9例)呈快速上升型。结论上海地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多年龄较大、BMI偏高、合并基础疾病。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BMI低、病情进展慢、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有利于其病情恢复。胸部CT主要表现为以肺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多发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多累及胸膜。淋巴细胞绝对值、CRP、CD4^+T淋巴细胞计数、ESR和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对COVID-19的诊断、病情监测与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临床表现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CT影像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文彬 刘常宇 +3 位作者 蔡奕欣 曾志林 张霓 付向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P<0.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普通 重/危重 CT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证素分布和组方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文 王钏 +1 位作者 魏力 吴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 Premium软件对中医证素信息和处方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193次的中医诊疗信息,方剂193首,中草药种类为181味;其中病位证素信息10个,前3位分别是肺(33.81%)、脾(33.09%)、肾(12.23%);病性证素信息12个,前5位的分别是湿(24.27%)、痰(14.81%)、阴虚(14.08%)、气虚(12.86%)、阳虚(9.22%);用药频次最多的前5位分别是甘草(60.52%)、茯苓(44.04%)、白术(33.68%)、半夏(29.02%)、厚朴(25.91%);中草药关联分析前5名分别是茯苓—黄芪—半夏、厚朴—草果仁、厚朴—槟榔、黄芪—党参—半夏、茯苓—党参—半夏;核心处方挖掘中所获得的4个处方分别是藿香—党参—五味子—陈皮—草果仁、藿香—附子—半夏、茯苓—半夏、黄芪-干姜。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而病性多以湿、痰、阴虚、气虚、阳虚为主,中药治疗中健脾、祛湿、化痰是治疗危重型患者的基本用药原则,医师需根据临床表现配伍益气、养阴、温阳、行气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患者 证素 中药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老年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管插管患者1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仲小玲 陈锐勇 +3 位作者 牛香群 陶晓岚 梁奕 唐艳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报道1例高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气管插管患者的高压氧治疗(HBOT)经验,为拓展HBOT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和结果患者男,87岁,2020年2月3日出现昏迷症状,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模糊影,2月5日... 目的报道1例高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气管插管患者的高压氧治疗(HBOT)经验,为拓展HBOT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和结果患者男,87岁,2020年2月3日出现昏迷症状,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模糊影,2月5日肺泡灌洗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确诊COVID-19。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2月22日拔除气管插管,但因患者无咳嗽、排痰能力于2月24日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判断病情为危重型。2月29日患者首次接受HBOT,医护人员经专用通道进入高压氧舱全程陪同。HBOT治疗4次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趋向稳定,CO2潴留现象缓解,肝肾功能有所改善,凝血功能恢复,3月6日查SARS-CoV-2 IgM阴性、SARS-CoV-2 IgG阳性,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HBOT有利于缓解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CO2潴留现象,对降低机体缺氧损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积极作用。整体HBOT感染控制程序可行,通过合理设计能够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压氧 危重 气管内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集中救治点区县二级医院的护理应急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玉芹 吴雷 +2 位作者 辛云燕 冉星光 胡凤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非集中救治点区县二级医院的护理应急策略,以期为同类医院提供合理的护理应急管理参考。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酉阳医院开展COVID-19诊疗期间,通过合理进行护...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非集中救治点区县二级医院的护理应急策略,以期为同类医院提供合理的护理应急管理参考。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酉阳医院开展COVID-19诊疗期间,通过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落实科学化护理质控管理、合理调配应急防护物资、提供个性化COVID-19健康宣教等措施落实护理应急策略。结果:COVID-19护理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无感染患者漏诊、疑似患者被感染和医护人员感染记录。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当全面结合非集中救治点医院的职能职责和区县二级医院有限的护理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合理决策,采取适合区域条件的护理应急策略,才能保证COVID-19护理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集中救治点 护理应急管理 区县 二级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工复产时期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病房护理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欢欢 何悦 刘丹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8-60,共3页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向好态势的进一步巩固,如何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好非定点医院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复工复产时期病房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总结护理管理具体做法,对...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向好态势的进一步巩固,如何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好非定点医院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复工复产时期病房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总结护理管理具体做法,对强化复工复产时期普通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工复产 定点收治医院 病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邵艳玲 刘慧娟 +4 位作者 陈素红 王敏 李洪云 刘杨 薛雅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评估准备、个人防护要点,建立时的注意事项及建立后的气道管理工作的经验,可为以后收治烈性传染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感染 人工气道 个人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风险与防护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文俊 郭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1-834,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社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养老负担及医疗护理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社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养老负担及医疗护理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病率高,导致器官功能受损,需定期门诊就诊随访,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甚至是生命威胁。尤其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流行期间,一方面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且合并慢性基础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另一方面,社会养老和护理机构中老年人群集体生活,对传染性疾病防控要求更高。因此,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群数量、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慢性基础病管理需求,加强当前基层社区机构病毒防控措施,将有利于提高对该人群的关注和防护。本文将对老年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风险与防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 慢性传染性疾病 老年人群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