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张永前 赵继胜 +4 位作者 魏小芳 冯友繁 伏媛 陈巧琳 张启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44-74)岁;所有患者均有肾功能不全、贫血症状,骨侵犯3例,脾肿大3例,IgD-λ型7例,IgD-κ型1例。7例行FISH检查,6例1q21阳性。DS分期Ⅲ期6例,Ⅱ期2例;ISS分期Ⅲ期6例,Ⅱ期1例,Ⅰ期1例;R-ISS分期Ⅲ期5例,Ⅱ期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联合达雷妥尤单抗。中位治疗6(1-15)个周期,4-6周期后评估近期疗效,在可评估疗效的6例患者中,1例PD,5例CR。中位随访26(11-33)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11.25(3-26)个月,中位OS为18.5(4-33)个月。8例患者中,4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中,3例R-ISS分期Ⅲ期,3例1q21阳性;5例早期达CR的患者中2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低,早期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骨侵蚀症状明显,中位生存期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或达雷妥尤单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持久缓解,但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D多发性骨髓 IgD-λ IgD-κ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维生素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美娥 苏婷 +4 位作者 郭熙哲 黄荣富 郑瑜瑜 陈根旺 范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VD、tPINP、β-CTx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b)、血钙(Ca)、肌酐(Crea)、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MM患者的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并分别将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MM组tVD表达水平为21.73±14.4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8±9.94 ng/ml(P=0.022);MM组的β-CTx的表达水平为1.43±0.9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29 ng/ml(P=0.013)。ISS分期在Ⅰ-Ⅱ期的MM患者tVD水平为29.50±14.59 ng/ml,明显高于Ⅲ期MM患者的12.62±7.73ng/ml(P=0.028),表明分期越高,tVD水平越低。高Ca水平(>2.65 mmol/L)的MM患者的tPINP、β-CTx均明显高于低Ca水平(≤2.65 mmol/L)患者(P=0.016,P=0.021)。MM患者的tVD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70),tPINP水平与Ca、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791,r=0.673),β-CTx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0.616)。tVD低表达组的PFS明显低于tVD高表达组(P=0.041)。结论:tVD在MM中表达水平降低,其可作为评估疾病分期、预后的指标;β-CTx在MM中表达水平增高;tPINP、β-CTx可能与MM患者的溶骨性表现、肾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维生素D 总Ⅰ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多发性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获得/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史镜铂 于丽明 +1 位作者 郑伟 崔思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MM预后评估系统将1q21+视作高危因素,但其预后价值仍存争议。1q21不同拷贝数之间的差异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耐药性和疾病的早期进展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也变得愈发重要,目前已应用的多种治疗方案也无法完全克服1q21+的不良预后效果。本文将从发生机制、预后意义、临床治疗等方面对1q21+型M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染色体1q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前体疾病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马婉云 赵俩 周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72,共1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其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MM的病因复杂,涉及种族、家族聚集性、性别、年龄、肥胖、细胞遗传学异常及环境因素等。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可改变因素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细胞遗传学异常方面,原发性异常[如超二倍体、t(11;14)、t(14;16)]始于MGUS前期,而继发性异常{如1q增益(1q+)、17p缺失[del(17p)]}驱动疾病进展,其中1q+积累促进克隆演化,del(17p)显著缩短生存期;2)可控性因素方面,肥胖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2-干扰素调节因子4通路促进MM发生,维生素D缺乏削弱免疫监视功能,杀虫剂橙剂及草甘膦暴露增加MGUS发病率,紫外线不足通过降低维生素D合成增加MM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如氮循环菌富集、产短链脂肪酸菌减少)通过铵离子-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NEK2轴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因此,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高危人群(如肥胖、高龄、化学暴露者)筛查,以及针对细胞遗传学靶点[如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 2,Bcl-2)抑制剂干预t(11;14)、铁死亡诱导剂靶向t(4;14)]和可改变因素(如补充维生素D、调节菌群)的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冒烟多发性骨髓 危险因素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郎芯悦 张秋荣 徐金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4-1617,共4页
关于外泌体参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预后判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外泌体在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免疫抑制、骨髓瘤骨病的产生及骨髓瘤耐药等病理生理过... 关于外泌体参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预后判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外泌体在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免疫抑制、骨髓瘤骨病的产生及骨髓瘤耐药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外泌体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的检测及其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萍 安志明 +5 位作者 周小钢 李锋 王利平 赵茜 于亚平 翟勇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LC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初诊LCMM患者(κ型17例,λ型20例),留取初诊及化疗后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LC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初诊LCMM患者(κ型17例,λ型20例),留取初诊及化疗后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同期测定患者24 h尿轻链,分析sFLC水平与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初诊时sFLC水平均明显升高,κ型和λ型的中位值分别为105.44 mg/L和146.39mg/L。在诊断时和治疗后,血sFLC水平与尿轻链水平均无相关性。12例治疗后24 h尿轻链水平正常患者中,8例血清游离轻链仍高于正常。应用ROC分析评价初诊时轻链类型和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尿λ轻链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相关,曲线下面积为0.792(P=0.031)。结论:所有初诊LCMM患者的sFLC均明显增高。sFLC用于治疗反应的监测较尿轻链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轻链 轻链多发性骨髓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小体内miRNA在多发性骨髓瘤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雅芝 张小燕 +1 位作者 万倩 李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1-305,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尽管针对MM的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但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明确MM的发病机理,以求发现新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尽管针对MM的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但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明确MM的发病机理,以求发现新的治疗方法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研究已证实,骨髓微环境在MM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肿瘤微环境可通过改变其内细胞分泌的外泌小体(exosome)所含物质(miRNA、mRNA及蛋白质)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促进肿瘤进展及转移,其中外泌小体所含的miRNA因具有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功能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此种外泌小体所含miR-15a低表达,同/或miR-135b及miR-21高表达时,可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通路,如PI3K/Akt/eNOS/VEGF、FIH-HIF、MAPK/ERK/Ras等影响MM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治疗MM的新靶点。本文就现有关于MM分泌的外泌小体所含miRNA在MM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小体 miR-15a miR-135b MIR-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与骨髓浆细胞比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安友 朱芳兵 +3 位作者 王凤超 张伦军 马悦 胡建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4-1459,共6页
目的:探讨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serum total light chainκ/λratio,sTLC-κ/λ)与骨髓浆细胞(bone marrow plasma cells,BMPC)比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79例初诊IgG型... 目的:探讨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serum total light chainκ/λratio,sTLC-κ/λ)与骨髓浆细胞(bone marrow plasma cells,BMPC)比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79例初诊IgG型(n=52)和IgA型(n=27)MM患者血清IgG、IgA、κ和λ-sTLC含量,并计算sTLC-κ/λ比值;同期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BMPC比例,并追踪观察治疗中19例的IgG型(n=16)和IgA型(n=3)MM患者sTLC-κ/λ比值和BMPC比例的动态变化。将26例非浆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IgGκ型和IgAκ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Gλ型和IgAλ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gGκ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高于IgAκ型MM(P<0.01),而IgGλ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低于IgAλ型MM(P<0.01)。IgGκ型和IgAκ型MM的sTLC-κ/λ比值分别与IgG和IgA浓度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00和r=0.601,P=0.039),而IgGλ型和IgAλ型MM的sTLC-κ/λ比值分别与IgG和IgA浓度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1和r=-0.718,P=0.003)。此外,除了IgGκ型MM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呈正相关(r=0.579,P=0.002)之外,其余各型MM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然而,在19例IgG型和IgA型MM患者复查结果中,有18例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变化一致。结论:IgG型和IgA型MM患者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相关性较低,但同一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变化高度一致,提示sTLC-κ/λ比值对IgG型和IgA型MM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IGG IGA 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 骨髓浆细胞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伏媛 魏小芳 +9 位作者 冯友繁 刘菲 陈巧林 赵阳阳 张雯洁 马婷 黄秀娟 陈阳 李青芬 张启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0-53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诊MM患者18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Hcy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Hcy组,绘制2组患者生存曲线,对...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诊MM患者18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Hcy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Hcy组,绘制2组患者生存曲线,对比生存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观察血清半胱氨酸对初诊MM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高、低Hcy 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Pearson检验进一步分析Hcy与差异因素的相关性,探讨Hcy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高、低Hcy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5-59)和41(7-71)个月,高Hcy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骨病分级,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LDH、C反应蛋白、Cr、β2-MG、Hcy,低水平Hb、ALB的初诊MM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Cr、β2-MG、低水平Hb、低水平ALB为初诊MM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Hcy与患者OS非独立相关(P>0.05)。高Hcy组Hb水平明显低于低Hcy组,LDH水平明显高于低Hcy组(均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Hcy与Hb呈负相关(r=-0.813,P<0.05),而与LDH呈正相关(r=0.72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初诊MM患者的生存有相关趋势,受Hb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多发性骨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小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399-1399,共1页
患者,男性,59岁。2006年1月发现颌下无痛性肿块,后肿块渐增大。2006年8月自觉舌体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经外院行颌下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可见多量浆细胞及小淋巴细胞浸润。颏下组织活检病理诊断:送检淋巴结一枚淋巴组织反应性增... 患者,男性,59岁。2006年1月发现颌下无痛性肿块,后肿块渐增大。2006年8月自觉舌体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经外院行颌下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可见多量浆细胞及小淋巴细胞浸润。颏下组织活检病理诊断:送检淋巴结一枚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颏下肌肉组织一块为横纹肌组织,肌束间见胶原纤维增生,未见肿瘤。舌部MR示:1)舌骨肌及双侧翼内外肌肥厚,未见肿块;2)右侧筛窦囊肿。血常规化验:WBC10.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708,红细胞计数3.36×10^12/L,HGB105.0g/L,BPC153.0×10^9/L。肝肾功能、出凝血试验、尿粪常规均正常。胸片未见异常,B超腹部肝、胆、脾、胰、肾均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三联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不分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硬化型伴无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群 盛瑞兰 +3 位作者 陆化 张晓艳 李建勇 敖忠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淀粉样变 骨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型异常与临床预后相关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海敏 韦苇 +3 位作者 彭嵘 石昊天 陈小玲 周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型异常在临床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对伴有t(4; 14)、t(14; 16)或17P-的患者定义为高危核型患者,其余则为标危患者。比较2组患...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型异常在临床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对伴有t(4; 14)、t(14; 16)或17P-的患者定义为高危核型患者,其余则为标危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OS)。结果:高危核型患者有110例,标危核型患者30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分期、及治疗方案等临床特征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别。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42(CI95%:34. 375-49. 625)和53(CI 95%:46. 310-59. 690)个月(P <0. 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1(CI 95%:17. 198-24. 802)和27(CI95%:23. 406-30. 594)个月(P <0. 05)。结论: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高危核型者较标危核型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异常 疾病无进展时间 总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足部护理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病患者化疗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静静 马俊杰 戴新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足部护理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病患者化疗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一体化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行开腠泄... 目的:观察中医足部护理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病患者化疗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一体化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行开腠泄浊液足浴并配合相应穴位按摩。两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7、14、21、28天后观察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酸。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上升,血肌酐、血尿酸降低,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4 d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不及观察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足部护理能有效、持续改善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化疗后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足部护理 轻链多发性骨髓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吕宏 徐根波 卢兴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尿激酶/分析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8型疱疹病毒感染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春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但绝大多数欧洲实验室报告在骨髓瘤骨髓标本中未找到HHV 8感染的证据。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确定HHV 8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是必然联系 ,还是一种地区性的机会感染。骨髓瘤感染的HHV 8特异病毒株在其发病机制中处于何种地位及有无因果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8疱疹病毒 病毒感染 多发性骨髓 发病机制 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荃 朱平 +12 位作者 王茫桔 吕旭珍 董玉君 孙玉华 王莉红 张英 卜定方 王文生 梁赜隐 刘微 邱志祥 欧晋平 岑溪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78,共8页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2015年的126例初诊MM患者,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用骨...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2015年的126例初诊MM患者,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用骨髓涂片检查异常浆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结合病史分析MM细胞新出现的特殊标记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12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4(0.01-0.97);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5(0.01-0.97);其中CD19阳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11(0.01-0.53),CD19阴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6(0.01-0.97),CD19阳性者骨髓中浆细胞浸润比例较阴性者显著降低(P=0.036)。(2)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瘤细胞表面出现CD19,CD20,CD56和CD117等表达,其中CD56阳性者61.21%(71/116),CD56阴性者38.79%(45/116);CD56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阴性者明显延长(PFS:37.50月vs 18.40月,P=0.036;OS:53.00月vs 31.00月,P=0.016);(3)CD19阳性者16.38%(19/116),CD19阴性者83.62%(97/116);CD19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4)CD19阳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42.11%(8/19),CD19阴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18.57%(18/97),CD19表达与CD117表达呈正相关趋势。(5)6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其中8例核型正常(11.94%),59例出现异常核型(88.06%);异常核型以Ig H重排为主,出现47例(70.15%),其他异常核型包括1q21+、del(13q14)、del(13q14.3)、del(17p13),分别出现37例(55.22%)、31例(46.27%)、33例(49.25%)、13例(19.40%)。CD19阳性者与CD19阴性者相比,不良核型1q21+、del(13q14.3)发生率显著降低(1q21+:33.33%vs 61.54%,P=0.016;del(13q14.3):33.33%vs 53.85%,P=0.043)。结论:CD56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好于CD56阴性者。CD19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更易出现不良核型及骨髓浸润,但未统计出预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CD19 CD56 染色体核 免疫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附31例报告)
17
作者 王杨 孙步彤 夏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轻链病 IgD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森(综述) 陈奎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内含蛋白或核酸等活性物质、直径为35~12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外泌体通过调控细胞间通讯,不仅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肿瘤细胞与微环境...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内含蛋白或核酸等活性物质、直径为35~12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外泌体通过调控细胞间通讯,不仅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转移、免疫抑制等相关信号通路刺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缺乏安全、高效的诊疗手段。而外泌体因携带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因此,本文就外泌体在MM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以外泌体为基础的诊疗新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NAs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林 刘晓莉 +6 位作者 李玉武 吴亮 王广洲 王正芳 马莉 管俊 韩崇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miR-146a、Let-7b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57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外泌体,用RTq 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miR-146a、Let-7b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57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外泌体,用RTq 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18a、miR-146a、Let-7b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miR-21、miR-18a、miR-146a、Let-7b表达水平与常规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21、miR-18a、miR-146a、Let-7b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MM患者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Let-7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miR-146a在两组之间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miR-21的表达水平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浓度呈较强的负相关(r=-0.830),而与血肌酐、校正血清钙、胱抑素C等呈较弱的负相关(r=-0.488,-0.282,-0.627);Let-7b、miR-18a的表达水平与校正血清钙、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浓度均呈较弱的负相关(r=-0.305,-0.362,-0.461;-0.317,-0.542,-0.434);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常规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miR-21、miR-18a、Let-7b低表达组的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而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的总体生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Let-7b在MM患者中存在异常低表达,且与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下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血清外 MI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染色体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衬 胡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9-65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升,MM的缓解深度和生存期明显延长。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是提高MM治疗疗效的关键。本文将对1q21扩增与MM发生机制及新型药物治疗伴1q21染色体扩增型MM的疗效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1q21 染色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