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刑罚处罚方法之功能探析与体系完善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伟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可界分为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人民法院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和行政机关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功能缺陷,为弥补功能缺陷,应完善其体系,增加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 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可界分为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人民法院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和行政机关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功能缺陷,为弥补功能缺陷,应完善其体系,增加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教育矫正是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应有的功能,现有的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稀少,难以有效发挥教育矫正功能,应当增加其种类;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在适用对象、适用原则上均有不足,需要完善。行政机关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有悖法理,应将行政机关适用的部分非刑罚处罚方法植移入人民法院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非刑罚处罚方法 特殊非刑罚处罚方法 行政机关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刑罚处罚刑事适用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石柏非 陈卫国 闫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非刑罚处罚的刑事适用过程中,训诫措施适用率低、适用效果差,应当强化书面训诫的适用、明确训诫核心内容、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训诫措施体系等优化途径。完善责令具结悔过的刑事适用主要应当优化其适用方式以及防止具结悔过的形式化。赔... 非刑罚处罚的刑事适用过程中,训诫措施适用率低、适用效果差,应当强化书面训诫的适用、明确训诫核心内容、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训诫措施体系等优化途径。完善责令具结悔过的刑事适用主要应当优化其适用方式以及防止具结悔过的形式化。赔礼道歉具有非刑罚处罚性质,能够成为刑事责任的实现形式,应当调整司法机关介入赔礼道歉的尺度,将责令赔礼道歉转换为督促犯罪人主动赔礼道歉,将其作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非刑罚处罚。赔偿损失刑事适用的优化路径主要体现为拓展案件类型和赔偿范围,完善赔偿损失的程序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刑罚处罚 刑事适用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月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1-202,共2页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问题,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刑事立法非犯罪化、刑事处罚非刑罚化等原则,采取司法警告、补偿损失、善行保证等非刑罚处罚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问题,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刑事立法非犯罪化、刑事处罚非刑罚化等原则,采取司法警告、补偿损失、善行保证等非刑罚处罚方法,加快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建设步伐,对有效打击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和保护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非刑罚处罚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的价值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9-72,共4页
本文从目的刑主义刑法思想和报应刑主义刑法思想的论战开始,指出非刑罚处罚方法符合正当性、合理性、合法性的法理要求和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与现代刑法的发展是一致的,力图从价值论上探讨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非刑罚处罚方法 目的刑 报应刑 正当性 合理性 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非刑罚方法”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向朝阳 姚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4-65,共2页
我国《刑法》第三章除规定制裁犯罪的刑罚方法外,还规定了几种非刑罚方法,即《刑法》第31条规定的:“赔偿经济损失”和第32条规定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分”。《刑法》规定这几种非刑罚方法... 我国《刑法》第三章除规定制裁犯罪的刑罚方法外,还规定了几种非刑罚方法,即《刑法》第31条规定的:“赔偿经济损失”和第32条规定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分”。《刑法》规定这几种非刑罚方法,旨在对某些不适用刑罚的犯罪分子给予必要的其他处罚,以达到刑法全方位的功能作用效果。但从刑法颁布十年来的司法实践和各种立法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合理性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方法 刑法典 赔偿损失 经济损失 司法实践 行政处分 非刑罚处罚 犯罪分子 规定 司法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驾”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及完善 被引量:34
6
作者 蔡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0,191,共12页
运用不起诉裁量权分流"醉驾"犯罪案件既能发挥刑事司法程序的调解功能,解决我国刑法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惩罚过度问题,也能增强检察机关转处和在法庭之外处理案件的能力,提升刑事司法系统打击犯罪的整体水平,解决司法资... 运用不起诉裁量权分流"醉驾"犯罪案件既能发挥刑事司法程序的调解功能,解决我国刑法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惩罚过度问题,也能增强检察机关转处和在法庭之外处理案件的能力,提升刑事司法系统打击犯罪的整体水平,解决司法资源有限性和"醉驾"案件高位徘徊、司法机关办案负担有增无减之间的矛盾。针对相对不起诉在分流"醉驾"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荷兰的刑事处罚令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醉驾"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完善"醉驾"不起诉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相对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 非刑罚处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甘结到具结悔过:传统民事司法信任的转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玮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甘结"在古代十分常见,它作为民事司法的程序之一被广泛采用,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诉讼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裁判官之间极为紧密的信任关系。它同当代法律中的训诫、警告、具结悔过和赔礼道歉密切相关。当前,具结悔过大多作... "甘结"在古代十分常见,它作为民事司法的程序之一被广泛采用,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诉讼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裁判官之间极为紧密的信任关系。它同当代法律中的训诫、警告、具结悔过和赔礼道歉密切相关。当前,具结悔过大多作为公法领域的惩处措施被使用,并逐渐被取消,使得本可以通过具结悔过来重塑官民乃至民民信任的机会空间不断被挤压,也使得非刑罚处罚方法在刑法体系中逐渐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结 具结悔过 司法信任 非刑罚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中环境修复责任的多元化适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本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在刑事司法中适用环境修复责任契合“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具有“惩罚犯罪和修复损害”的双重责任功能,顺应“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功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法律责任规律的制度安排。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环境修复责... 在刑事司法中适用环境修复责任契合“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具有“惩罚犯罪和修复损害”的双重责任功能,顺应“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功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法律责任规律的制度安排。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环境修复责任得到多元化适用,但也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的困境,存在“责任性质认知困惑、责任方式适用混乱、超越司法职权边界、滋生裁量失控风险”等问题。就适用方式而言,提倡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非刑罚处罚措施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方式予以适用,并通过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等司法制度,为环境修复责任提供多元适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刑事司法 非刑罚处罚措施 生态司法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