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科先 何晨 王晓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年第5期50-53,共4页
阐述了工业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方法——非分散红外法的原理,具体分析了非分散红外测油仪在实际使用中的化学药品、萃取过滤、仪器使用等干扰因素及消除办法,为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非分散红外法 干扰因素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烟气中二氧化硫常见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凌慧娇 陶胜康 +3 位作者 林雨倩 慕江容 尹平艳 段绍恒 《现代盐化工》 2020年第3期27-28,共2页
非分散红外法是我国环保标准推荐的测定烟气中SO2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背景气体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烟气的含湿量以及CH4气体会干扰SO2的测定。对干扰存在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非分散红外法是我国环保标准推荐的测定烟气中SO2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背景气体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烟气的含湿量以及CH4气体会干扰SO2的测定。对干扰存在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对使用该方法测定烟气中的SO2提出了建议,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非分散红外法 含湿量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3
作者 姜洋 周健楠 +2 位作者 吴敏 刘兆莹 常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对于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TSP石英膜,膜面积为414 cm^(2))以1.05 m^(3)·min^(-1)流量采集24 h。对于PM_(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样品,... 对于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TSP石英膜,膜面积为414 cm^(2))以1.05 m^(3)·min^(-1)流量采集24 h。对于PM_(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小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PM_(2.5)石英膜,膜面积为12.56 cm^(2))以16.67 L·min^(-1)流量采集24 h。取出采样膜,截取11.5 cm^(2)TSP采样膜和全部PM2.5采样膜,加入去离子水至50 mL。振荡后超声80 min,振荡,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前5 mL滤液弃去,收集续滤液置于总有机碳(TOC)分析试样瓶中,用锡纸封口,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总碳(TC)和无机碳(IC)的含量,利用差减法计算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结果显示,TC和IC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8.0 mg·L^(-1)和8.0 mg·L^(-1)以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差减法所得WSOC的检出限(3.143 s)为0.12 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0%~11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8%。方法用于北京市某城市点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301份PM2.5样品的分析,WSOC的检出质量浓度为0.51~23.79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氧化 分散红外吸收光谱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缓释-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研究
4
作者 张倩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本文将常规的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检测流程中添加了缓释步骤来测定不同土壤中TOC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多次测定土壤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该方法有效减少干扰成分和燃烧反应复... 本文将常规的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检测流程中添加了缓释步骤来测定不同土壤中TOC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多次测定土壤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该方法有效减少干扰成分和燃烧反应复杂带来的误差,具有干扰小、准确度高、稳定性良好等特点,以期在土壤样品TOC测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总有机碳 燃烧氧化-缓释-分散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
5
作者 程浩 唐娟 +4 位作者 颜海涛 钱东平 张凯 陈秀宏 黄君冉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z1期114-115,118,共3页
介绍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所需仪器和试剂.详尽阐述了非分散红外测油仪的零校准,满刻度校准和精密度及准确度实验.通过实测水样说明了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是一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有... 介绍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所需仪器和试剂.详尽阐述了非分散红外测油仪的零校准,满刻度校准和精密度及准确度实验.通过实测水样说明了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是一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红外光度 石油类 四氯化碳 测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不确定度评定
6
作者 田翠芳 范秀全 +3 位作者 吕倩 王永兴 孟哲 蒋振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评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测量不确定度。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物质、溶液配制、校准曲线... 评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测量不确定度。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物质、溶液配制、校准曲线拟合、测量重复性。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最终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34%,水样总有机碳质量浓度测定结果表示为(48.28±1.30)mg/L(k=2)。测量重复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校准曲线拟合、标准物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燃烧氧化-分散红外吸收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烟气中SO_(2)的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叶伟君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年第12期94-96,共3页
SO_(2)是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之一,因而做好烟气中SO2的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2011年,我国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29—2011),采用了非分散红外法来测... SO_(2)是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之一,因而做好烟气中SO2的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2011年,我国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29—2011),采用了非分散红外法来测定烟气中的SO_(2)。文章主要通过实验讨论监测中各种较显著的针对SO_(2)的干扰因素(如CO、湿度、流量等)是否会影响测量结果,并提出建议,以此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 空气污染指数 分散红外吸收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油类物质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 陈玲 马文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3-884,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监测水体中油类物质的污染程度,已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环境水中的油类物质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油类物质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监测水体中油类物质的污染程度,已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环境水中的油类物质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油类物质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目前,用于测定油类物质的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由于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数据之间的不可比性,从而影响了判断油污染的准确性。本工作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油类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红外光度 分光光度测定 油类物质 环境水 红外分光光度 污染程度 水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芸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44-50,7,共7页
通过对红外光度法、非分散红外法及紫外法测定石油类原理的比较分析、标准样品验证比对、实际样品测试、溶剂类型及仪器资源的比较研究表明,红外法在水质综合适用性上独占优势,非分散红外法随着直读仪器的出台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而紫外... 通过对红外光度法、非分散红外法及紫外法测定石油类原理的比较分析、标准样品验证比对、实际样品测试、溶剂类型及仪器资源的比较研究表明,红外法在水质综合适用性上独占优势,非分散红外法随着直读仪器的出台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而紫外法具有灵敏度高、萃取溶剂低毒等优势仍有实用价值。从数据比对结果看,红外法能更准确反映不同类型水样中的油含量,非分散红外法与紫外法对标准油的选择有依赖性,对水样中油基团组成比例有稳定性要求,适用于已知类型水样的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紫外 非分散红外法 石化污水 石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4种监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倪广乐 郑强强 李馥星 《河南科技》 2019年第26期147-149,共3页
目前,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本文重点综述了这4种监测方法的原理、现场监测过程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现场监测经验做法。同时,对4种监测方法的现场监测... 目前,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本文重点综述了这4种监测方法的原理、现场监测过程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现场监测经验做法。同时,对4种监测方法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数据变化趋势及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法不适合高浓度一氧化碳和高含水率的烟气二氧化硫的测量,而碘量法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能够取得满意结果,这为后续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 碘量 定电位电解 非分散红外法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含煤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宝友 罗湘南 +3 位作者 刑质贤 翟红楠 杨帆 杨贞睿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14-316,326,共4页
采用微生物法对含煤油废水进行降解,利用HC-404非分散红外测油仪和GC/MS联用仪对降解效果进行跟踪测定。正交试验得出较佳的降解条件为w(C)∶w(N)∶w(P)=360∶6∶1,1 L废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0.5 mL,H2O2为4 mL,pH值为8。非分散红外测定... 采用微生物法对含煤油废水进行降解,利用HC-404非分散红外测油仪和GC/MS联用仪对降解效果进行跟踪测定。正交试验得出较佳的降解条件为w(C)∶w(N)∶w(P)=360∶6∶1,1 L废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0.5 mL,H2O2为4 mL,pH值为8。非分散红外测定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烷烃总降解率为91.53%。由降解前后质谱图的对比得出,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支链烷烃,对芳香烃化合物亦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煤油废水 非分散红外法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炉烟气中甲烷对二氧化硫浓度检测的干扰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华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1期24-27,31,共5页
二氧化硫是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之一。在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进行烟气中二氧化硫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在燃料气硫含量、过剩空气系数均不高的情况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会异常升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离线检测比对以及实验,确认了... 二氧化硫是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之一。在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进行烟气中二氧化硫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在燃料气硫含量、过剩空气系数均不高的情况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会异常升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离线检测比对以及实验,确认了甲烷干扰二氧化硫浓度检测的问题。1×10^(-6)甲烷对SO_(2)的贡献值在0.14 mg/m^(3)左右。二氧化硫的最强吸收波长7.3μm和甲烷在强吸收波段7.2~8.3μm间有很明显的重叠,造成干扰。应考虑如何有效降低甲烷含量或采取有效手段消除、减少甲烷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红外吸收 烟气 二氧化硫 甲烷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