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土壤剖面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涂志华 赵阳 +3 位作者 郑力文 贾国栋 陈丽华 余新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7-1000,共4页
为了探索土壤剖面CO2浓度以及不同土壤层(腐殖质H层、A层、B层、C层)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应用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新方法,持续不间断的测量土壤剖面二氧化碳浓度。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为硅基非分散红外测量仪,能在高湿、高粉尘、污垢... 为了探索土壤剖面CO2浓度以及不同土壤层(腐殖质H层、A层、B层、C层)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应用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新方法,持续不间断的测量土壤剖面二氧化碳浓度。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为硅基非分散红外测量仪,能在高湿、高粉尘、污垢及其他恶劣环境中进行光谱数据采集。通过2013年全年光谱测定值的采集,并应用梯度法模型计算不同深度土壤碳通量,同时利用LI-8100碳通量自动监测系统持续监测的土壤碳通量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剖面CO2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CO2浓度增大;梯度法模型得出的不同土壤层的土壤呼吸模拟值与实测土壤呼吸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H,A,B,C层的模型预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 9,0.718 5,0.838 2,0.903 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06 7,0.104 1,0.015 6,0.009 6。均达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定量分析不同土壤层碳通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清晰揭示土壤CO2在不同土壤层之间的传输规律,以及有助于分析不同土壤层土壤呼吸特性的优点,能为全球土壤剖面碳通量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红外(ndir)技术 土壤剖面 二氧化碳 碳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分散红外二氧化硫浓度测试系统设计
2
作者 王相如 王志斌 +3 位作者 张记龙 田二明 姚娜 张跃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烟道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实时检测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和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红外吸收检测原理,采用双波长单光路结构,设计了集光源、气室、探测器为一体的浓度测试探头,利用差分放大电... 烟道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实时检测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和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红外吸收检测原理,采用双波长单光路结构,设计了集光源、气室、探测器为一体的浓度测试探头,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和锁相放大电路实现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了实时连续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易实现,可实现二氧化硫气体的实时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测试 分散红外 红外吸收 差分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红外吸收特性及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念 赫树开 +4 位作者 曾晓哲 王焕新 孙东伟 吴倩倩 李京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99-3105,共7页
六氟化硫气体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寻求可替代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成为化学及电气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HFO-1336mzz(E)]气体因其优良的环保特性及高介电强度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 六氟化硫气体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寻求可替代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成为化学及电气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HFO-1336mzz(E)]气体因其优良的环保特性及高介电强度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开展光谱吸收特性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深化电气性能的研究意义重大。采用自组装压强、温度可调控多次反射长光程池,组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及真空泵等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通过FTIR实验及仿真模拟首先研究了HFO-1336mzz(E)气体在常温常压、1100~1350 cm^(-1)波段的红外吸收特性;并对测试背景中可能存在的CO_(2)和H_(2)O进行谱线交叉干扰分析;重点研究了压强、温度对HFO-1336mzz(E)气体在1100~1350 cm^(-1)波段红外光谱吸收特性的影响;同时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对HFO-1336mzz(E)气体低浓度泄漏及高浓度混合比传感器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HFO-1336mzz(E)的三个强吸收峰的中心波数分别为1152,1267及1333 cm^(-1),模拟仿真红外光谱与气体实测结果吻合较好;1333 cm^(-1)处干燥空气背景中CO_(2)吸收强度数量级低至10^(-6),在150 nm滤波带宽内水分子峰面积积分影响因子约为1.44×10^(-3),谱线交叉干扰均可忽略不计,而痕量泄漏检测时需要湿度补偿;选择HFO-1336mzz(E)气体在1333及1267 cm^(-1)位置分别作为NDIR技术实现低浓度泄漏及高浓度混合比检测的吸收谱线切实可行;光谱吸收系数及谱线展宽随着压强升高而增大,1333及1267 cm^(-1)位置吸收系数随压强的变化率分别为0.273和0.118 cm^(-1)·kPa-1;随温度的升高峰值吸收系数减小,谱线展宽变窄,但不同位置吸收系数变化差异较大,1333及1267 cm^(-1)位置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分别为-0.1056和-0.035 cm^(-1)·K^(-1)。传感器仿真测试结果显示1333 cm^(-1)处5 cm光程可实现0~1800μL·L^(-1)低浓度痕量泄漏测试,1267 cm^(-1)位置2 mm光程可实现0~10%高浓度混合比测试。该研究为基于红外光谱吸收原理的光学气体传感器的研制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1 1 1 4 4 4-六氟-2-丁烯 红外吸收特性 温度特性 压强特性 分散红外技术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NDIR技术与灰色系统OBGM(1,N)模型的高压组合电器SF6分解产物时间序列测量与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施令 姚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70-2777,共8页
SOF2、SO2、H2S和CF4等分解气体是高压组合电器设备中SF6气体在故障或过热条件下的重要分解产物,其含量及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可表征绝缘材料表面放电情况,且对基于气体组分分析的高压组合电器设备潜在缺陷诊断具有较好参考价值。基于此,... SOF2、SO2、H2S和CF4等分解气体是高压组合电器设备中SF6气体在故障或过热条件下的重要分解产物,其含量及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可表征绝缘材料表面放电情况,且对基于气体组分分析的高压组合电器设备潜在缺陷诊断具有较好参考价值。基于此,应用非分散红外技术(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研制了SF6气体分解产物光学传感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单光源、双波长结构,有效消除不稳定因素,具有较高测量精度。在高低量程范围内分别通过线性及一阶指数分段函数拟合对该系统进行校准标定,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5和0.994,一致性良好。实验结果显示:在测量浓度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为-4.25%,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基于NDIR原理测量技术获取SF6分解产物体积分数时间序列,并应用灰色系统OBGM(1,N)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预测,实现了气体体积分数高精度拟合以及广域时间域内的气体浓度预测分析。该方法为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中SF6分解气体的快速测量及预测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红外技术 气体检测 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 分段函数拟合 示值误差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IR的多组分危险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祚 郭永彩 +3 位作者 焦敏 闫泽宇 万涛 刘邦学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在冶金、石化、化工等工业领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多组分危险气体(CO、CO_(2)、SO_(2)、NO、NH_(3)等),这些有害气体容易引发事故。而现有的在线测量预警系统不能满足高集成、低干扰、高灵敏的要求。本文针对影... 在冶金、石化、化工等工业领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多组分危险气体(CO、CO_(2)、SO_(2)、NO、NH_(3)等),这些有害气体容易引发事故。而现有的在线测量预警系统不能满足高集成、低干扰、高灵敏的要求。本文针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微弱信号、光源调制、气体信号交叉干扰、温度控制等因素,设计了相应的电路和算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锁相放大器电路的微弱信号提取技术、基于MOS管驱动电路的PWM波调制技术、基于融合算法的浓度反演模型,能够实现对五种危险气体(CO、CO_(2)、SO_(2)、NO、NH_(3))的在线监测,检出限达到0.01%,避免了多种气体之间的交叉干扰,适用于工业生产危险气体在线分析及预警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危险气体 在线监测 微弱信号提取技术 环境补偿算法 交叉干扰补偿算法 分散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5-PFK的红外光谱特性及混合比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晓淀 唐念 +6 位作者 张曼君 孙东伟 赫树开 汪献忠 曾晓哲 王幸辉 刘西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4-3801,共8页
1, 1, 1, 3, 4, 4, 4-7氟-3-(3氟甲基)-2-丁酮(C5-PFK)气体因其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环保特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制备高精度的C5-PFK混气并实现对其混合比的精准检测,有利于对C5-PFK混气的科学论证,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隐患。采... 1, 1, 1, 3, 4, 4, 4-7氟-3-(3氟甲基)-2-丁酮(C5-PFK)气体因其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环保特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制备高精度的C5-PFK混气并实现对其混合比的精准检测,有利于对C5-PFK混气的科学论证,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隐患。采用FTIR实验,结合B3LYP方法进行光谱理论计算,对C5-PFK气体的红外光谱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测试环境中可能存在的CO_(2)及微水气体,在相同的温压及光程条件下进行了谱线交叉干扰分析;基于非分散性红外线(NDIR)技术对C5-PFK混气混合比传感器进行了仿真测试,开展了传感器硬件系统的整体设计。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建立了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模型,并对传感器的重复性及示值误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5-PFK气体的强吸收峰位置分别为1 200、 1 262及1 796 cm^(-1),分子理论计算与气体实测的红外光谱吻合较好;合成空气背景下1 262 cm^(-1)位置CO_(2)气体的吸光度为6.04×10^(-7), 150 nm滤波带宽内微水峰面积影响因子约为3.15×10^(-3),谱线交叉干扰可忽略不计,采用NDIR技术选择1 262 cm^(-1)位置实现混合比检测切实可行;以量程追踪光程,传感器仿真测试结果显示6.5 mm光程可实现0~15%的C5-PFK混气混合比的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显示:吸收变量SA/SB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呈现非线性关系;10%的C5-PFK/Air混气在BP神经网络算法温度补偿前后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29.23%及1.29%,补偿后输出吸收变量SA/SB值基本保持不变;传感器重复性测试显示RSD为0.27%,小于3%;不同浓度对应的传感器示值的线性拟合系数R^(2)为0.999,最大示值误差为2.47%。综上,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及其传感器在C5-PFK气体混合比检测范围、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等方面优势,为C5-PFK混气电气设备混合比检测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 1 3 4 4 4-7氟-3-(3氟甲基)-2-丁酮 红外光谱特性 分散红外技术 双波长红外差分 仿真测试 传感器输出特性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浓度的光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7
作者 何柏村 康娟 +3 位作者 朱英昊 董建灯 戴碧智 朱俞东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简要归纳和总结了CO浓度光学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几种典型的CO浓度光学检测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CO浓度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优良的特性,克服了一些传统非光学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 简要归纳和总结了CO浓度光学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几种典型的CO浓度光学检测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CO浓度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优良的特性,克服了一些传统非光学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浓度检测 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分散红外技术 光腔衰荡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浓度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5
8
作者 肖雄亮 陈长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8-1233,共6页
设计了由光源、气室、探测器和控制器等组成的非分散红外吸收系统,往气室内通入不同浓度的多组分气体(含有乙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得到多组分气体混合光谱图。根据数据集样本求解回归系数,建立了多元... 设计了由光源、气室、探测器和控制器等组成的非分散红外吸收系统,往气室内通入不同浓度的多组分气体(含有乙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得到多组分气体混合光谱图。根据数据集样本求解回归系数,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干扰修正以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乙醇浓度预测的影响。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真实有效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效果,可以用于预测气体浓度,乙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浓度预测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乙醇浓度预测误差最小,不超过2.0×10^(-4)。通过干扰修正尽可能排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乙醇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乙醇浓度预测 分散红外技术 干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