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姿 刘佳佳 +4 位作者 姚富丽 何浩 羊建 谢华福 何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8刺激下亚细胞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以5mmol/L的ONO-AE-248刺激PMN12h后,电镜观察绝大多数PMN的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质疏松,核膜分层、起泡甚至破裂,核质溢出,但细胞膜较完整,细胞器无明显改变。以荧光染料DAPI标染活细胞核,ONO-AE-248刺激后,PMN表现为多叶核融合成大而模糊的球形,核染色密度较低;ONO-AE-248刺激的PMN死亡仍有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ONO-AE-248刺激组与自发性凋亡组PMN在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细胞质内的染色性均有明显差异。结论ONO-AE-248在体外能刺激人PMN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这一刺激过程不影响自发性凋亡的PMN细胞膜PS的外翻,并且细胞核和线粒体的改变是其早期最为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提示二者可能是ONO-AE-248刺激的靶标和早期的药物反应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细胞 线粒体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羊建 刘佳佳 +2 位作者 薛晓婕 张姿 何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线... 目的:探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势能的变化。结果:ONO-AE-248刺激6小时,中性粒细胞线粒体显著肿胀,嵴断裂,数目增多;ONO-AE-248早期迅速导致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势能的溃散。结论:线粒体变化是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区别于凋亡的早期形态学特征事件之一。线粒体可能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中扮演更为关键性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C在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
3
作者 羊建 刘佳佳 +1 位作者 郑小莉 薛晓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与ONO-AE-248共同培养,2小时提取总RNA,并行反转录-PCR检测ASC mRNA的表达;12小时提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采用PDQest2-DE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ONO-AE-248刺激2小时中性粒细胞AS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12小时通过双向电泳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发现ASC为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且ONO-AE-248刺激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自发性凋亡组。结论: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和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键性差异点。ONO-AE-248显著下调ASC的表达,可能是ONO-AE-248诱使中性粒细胞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相关斑点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段春燕 王松 +2 位作者 郑小莉 何涛 刘佳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8-979,共2页
关键词 ONO-AE-248 细胞程序化死亡 细胞 自发 死亡相关蛋白 诱发 炎症细胞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佳佳 张姿 +2 位作者 何浩 李昕 何延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EP3受体基因的表达,以5mmol/L的ONO-AE-248作用12h后,其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膜起泡、破裂,核质溢出,细胞死亡;但其快速死亡不具有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特征且需要能量(ATP)供应。结论:ONO-AE-248所致这种新型细胞主动死亡的形式,可能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种,这对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细胞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6
作者 冷玉芳 金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损伤 脊髓背角 感觉神经元 超微结构 细胞程序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明 苏维 +2 位作者 马士恒 王涛 程雪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甲流组(n=78)和重症甲流组(n=26);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受试者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和PDCD5水平。结果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三组单核细胞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PDCD5、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高于轻症甲流组(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PDCD5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72、0.904,P<0.05),与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r=-0.842、-0.805、-0.877,P<0.05)。PDCD5水平预测重症甲型H1N1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97.25%,曲线下面积为0.941。结论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PDCD5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DCD5水平可作为重症甲型H1N1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H1N1亚型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安立 李靖凯 周冬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中,PDCD5表达水平升高,同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自噬水平增加,而PDCD5沉默能够增加细胞存活率,同时减少细胞凋亡率,促进Bax表达且抑制抑Bcl-2、LC3-Ⅱ/LC3-Ⅰ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此外,沉默PDCD5可通过降低p-P65的蛋白水平抑制NF-κB通路。结论:沉默PDCD5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H/R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 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通过下调程序性细胞死亡1蛋白表达逆转顺铂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Cis的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姬颖华 杨晓煜 +2 位作者 孟祥丽 王瑾 路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3-749,共7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对顺铂(C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A549/Cis细胞)耐药性影响和机制。方法 A549或A549/Cis细胞单独用Cis 2,4,8,16,32和64 mg·L^-1或与Oxy 20 mg·L^-1联合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抑制率和耐...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对顺铂(C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A549/Cis细胞)耐药性影响和机制。方法 A549或A549/Cis细胞单独用Cis 2,4,8,16,32和64 mg·L^-1或与Oxy 20 mg·L^-1联合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抑制率和耐药指数(RI)。A549/Cis细胞分为细胞对照、Cis 5 mg·L^-1、Oxy 20 mg·L^-1、Cis 5 mg·L^-1+Oxy 20 mg·L^-1、Cis 5 mg·L^-1+空载对照质粒(pc-NC)、Cis 5 mg·L^-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过表达质粒(pc-PD1)和Cis 5 mg·L^-1+Oxy 20 mg·L^-1+pc-PD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Cis细胞凋亡,RT-qPCR检测A549/Cis细胞中PD1 m 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is对A549细胞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25 mg·L^-1,对A549/Cis细胞的IC50为36.33 mg·L^-1,RI=3.54。Cis+Oxy 20 mg·L^-1组A549/Cis细胞IC50为10.67 mg·L^-1,RI为1.04。与A549/Cis细胞对照组相比,Cis 5 mg·L^-1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Oxy 20 mg·L^-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Cis 5 mg·L^-1组相比,Cis 5 mg·L^-1+Oxy 20 mg·L^-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Cis5 mg·L^-1+pc-PD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与Cis 5 mg·L^-1+Oxy 20 mg·L^-1组相比较,Cis 5 mg·L^-1+Oxy 20 mg·L^-1+pc-PD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与A549/Cis细胞对照组相比,Cis 5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Oxy 20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Cis 5 mg·L^-1组相比,Cis 5 mg·L^-1+Oxy 20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Cis 5 mg·L^-1+pc-PD1组A549/Cis细胞中PD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Cis 5 mg·L^-1+Oxy 20 mg·L^-1组相比较,Cis 5 mg·L^-1+Oxy 20 mg·L^-1+pc-PD1组A549/Cis细胞中PD1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A549/Cis细胞对照组相比,Cis 5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Oxy 20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Cis 5 mg·L^-1组相比,Cis 5 mg·L^-1+pc-NC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Cis 5 mg·L^-1+Oxy 20 mg·L^-1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Cis 5 mg·L^-1+pc-PD1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Cis 5 mg·L^-1+Oxy 20 mg·L^-1组相比较,Cis 5 mg·L^-1+Oxy 20 mg·L^-1+pc-PD1组A549/Cis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Oxy通过下调PD1抑制A549/Cis细胞凋亡,并逆转A549/Cis细胞对Cis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 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芳 柴雅玫 +4 位作者 文小岗 周强 王志勇 崔黎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死亡分子5 白藜芦醇 BGC-82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C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艳玲 李国利 刘佳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在ONO-AE-248所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DNA片段化发...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在ONO-AE-248所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DNA片段化发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刺激组(LPS延迟凋亡组、TNF-α促进凋亡组、ONO-AE-248刺激组以及自发性凋亡组)的ASC蛋白的表达差异性。结果:TUNEL法检测ONO-AE-248培养12小时后的中性粒细胞,未见TUNEL阳性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NO-AE-24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ASC蛋白的表达一直处于下调状态。结论:ONO-AE-248诱导人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核DNA断裂方式明显不同于自发性凋亡组,核内染色体可能只发生DNA较大片段的断裂,而没有发生小片段化。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区别于自发性凋亡的重要差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斑点样蛋白 ONO-AE-248 细胞 坏死程序化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死亡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雪琪 赵琳娜 +2 位作者 郭玉莹 付榕 徐士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是目前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形式,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1]。IS后血液供应中断,大量脑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多种类型的死亡,包括凋亡...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是目前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形式,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1]。IS后血液供应中断,大量脑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多种类型的死亡,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等[2]。细胞死亡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的释放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在I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炎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 细胞 自噬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康敏 李森 +2 位作者 钟德君 杨志敏 李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脂肪肝 线粒体 细胞膜通透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占贞贞 陈思 +3 位作者 叶艳 吴萍 张旭东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和MTF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 目的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和MTF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和紫杉醇共同作用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紫杉醇处理SGC-7901及BGC-823细胞早期(24h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自噬高峰期出现紫杉醇诱导3~6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紫杉醇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自噬可以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紫杉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且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会拮抗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为胃癌化疗耐受提供新的解释,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紫杉酚/药理学 细胞/药物作用 自噬 自噬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承彦 谢鑫 +1 位作者 张春喜 高登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研究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GPNM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目的:研究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GPNM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以及过表达载体,转染入细胞后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其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增殖实验结果表明GPNMB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GPNMB对HepG2细胞凋亡几乎无影响;细胞侵袭结果表明GPNMB可促进HepG2细胞的侵袭;当整合素β1亚基基因被siRNA沉默后,GPNMB对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GPNMB可能通过与整合素β1亚基相互作用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GPNMB可以作为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转移黑色素瘤蛋白B HEP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弗氏佐剂诱导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鼠1型糖尿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希 牛晓红 +2 位作者 周智广 苏恒 蒋铁建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为探讨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在完全弗氏佐剂 (CFA)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 (NOD)鼠糖尿病中的作用 ,4 2只NOD雌鼠随机分成CFA组 (2 1只 )和磷酸盐缓冲盐水 (PBS)组 (2 1只 ) ,3周龄时于鼠后脚板注射CFA 5 0 μl 只和PBS5 0 μl 只。按不同的观... 为探讨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在完全弗氏佐剂 (CFA)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 (NOD)鼠糖尿病中的作用 ,4 2只NOD雌鼠随机分成CFA组 (2 1只 )和磷酸盐缓冲盐水 (PBS)组 (2 1只 ) ,3周龄时于鼠后脚板注射CFA 5 0 μl 只和PBS5 0 μl 只。按不同的观察时间分 6周、12周和 30周 3个观察组。采用TUNEL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CFA诱导脾脏成熟的CD4 + T淋巴细胞凋亡 ,但不能诱导成熟的CD8+ T淋巴细胞凋亡 ;CFA能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提示CFA可通过诱导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 ,以减少外周的CD4 + T淋巴细胞 ,达到预防NOD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弗氏佐剂 脾脏 T淋巴细胞 预防 肥胖糖尿病 1型糖尿病 细胞 动物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舟 陈国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2-526,共5页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发生程序化死亡的植物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该文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 细胞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18
作者 宋珏娴 徐敏 +1 位作者 耿志伟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非冻结性低温作用后,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凋亡神经元的数量以及形态学改变,探讨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致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3...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非冻结性低温作用后,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凋亡神经元的数量以及形态学改变,探讨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致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每组11只。每只大鼠取任意一侧坐骨神经为实验侧,给予冷损伤(4℃,2h),对照侧坐骨神经同样方法暴露,不给予低温处理。根据坐骨神经和DRG的病理变化,分别取两侧的L4、L5、L6背根神经节于低温结束后1周、2周、3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PI法)和Tunel法对DRG神经元凋亡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结果流式细胞仪(Annexin/PI法)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实验侧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侧。Tunel法检测发现受冷侧的DRG出现典型的Tunel染色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半定量测定显示实验侧DRG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侧。两种方法均显示受冷后1周开始凋亡细胞增多,2周时到达高峰,3周时略下降。结论非冻结性低温可以造成坐骨神经对应的L4、L5、L6DRG神经元出现凋亡,凋亡的高峰出现在冷损伤后2周,以早期凋亡为主。凋亡可能是坐骨神经冷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坐骨神经 冻结冷损伤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杨卫霞 郭梅 刘倩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NOD)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NOD雌性小鼠22只分为两组,每组11只,干预组给予霉酚酸酯3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NOD)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NOD雌性小鼠22只分为两组,每组11只,干预组给予霉酚酸酯3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饲养期间定期监测其血糖水平。30天实验结束时,每组取5只小鼠处死,行HE染色观察胰岛炎程度,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率。余下小鼠观察到发生糖尿病或20周处死。结果:干预前两组小鼠血糖均在正常水平。干预期间和干预期满后,MMF干预组小鼠血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MMF组胰岛炎严重程度及胰岛β细胞凋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MMF可以在早期抑制NOD小鼠的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胰腺损伤。如果在糖尿病发病前给予MMF可能延缓或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肥胖糖尿病小鼠 胰岛Β细胞 胰岛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人非小细胞性肺癌H1975细胞凋亡、侵袭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白祥建 朱美林 +3 位作者 李博涵 李红梅 霍强 吴成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究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 PTL)对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H1975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和集落克隆实验检测PTL对H1975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PTL对H1975细胞凋亡的影响;Tr... 目的探究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 PTL)对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H1975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和集落克隆实验检测PTL对H1975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PTL对H1975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TL对H197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和集落克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TL浓度的增加,H1975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结果显示,PTL能明显诱导H1975细胞发生凋亡(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TL能明显抑制H1975细胞侵袭和迁移(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L明显上调H1975细胞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HIF-1α、MMP-9、Akt、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使caspase-3蛋白发生裂解。结论 PTL能明显诱导非小细胞性肺癌H1975细胞发生凋亡,抑制其侵袭和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PTL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细胞肺癌 侵袭 迁移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