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磷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孔钦 张盈盈 +2 位作者 回金峰 马春晖 张前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0,共11页
为揭示磷肥配施解磷细菌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了2个施磷(P_(2)O_(5))水平:0(P_(0))和100 mg·kg^(-1)(P_(1)),4个接菌处理:不接菌(J0)、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_(1))、单... 为揭示磷肥配施解磷细菌对紫花苜蓿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了2个施磷(P_(2)O_(5))水平:0(P_(0))和100 mg·kg^(-1)(P_(1)),4个接菌处理:不接菌(J0)、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_(1))、单接种巨大芽孢杆菌(J_(2))和混合接菌(J_(3)),共8个处理。测定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丙二醛、根际土-根系碳(C)、氮(N)、磷(P)含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施磷和接菌处理显著改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丙二醛、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根际土N/P、根系C/N、C/P及N/P(P<0.05),但对根系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不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不接菌相比,接种解磷菌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除J_(2)P_(0)和J_(2)P_(1))、淀粉(除J_(1)P_(1))、根际土-根系C、N、P含量(除J_(2)P_(1)的根系C及J_(1)P_(0)和J_(2)P_(0)的根系N含量)及根际土C/P(除J_(3)P_(0))和N/P,降低了根际土C/N及根系丙二醛含量(除J_(1)P_(1)和J_(2)P_(1))。在相同接菌处理下,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根际土C、根际土P、根系N及P含量,降低了根系C/N、C/P、N/P、丙二醛及根际土N/P。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综合得分依次为:J_(3)P_(1)>J_(2)P_(1)>J_(1)P_(1)>J0P_(1)>J_(3)P_(0)>J_(2)P_(0)>J_(1)P_(0)>J0P_(0)。综上,施磷(100 mg·kg^(-1))和混合接种胶质芽孢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根际土养分含量并促进根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紫花苜蓿 结构碳水化合物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幼龄红松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李虹谕 杨会侠 +3 位作者 孙佳彤 刘晴 李连强 李慧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2,共8页
【目的】研究中、幼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以得到不同林龄针叶树种生长季的养分利用策略。【方法】以红松幼龄林(15 a)、红松中龄林(50 a)针叶、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非结... 【目的】研究中、幼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以得到不同林龄针叶树种生长季的养分利用策略。【方法】以红松幼龄林(15 a)、红松中龄林(50 a)针叶、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生长季的变化。【结果】中、幼龄红松自春季到秋季针叶可溶性糖、NSC和P质量分数及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和N质量分数、C/P、N/P则相反;中、幼龄红松人工林生长季枝的月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红松针叶可溶性糖、NSC和N质量分数及N/P大于枝,C/N小于枝。红松中龄林枝、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幼龄林,针叶淀粉和N质量分数、N/P低于幼龄林,C/N、NSC质量分数略高于幼龄林。中、幼龄林枝叶间NSC和C、N、P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结论】红松NSC及其组分、C、N、P质量分数存在季节性波动,中、幼龄红松人工林养分利用情况存在差异。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地区中、幼龄红松人工林均表现为N限制,可在早春适量补充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林龄 器官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杨桦次生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牛鉴祺 吕彦飞 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杨林木枝、干、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及w(可溶性糖)∶w(淀粉)显著高于白桦的。山杨枝的P质量分数、根的C及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白桦的,叶的N及P质量分数、枝的N质量分数、干的C及N质量分数显著低于白桦的。抚育间伐对山杨林木叶、枝、根及白桦林木叶、枝的NSC及其组分质量分数影响显著。间伐后,山杨林木叶、枝的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1.64%、9.72%,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0.30%、20.33%、20.24%;白桦林木叶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2.03%、41.50%、15.91%,枝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3.20%、12.21%、16.03%。抚育间伐可显著改变山杨及白桦林木的N、P质量分数。间伐后,山杨林木枝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53%、12.91%;白桦林木叶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降低8.62%、12.28%。抚育间伐改变了山杨林木的NSC质量分数及白桦林木的NSC及C质量分数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资源分配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元玺 吴俊文 +2 位作者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和中龄林(25年)针叶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C、N、P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NSC含量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四季变化,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值先升后降,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1.41,中龄林为1.85),1月最低(幼龄林为0.93,中龄林为0.88)。(2)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含量8月最低(幼龄林为389.77 g/kg,中龄林为386.10 g/kg),N含量和P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且在8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C/P值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900.25和2 624.83,中龄林为1 143.65和2 200.80),而N/P值在5月最高(幼龄林为3.38,幼龄林为2.46)。(3)云南松2个林龄林木针叶C、N、P含量与NS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与NSC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NSC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调整其针叶NSC和C、N、P的分配应对四季气候的变化,且2个林龄间分配方式相似。在生长旺盛期(8月),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增加针叶可溶性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来增强云南松针叶的生理活动;但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P含量变化在生长旺盛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龄 森林培育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内填充生长超细一维亚化学计量比氧化钨纳米线
5
作者 吴秋琴 姚奋发 +1 位作者 金传洪 郑遗凡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419,共7页
超细亚化学计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其可控合成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碳纳米管的限域空间合成法,首先采用溶液法将四硫代钨酸铵((NH_(4))_(2)WS_(4))填充至碳管内,然后真空热分解反应制得产... 超细亚化学计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其可控合成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碳纳米管的限域空间合成法,首先采用溶液法将四硫代钨酸铵((NH_(4))_(2)WS_(4))填充至碳管内,然后真空热分解反应制得产物。通过表征发现:碳管内限域生长的主要产物为一维亚氧化物W_(3)O_(8)纳米线,其典型线宽为1.23~1.93 nm,对应4~5列钨氧原子链,长度可达数十微米。W_(3)O_(8)纳米线与碳管内壁之间主要为范德华力相互作用(间距约0.35 nm),为分离及表征W_(3)O_(8)纳米线的本征特性提供了方便,该方法也有望应用于合成其他亚化学计量比的一维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纳米线 纳米管填充 化学计量 原子分辨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许爱云 张丽华 +3 位作者 王晓佳 马冲 李元景 曹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揭示蒙古冰草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设置5个氮添加水平(0,0.8,1.6,2.4,4.0 g N·m^(-2)·a^(-1))对蒙古冰草进行为期2个月处理后,测定根系、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碳(C)、氮(N)、磷(P)的含量,分析氮添加对蒙古冰草叶片、根系... 为揭示蒙古冰草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设置5个氮添加水平(0,0.8,1.6,2.4,4.0 g N·m^(-2)·a^(-1))对蒙古冰草进行为期2个月处理后,测定根系、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碳(C)、氮(N)、磷(P)的含量,分析氮添加对蒙古冰草叶片、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2.4 g N·m^(-2)·a^(-1)的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叶片、根系NSCs含量与C、N、P含量,且不同器官的响应有显著差异性(P<0.05)。叶片NSCs含量与叶片N、可溶性糖、淀粉含量、C/P及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P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根系NSCs含量与根系C、N、C/P、N/P、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根系N/P是影响蒙古冰草体内可溶性糖积累的主要因子;根系N含量与叶片P含量共同影响淀粉含量;叶片P含量、根系N含量及根系N/P综合影响NSCs含量。综上,适量的氮添加会缓解研究区蒙古冰草的N限制,促进NSCs合成,而大量氮添加会导致N、P比例失衡,加剧P限制。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冰草人工草地种植或退化草地恢复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优化氮肥施用量与适当的磷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根系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化学计量掺杂Ce纳米SiO_2复合粒子聚砜复合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涂郑禹 邓林 +1 位作者 李栋 夏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为了提高膜分离法处理油田回注水的分离效果,减小油质对膜的污染,对用非化学计量掺杂Ce纳米SiO2复合粒子聚砜(PSF)复合膜处理含油污水技术进行了研究。当掺杂Ce纳米SiO2复合粒子添加量为PSF质量的10%时,复合膜的水接触角为最小试验值41.... 为了提高膜分离法处理油田回注水的分离效果,减小油质对膜的污染,对用非化学计量掺杂Ce纳米SiO2复合粒子聚砜(PSF)复合膜处理含油污水技术进行了研究。当掺杂Ce纳米SiO2复合粒子添加量为PSF质量的10%时,复合膜的水接触角为最小试验值41.7°;以此添加量制得的PSF复合膜的水通量最大,且随着操作时间的延续该复合膜的水通量下降得最慢;该复合膜对含油污水所含油分的截留率大于98%;经过6次洗涤后,该复合膜的水通量仍能恢复至初始值的85%左右;含油污水处理后可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处理 聚砜复合膜 纳米SiO2粒子 CE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云南松非结构性碳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丽娜 吴俊文 +4 位作者 董琼 石卓功 胡昊程 吴单子 李禄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82,共13页
【目的】探究抚育间伐对云南松各个器官非结构性碳(NSC),以及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永仁县国有林场白马河林区云南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间伐强度为35.4%)与对照样地,分析抚育间伐对云... 【目的】探究抚育间伐对云南松各个器官非结构性碳(NSC),以及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永仁县国有林场白马河林区云南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间伐强度为35.4%)与对照样地,分析抚育间伐对云南松非结构性碳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1)抚育间伐显著影响云南松针叶和枝的NSC含量(P<0.01),对根NS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抚育后枝NSC含量增长9.30%,而针叶NSC含量减少3.57%。(2)抚育间伐对云南松枝C含量、针叶和干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针叶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根的C、N、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抚育后云南松枝中C含量增加12.93%;针叶中N含量增长18.04%;叶和干中P含量分别降低了27.78%、55.56%。(3)云南松NSC、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在各个器官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和根P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叶中C含量则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云南松干、枝和根NSC含量以及各器官C含量的积累,降低叶NSC和各器官P含量,改变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格局;该地区云南松人工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N限制,适当配施N肥将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抚育间伐 结构性碳 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掺杂的非化学计量比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冯颖 刘凯 +2 位作者 霍涛涛 张敏卿 Abdul Waqas ANJUM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06-3012,共7页
以Li_2CO_3、FeC_2O_4·2H_2O、MgO、NH_4H_2PO_4为原料,无水葡萄糖为碳源,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获得4%Mg^(2+)掺杂的LiFe_(0.96)Mg_(0.04)PO_4/C,并通过分别减少2%Mg^(2+)和2%Fe^(2+)合成了非化学计量比的LiFe_(0.96)Mg_(0.02)PO... 以Li_2CO_3、FeC_2O_4·2H_2O、MgO、NH_4H_2PO_4为原料,无水葡萄糖为碳源,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获得4%Mg^(2+)掺杂的LiFe_(0.96)Mg_(0.04)PO_4/C,并通过分别减少2%Mg^(2+)和2%Fe^(2+)合成了非化学计量比的LiFe_(0.96)Mg_(0.02)PO_4/C和LiFe_(0.94)Mg_(0.04)PO_4/C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了Fe^(2+)和Mg^(2+)含量的变化对材料的物质构成、形貌及结构的影响。通过交流阻抗(EIS)及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g^(2+)均匀地掺入LiFePO_4的晶格中,非化学计量比的LiFe_(0.96)Mg_(0.02)PO_4/C和LiFe_(0.94)Mg_(0.04)PO_4/C材料的晶胞体积减小,导电性杂质Fe_2P的含量升高,Li-Fe错位现象减少;其中,LiFe_(0.94)Mg_(0.04)PO_4/C表现出最优的充放电容量、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0.1C、2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1.2mAh/g、74.7mAh/g,500次循环后20C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化学计量 化学 纳米材料 合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根茎叶非结构性碳与C:N:P计量特征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小妹 何明珠 +2 位作者 周彬 李金霞 陈年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通过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霸王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霸王器官间(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的变化,以便加深对霸王生存策略的理解,更好的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通过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霸王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霸王器官间(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的变化,以便加深对霸王生存策略的理解,更好的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结果表明:霸王茎和叶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淀粉(Starch,ST)和NSCs含量随干旱加剧均显著降低。根系中SS和NSCs在3个样点间差异不显著,ST先降低后增加,ST含量在Plot3中比在Plot1和Plot2中高19.3%和31.2%。干旱使霸王根、茎、叶中N、P含量显著下降,使根、茎、叶中C:N和C:P显著增高,叶片N:P<14。Plot1中霸王器官间SS、SS:ST和NSCs含量表现为叶片>根>茎,ST含量为茎>根>叶片;Plot2和Plot3中霸王器官间SS、ST和NSCs含量均为根>茎>叶片。3个样点中叶片相较于茎干和根系具有高的N、P含量和低的C:N和C:P。NSCs与C:N:P间的关系表明:根、茎、叶中的N含量与SS正相关,叶片N含量与根系ST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霸王的茎干和根系可能扮演“营养库”的角色,霸王通过提高N、P利用效率来减缓水分亏缺使其生长受到N限制的影响。霸王通过调节器官间NSCs的积累及分配来适应干旱,采取将根系中ST转化为SS来调节渗透势的策略;并随干旱加剧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投资分配到根部,以ST的形式存储,而N是影响霸王根系中ST与SS间转化和ST存储的关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器官关联性 干旱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Zn_(1/3)Nb_(2/3))O_3陶瓷B位离子非化学计量比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锋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7,共2页
A(B1/′3′B2/′3)O3型微波介质陶瓷中,B位阳离子对损耗和有序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B位离子非化学计量比对损耗及有序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B位Zn2+、Nb5+偏离化学计量比越大,损耗越大,同时有序结构随着B位Zn/Nb离子间的比例变... A(B1/′3′B2/′3)O3型微波介质陶瓷中,B位阳离子对损耗和有序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B位离子非化学计量比对损耗及有序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B位Zn2+、Nb5+偏离化学计量比越大,损耗越大,同时有序结构随着B位Zn/Nb离子间的比例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化学计量 介质损耗 有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SnO_(2-x)杂化纳米带用于高效可见光驱动光催化剂
12
作者 张林飞 刘称意 +6 位作者 何宁发 胡勇 郭长帅 王雷 陈磊 何心如 钟声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该文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通过Sn^(4+)与锡粉的归中反应,在葡萄糖的辅助下简单合成Sn^(2+)自掺杂SnO_(2-x)纳米晶体锚定在V_(2)O_(5)纳米带上;研究了自掺杂对杂化纳米带的组分比、带隙改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与化学计量的SnO_(2)纳米晶体... 该文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通过Sn^(4+)与锡粉的归中反应,在葡萄糖的辅助下简单合成Sn^(2+)自掺杂SnO_(2-x)纳米晶体锚定在V_(2)O_(5)纳米带上;研究了自掺杂对杂化纳米带的组分比、带隙改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与化学计量的SnO_(2)纳米晶体和V_(2)O_(5)纳米带的单组分相比,该杂化材料在可见光照射和稳定循环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Sn^(2+)自掺杂SnO_(2-x)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这可归因于将Sn^(2+)掺入晶格基质和伴随的氧空位,导致带隙的显著变窄和可见光吸收能力的增强.SnO_(2-x)纳米晶体均匀分布在V_(2)O_(5)纳米带上,有效地增加了活性接触位点.这种新型杂化材料在水处理、染料污染物降解、环境清洁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杂化纳米 催化剂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氧化镁/稀土氧化物核壳结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3,共1页
一种氧化镁/稀土氧化物核壳结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氧化镁/稀土氧化物核壳结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量及其组成中稀土元素与镁的化学计量比.称取相应量预先制备的氢氧化镁模板.配制相应体积的浓度为0... 一种氧化镁/稀土氧化物核壳结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氧化镁/稀土氧化物核壳结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量及其组成中稀土元素与镁的化学计量比.称取相应量预先制备的氢氧化镁模板.配制相应体积的浓度为0.01~0.2m01/L且pH为3~7的稀土盐溶液,将模板加入稀土盐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20~120min后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稀土氧化 氧化 制备方法 核壳结构 化学计量 稀土元素 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铁皮石斛氮磷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闫道良 袁虎威 +2 位作者 史骥清 滕士元 郑炳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61-1567,共7页
为了深入认识铁皮石斛对氮施加的适应及反馈能力,本试验采用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尿素[0(CK)、0.2%、0.6%、1.0%和1.5%]处理红杆铁皮石斛二年生幼苗,并于处理后的第5、第15、第30天进行取样,测定茎中氮、磷、多糖和淀粉含量,研究铁皮石... 为了深入认识铁皮石斛对氮施加的适应及反馈能力,本试验采用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尿素[0(CK)、0.2%、0.6%、1.0%和1.5%]处理红杆铁皮石斛二年生幼苗,并于处理后的第5、第15、第30天进行取样,测定茎中氮、磷、多糖和淀粉含量,研究铁皮石斛在氮添加下茎中总氮、总磷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茎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铁皮石斛茎中总氮、总磷含量。当尿素浓度为0~0.6%时,处理30 d后的茎中总氮浓度明显下降,随着尿素浓度升高,茎中总氮浓度显著升高。茎中总磷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处理30 d后,施加低浓度的尿素(0.2%~0.6%)更有利于促进磷的吸收和积累,当尿素浓度为0.6%时,N∶P比值降至最低,为3.17。尿素浓度为0.2%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0.2%浓度尿素处理下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最高,随着氮肥浓度的增加,可溶性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0.2%~0.6%浓度尿素处理有利于茎中淀粉的积累,同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铁皮石斛中N∶P比值的变化主要由总N含量变化决定,总N含量、叶绿素含量及N∶P比值会影响可溶性多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综上所述,施用0.2%浓度尿素不但促进了铁皮石斛碳代谢,积累了更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对于提高铁皮石斛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氮磷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氧化钨W_(18)O_(49)SERS的研究
15
作者 朱琳 李鹏 +1 位作者 郭琳 赵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39-140,共2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鉴定分子物种的非常强大的工具,但不幸的是它基本上限于贵金属载体(Au,Ag和Cu)。我们报告使用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结构,海胆样W_(18)O_(49)纳米线作为基底材料,以放大底物—分析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拉曼...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鉴定分子物种的非常强大的工具,但不幸的是它基本上限于贵金属载体(Au,Ag和Cu)。我们报告使用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结构,海胆样W_(18)O_(49)纳米线作为基底材料,以放大底物—分析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拉曼光谱特征的显著放大^([1])。丰富的表面氧空位可以带来额外的增强。据我们所知,在半导体材料中,甚至与没有"热点"的贵金属相比,其灵敏度最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是一种表面敏感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对于吸附在诸如粗金属的特定表面上的分子的拉曼强度增加的数量级,相对于相同数量的非金属吸附分子在溶液或气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半导体材料 SERS基底 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志颖 陈康 +2 位作者 李江荣 汪汉驹 潘开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目的]为了验证高山林线的形成机理,探究树木分布上限的限制因素。[方法]本研究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在其低海拔针阔叶混交林(3500 m)、中海拔适生区(3900 m)和高海拔林线过渡带(4300 m),分别于生长季(7月初)与非生长季(1... [目的]为了验证高山林线的形成机理,探究树木分布上限的限制因素。[方法]本研究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在其低海拔针阔叶混交林(3500 m)、中海拔适生区(3900 m)和高海拔林线过渡带(4300 m),分别于生长季(7月初)与非生长季(11月底)测定树木叶、枝、干和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以及C、N、P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季节急尖长苞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源与汇含量比较稳定,未出现碳供应不足现象;海拔对急尖长苞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影响较小;器官间NSC含量差异显著,叶、枝、干和根在不同生长季节所侧重的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同;非生长季急尖长苞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显著高于生长季,非生长季较高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有利于抵御低温等恶劣环境;急尖长苞冷杉的NSC含量随海拔的上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生长抑制”假说。[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更多的受到了植物养分的限制,而非碳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植物化学计量 生长季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稀土氟氧化物单晶高压合成及结构解析
17
作者 张帅 王春垚 +4 位作者 韦春婉 许金贵 张东舟 周丽 周文戈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5-784,共10页
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合成了非化学式计量比HREEO_(1-x)F_(1+2x)型重稀土氟氧化物的单晶(HREE=Gd,Ho,Tm,Yb;x=0.0269、0.0066、0.0502、0.1078):GdO_(0.9731±0.0049)F_(1.0538±0.0099)、HoO_(0.9934±0.0054)F_(1.0132±0... 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合成了非化学式计量比HREEO_(1-x)F_(1+2x)型重稀土氟氧化物的单晶(HREE=Gd,Ho,Tm,Yb;x=0.0269、0.0066、0.0502、0.1078):GdO_(0.9731±0.0049)F_(1.0538±0.0099)、HoO_(0.9934±0.0054)F_(1.0132±0.0109)、TmO_(0.9498±0.0146)F_(1.1005±0.0292)、YbO_(0.8922±0.0028)F_(1.2157±0.0054),并利用拉曼光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SCXRD)测定了它们的拉曼光谱特征和晶体结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合成的非化学式计量比重稀土氟氧化物的拉曼谱整体相似,都有4个强度较高的拉曼特征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拉曼位移呈现规律性的变化。SCXRD结果显示,合成的非化学式计量比重稀土氟氧化物均属于正交晶系,其中,GdO_(0.9731)F_(1.0538)为Pbcm空间群,而后3个属于Aem2空间群。其中GdO_(0.9731)F_(1.0538)的晶胞参数为a=0.5334(3)nm,b=0.5474(1)nm,c=3.2786(2)nm;HoO_(0.9934)F_(1.0132)晶胞参数为a=0.5438(1)nm,b=3.8661(1)nm,c=0.5536(1)nm;TmO_(0.9498)F_(1.1005)的晶胞参数为a=0.5369(1)nm,b=3.8340(1)nm,c=0.5492(1)nm;YbO_(0.8922)F_(1.2157)的晶胞参数为a=0.5349(1)nm,b=4.9006(2)nm,c=0.5469(1)nm。晶体单胞是由n个类萤石结构的亚晶胞沿b或c轴方向堆叠而成,其中有部分亚晶胞被O^(2-)离子替代或被F^(-)、O^(2-)共同占据,形成6、7或8配位的类萤石亚晶胞结构,6和7配位的亚晶胞会发生结构上的畸变而8配位亚晶胞与萤石结构的亚晶胞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重稀土氟氧化 高压单晶合成 拉曼光谱 单晶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水杉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
18
作者 韩冬青 张露月 刘艳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以国家植物园中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为研究对象,对比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中水杉的叶片形态特征、化学计量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及非结构性糖类的差异,分析水杉对2种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水杉根部淹水和... 以国家植物园中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为研究对象,对比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中水杉的叶片形态特征、化学计量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及非结构性糖类的差异,分析水杉对2种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水杉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中除C/N比外均具有显著差异。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显著大于根部非淹水生境,但叶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非淹水生境,这主要通过叶长的增加实现。同一径级内,根部淹水生境仅Ⅰ〔20 cm≤胸径(DBH)<30 cm〕径级水杉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非淹水生境;3个径级水杉叶片胞间CO_(2)浓度在2种生境间无显著差异;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2种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除Ⅰ径级的蒸腾速率外均为根部淹水生境显著高于根部非淹水生境。同一生境内,水杉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着径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同一径级内,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根部非淹水生境,且除有机碳含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N/P比、C/N比和C/P比总体小于根部非淹水生境,其中,Ⅰ径级水杉叶片N/P比和C/N比在2种生境间差异显著,Ⅰ和Ⅱ(30 cm≤DBH<40 cm)径级水杉叶片C/P比在2种生境间差异显著。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非结构性糖类含量显著高于非淹水生境,主要表现为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综上所述,水杉对淹水胁迫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可溶性糖含量及气孔开放程度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今后的迁地保护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帮助水杉适应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淹水 净光合速率 化学计量 结构性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常压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左奕 李玉宝 +1 位作者 魏杰 严永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的溶剂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分析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Ca(OH)2)的溶剂反应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细针状的纳米晶体,具有弱结晶结构,为非化学计量,其钙磷摩尔比约为1.66。这种纳米磷灰石晶体... 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的溶剂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分析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Ca(OH)2)的溶剂反应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细针状的纳米晶体,具有弱结晶结构,为非化学计量,其钙磷摩尔比约为1.66。这种纳米磷灰石晶体和自然骨中的磷灰石晶体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常压 人工合成 结构表征 生物材料 针状晶体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1.5+x)Zn_(1.0)Nb_(1.5)O_(7+1.5x)(x=0.075,0.15)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凤 张效华 胡跃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立方焦绿石Bi_(1.5)Zn_(1.0)Nb_(1.5)O_7(BZN)为配方基础,通过改变Bi^(3+)离子与O^(2-)离子的浓度,形成非化学计量比Bi_(1.5+x)ZN_(1.0)Nb_(1.5)O_(7+1.5x)(x=0.075,0.15)陶瓷。研究了不同Bi含量和烧结温度对BZN陶瓷...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立方焦绿石Bi_(1.5)Zn_(1.0)Nb_(1.5)O_7(BZN)为配方基础,通过改变Bi^(3+)离子与O^(2-)离子的浓度,形成非化学计量比Bi_(1.5+x)ZN_(1.0)Nb_(1.5)O_(7+1.5x)(x=0.075,0.15)陶瓷。研究了不同Bi含量和烧结温度对BZN陶瓷的结构、微观形貌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非化学计量比BZN陶瓷在不高于1050℃时,呈现焦绿石单相结构;随着烧结温度增加到1100℃,x=0.075,出现ZnO杂相;x=0.15,出现Bi_2O_3杂相。随着x值的增大,BZN陶瓷样品的晶格常数、密度以及介电常数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BZN陶瓷 固相反应 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