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家蚕单交组合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7
- 1
-
-
作者
何克荣
祝新荣
柳新菊
王永强
-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2-465,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编号2006C22048)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资金转化项目(编号05EFN213300116)
-
文摘
基于降低杂交种制种成本和提高家蚕品种经济性状的目的,以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产生的雌蚕为雌性亲本,选取限性卵色蚕的雄蚕为雄性亲本,配制成杂交组合。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现已初步解决了这种单交型式中孤雌生殖系孵化率低下和限性卵色系经济性状不良等实用技术问题,组配成的单交组合无11×卵36在实验室饲养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特别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品种提高15.70%。
-
关键词
家蚕
单交组合
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
限性卵色
-
Keywords
Bombyx mori
Single-cross combination
Ameiotic parthenogenesis
Sex-limited egg color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家蚕茧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何克荣
祝新荣
柳新菊
-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6-230,共5页
-
文摘
对 3个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蚕品种的 3个茧质性状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 ,并建立起一个包括微环境效应在内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生物统计模型 ,对该模型的参数作最大似然估计认为 :在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中 ,除独立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外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家蚕茧质性状的表现型的重要因素 ,而且这种互作效应有时要大于独立的基因型效应 ,即在茧质性状的表现型中基因型与微环境的交互作用非常重要。
-
关键词
家蚕
茧质性状
基因型
环境
互作效应
生物统计模型
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
数量性状
-
Keywords
Bombyx mori Cocoon characterGenotyp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Ameiotic parthenogenesis
-
分类号
S88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家蚕单性生殖早期胚胎SSH文库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艳敏
夏定国
张业顺
任晓俊
韦亚东
张国政
-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编号2006AA10A-119)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08S-024Z)
-
文摘
为了探讨家蚕早期胚胎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以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AMP)和双精雄核发育(BSA)技术获得的家蚕单一性别早期(2-24 h)发育蚕卵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正向和反向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正向与反向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别随机选择62个和46个克隆测序,分别获得43种和29种cDNA序列,其中25个为新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与单性生殖有关的高温、低温、辐射等诱导表达基因出现的频次较高。对部分文库序列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两种单性生殖早期发育胚胎中存在差异表达。
-
关键词
家蚕
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
双精雄核发育
抑制消减杂交
-
Keywords
Bombyx mori
Ameiotic parthenogenesis
Bispermic androgenesis
Suppression subtracted hybridization
-
分类号
S882.4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
题名家蚕的染色体工程
- 4
-
-
作者
斯特隆尼可夫
-
机构
苏联科学院发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蚕学通讯》
1990年第3期14-20,共7页
-
文摘
对研究饲养动物的选择的遗传学基础理论来说,家蚕是一种很方便的动物。虽然传统的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本文只论述在染色体水平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加蚕丝产量的问题。亦即根据一定的设计重建个别染色体。
-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
非减数分裂
雄核发育
致死因子
基因工程手段
遗传学基础
数量性状
纯合态
品种间杂交
诱变效应
-
分类号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