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结构与社会学分类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德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弱势群体绕开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试图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和手段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进而维护其自身权益的社会行为。按照利益表达的"组织—结构"理论模式,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内容及方式...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弱势群体绕开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试图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和手段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进而维护其自身权益的社会行为。按照利益表达的"组织—结构"理论模式,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内容及方式无法与政治系统的既定结构有机对接,属于"无结构"表达。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无效性和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相对有效性是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发生的逻辑起点。根据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主要有舆论表达、身体表达和暴力表达三种社会学类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结构既包括由弱势群体个人、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构成的表达主体,也包括由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对象权威性接受机构、协调性接受机构和导致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的利益攸关方构成的表达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概念 结构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生发逻辑及矫正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心理认知偏差的存在以及有些基层政府对农民利益关注不够,使一些农民的利益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表达、传递与反馈,产生了非正常上访、群体性抗争以及关系网络表达等非制度化行为。非制度化... 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心理认知偏差的存在以及有些基层政府对农民利益关注不够,使一些农民的利益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表达、传递与反馈,产生了非正常上访、群体性抗争以及关系网络表达等非制度化行为。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不仅危及农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实现与增进,也威胁到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为此,必须完善与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素养、引导与规范农民利益表达行为,使农民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民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机会结构视域下公众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发生机理——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胜强 吴群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0,共7页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无法通过组织化利益表达途径的情况下,采取制度之外的非规范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形态。基于制度结构与社会行动者互动的分析框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构成了发生学意义上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重要分析工具...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无法通过组织化利益表达途径的情况下,采取制度之外的非规范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形态。基于制度结构与社会行动者互动的分析框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构成了发生学意义上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重要分析工具。封闭的环境决策体制、精英联盟对抗议议程的建构、媒体的情绪化传播以及地方政府的不当回应为公众采取非制度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政治机会,共同引发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机会结构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环境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