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崔朝栋
李新记
-
机构
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
出处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
文摘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
Keywords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non - labor essenti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contribution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中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崔朝栋
-
机构
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
-
出处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
文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 ,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形成中的作用或贡献也作了科学阐述和客观评价。其中 ,节省活劳动和降低商品价值量是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或贡献之一。
-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商品价值量
作用
贡献
-
Keywords
Marx
labor value theory
non-labor factors
value of goods
function
contribution
-
分类号
F014.3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否创造价值问题的讨论综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俊生
-
机构
长安大学人文社科系
-
出处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1年第4期68-71,96,共5页
-
文摘
:90年代 ,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中 ,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主要集中在物化劳动、科学技术、知识能否创造价值等三个方面。弄清这些理论问题 ,不仅对于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有重大理论意义 。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价值问题
-
分类号
F240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014.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贡献
- 4
-
-
作者
童水栋
周红云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
文摘
必须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对价值决定的再分析说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边际劳动时间决定。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价值形成做出重要的贡献。
-
关键词
劳动
非劳动生产要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边际劳动时间
价值
贡献
-
Keywords
labor
non-labor productive elements
social necessary laboring time
social boundary laboring time
value
contribution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被引量:8
- 5
-
-
作者
蔡继明
-
出处
《学习论坛》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
文摘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他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作的贡献 ,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 ,以非劳动生产要素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具有剥削性质。
-
关键词
非劳动生产要素
分配
剥削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叶祥松
白永秀
-
机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29-34,共6页
-
文摘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第三产业
收入分配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理解、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7
- 7
-
-
作者
吴易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
-
出处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4,21,共5页
-
文摘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三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这种观点提出的批评,表明这种观点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不相容的。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
非劳动生产要素
“资本家劳动”
-
Keywords
Value Theory
Surplus Value
Distribution Theory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之我见
- 8
-
-
作者
廖进
-
机构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7,共5页
-
文摘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
劳动价值论
一元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非劳动生产要素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被引量:22
- 9
-
-
作者
蔡继明
-
机构
南开大学
-
出处
《人民论坛》
1998年第4期12-14,共3页
-
文摘
劳动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形态的劳动,它和劳动者的实际劳动并不永远一致。 劳动的实际贡献只能由单纯的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财富增加来衡量。 按贡献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是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的结合。
-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为主体
边际收益产品
非劳动要素
多种分配方式
劳动能力
-
分类号
F04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