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尹红 曾丽若 +3 位作者 梅鲁刚 杨晨 胡萍 王晓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ass graft,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ass graft,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ABG治疗,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分为MACCE组24例和无MACCE组17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MACCE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Ⅲ级、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无MACCE组,术中非体外循环比例明显低于无MAC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28,95%CI:1.469~3.690,P=0.000)、NYHA分级(OR=2.181,95%CI:1.184~4.021,P=0.013)、多支血管病变(OR=1.996,95%CI:1.187~3.355,P=0.009)、术中非体外循环(OR=0.660,95%CI:0.541~0.806,P=0.000)是CABG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721~0.923),敏感性为66.70%,特异性为80.60%。结论糖尿病、NYHA分级、多支血管病变、术中非体外循环是CABG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对CABG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预后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衰弱指数与老年患者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曦 闫翔 +2 位作者 王晶 吴安石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和衰弱组(mFI-5≥2分)。收集三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评估mFI-5与OPCABG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4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非衰弱组35例(14.3%),衰弱前期组82例(33.6%),衰弱组127例(52.1%)。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衰弱组术前LVEF明显降低,术中尿量明显减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衰弱前期组比较,衰弱组术中尿量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每升高1分,ICU住院时间延长3.189 d(95%CI 1.457~4.920 d,P<0.001),总住院时间延长2.890 d(95%CI 1.070~4.709 d,P=0.00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升高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包括急性肾损伤(OR=1.519,95%CI 1.076~2.145,P=0.017)、肺部并发症(OR=1.453,95%CI 1.075~1.965,P=0.015)和死亡(OR=3.730,95%CI 1.980~7.027,P<0.001)。结论mFI-5量表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衰弱筛查工具,对OPCABG老年患者采用mFI-5量表进行衰弱评估,可以筛选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项改良衰弱指数 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老年 衰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解静 郭栋 +3 位作者 冯世强 赵毅 李红 曲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4-1579,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OPCABG患者96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5μg/(k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OPCABG患者96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5μg/(kg·h)维持剂量泵入直至手术结束。B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8μg/(kg·h)维持剂量泵入直至手术结束。检测麻醉开始前(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锯胸骨时(T3)、拔管即刻(T4)心脏指数(CI)、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双频谱指数(BIS)、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差异,比较两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安全性、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顺阿曲库铵使用量低于A组患者(P<0.05)。T0时,两组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心率、MAP均较T0时升高,A组T4时心率、MAP均较T0时升高,B组T4时心率、MA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4时心率、MAP均低于同时间A组(P<0.05)。T0时,两组CI、CO、ITBI、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4时CI、CO、ITBI、SVRI均较T0时降低(P<0.05)。B组T0-4时CI、CO、ITBI、SVRI与同时间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4时BIS值均较T0时降低(P<0.05)。B组T2-4时BIS值均低于同时间A(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8.12±1.88)min与A组的(8.05±1.97)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r、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时Cor、AngⅡ较术前升高(P<0.05)。B组术后6 h时Cor、AngⅡ低于同时间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6.25%和B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5μg/(kg·h)的剂量相比,0.8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用于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静效果更好,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更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剂量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肖亚楠 肖文涛 +6 位作者 叶发民 郭素萍 张晶晶 屈永生 高传玉 张静 李建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并行冠状动脉FFR检查的168例NSTE-ACS患者。通过第二代QFR检测仪(AngioPlus,上海搏动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离线分析目标血管的QFR,并记录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当FFR≤0.80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功能学意义,即为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结果:以FFR为金标准,对比剂血流模型QFR(cQFR)和固定血流模型QFR(fQFR)识别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29(95%CI:0.773~0.885,P<0.001)和0.821(95%CI:0.766~0.875,P<0.001),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0%、56.00%、98.63%和76.83%、59.00%、99.04%。DeLong检验表明,在NSTE-ACS患者中,cQ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fQFR(P=0.03)。结论:以FFR为金标准,QFR尤其cQFR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中心静脉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5
作者 曾智贺 李林 +1 位作者 郑佳 肖昭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手麻系统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绘制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00例(34.9%)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BMI、血清肌酐浓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比例、平均CVP、急性低血压发作比例明显升高(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完全调整人口统计学、术前合并症以及术中指标集用药等协变量后,术中平均CVP每升高1 mmHg,发生AKI的几率增加1.47倍(OR=1.47,95%CI 1.36~1.59,P<0.001)。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为10.11 mmHg,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中平均CVP≥10.11 mmHg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概率是术中平均CVP<10.11 mmHg患者的4.14倍。结论OPCABG术中平均CVP升高(≥10.11 mmHg)与术后AKI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中心静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与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关系
6
作者 闫森 许浩博 +10 位作者 黄晓青 张海鹏 陈纪林 乔树宾 崔锦钢 高立建 党爱民 管常东 张炜 李佐治 王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分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连续2次冠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发现冠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患者均在第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分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连续2次冠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发现冠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患者均在第1次冠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脉非靶病变,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2次冠脉造影检查,非靶病变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冠脉病变分型分为A/B1型病变,B2/C型病变,依据患者非靶病变是否有B2/C型病变分为无B2/C型病变(简单病变组)和有B2/C型病变(复杂病变组)。记录所有冠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2次对比,判断冠脉非靶病变是否进展,并记录患者的血运重建情况。结果:共纳入1255例患者,男性1003例(79.9%),年龄(58.0±9.7)岁。其中简单病变组402例,复杂病变组853例;共有1670处非靶病变,其中A/B1型病变619处(A型病变214处,B1型病变405处)和B2/C型病变1051处(B2型病变796处,C型病变255处)。随访(14.8±4.5)个月。与简单病变组相比,复杂病变组年龄较大,冠心病家族史及合并脑卒中病史比例均较低(P均<0.05)。复杂病变组患者基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简单病变组高(P均<0.05)。复杂病变组的非靶病变进展比例(21.8%vs.13.2%,P<0.001)和非靶病变血运重建比例(16.5%vs.11.2%,P=0.013)均高于简单病变组。两组的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水平,复杂病变组较简单病变组非靶病变进展比例更高(17.4%vs.11.0%,P<0.001),非靶病变血运重建比例更高(13.0%vs.9.2%,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2/C型病变是非靶病变进展(HR=1.732,95%CI:1.275~2.351,P<0.001)和非靶病变血运重建(HR=1.477,95%CI:1.053~2.070,P=0.02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脉非靶病变B2/C型病变的进展风险更大,血运重建风险更高,应更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靶病变 病变进展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静 宋静华 +1 位作者 陈彤云 姜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心电图,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术前用药、术前B型钠尿肽水平、肌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左房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术中静脉桥及动脉桥的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4 h肌钙蛋白Ⅰ水平,观察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关系。结果在9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154例,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6)、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P=0.002)、静脉桥数(P=0.015)和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P<0.001)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心房纤颤相关,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7)、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OR=1.002)、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OR=0.042)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独立相关。以B型脑钠肽水平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670,说明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对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原因较多,高龄、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高和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不完全是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型脑钠肽水平对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心房纤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9 位作者 张海鹏 陈纪林 乔树宾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刘蓉 崔锦钢 郭超 段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年龄<65岁,n=847)和老年组(≥65岁,n=314)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对比,评价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情况。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中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10%以上或轻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30%以上或病变进展至完全闭塞。如患者有2处及以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其中任一非靶病变出现快速进展,即认为该患者存在快速进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14.8个月。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高,而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既往介入治疗的比例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病变水平,青年组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0.7%(24/116)vs.15.6%(175/1124)vs.12.1%(52/430),P=0.048]。在患者水平,青年组中有病变快速进展者的比例也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5.5%(24/94)vs.19.4%(164/847)vs.16.2%(51/314),P=0.121]。三组患者在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及全部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84,95%CI:0.970~0.997,P=0.019)、高血压(HR=0.747,95%CI:0.570~0.981,P=0.036)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1.422,95%CI:1.003~2.016,P=0.048)为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老年组患者出现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显著低于青年组患者(HR=0.593,95%CI:0.354~0.993,P=0.04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快速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冠心病 冠状动脉靶病变 快速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韦亚林 陈福芳 +6 位作者 陈文胜 关新强 张燕春 毛勇 周亚雄 罗伟 吴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新发房颤可能的预后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合并心脏其他畸形、收缩压,术前肌酐、尿酸、射血分数(EF)、左房前后径和肺动脉压力,术后血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6.109,P=0.019),频发房早或房速(OR=9.915,P=0.017),肌酐增高(男性>106μmol/L,女性>97μmol/L)(OR=18.798,P=0.019),左房前后径增大(男性>38.7 mm,女性>36.8 mm)(OR=17.894,P=0.000)和EF减低(EF<55%)(OR=11.505,P=0.004)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频发房早或房速、肌酐增高、左房增大和EF减低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房颤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明岩 高长青 +6 位作者 李伯君 王刚 肖苍松 吴扬 任崇雷 叶卫华 刘国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5,共5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大隐静脉(SV)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情况以及靶血管位置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单一OPCAB手术的412例患者的464支SV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支桥206支,双支序贯桥...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大隐静脉(SV)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情况以及靶血管位置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单一OPCAB手术的412例患者的464支SV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支桥206支,双支序贯桥241支,三支序贯桥15支。比较SV单支、双支及三支桥的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以及单支与双支桥在不同靶血管上的血流情况。结果: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血流高于单支桥[分别为(43.4±22.5),(43.7±19.2)和(28.9±18.7)mL/min,P<0.001,P=0.047],双支和三支序贯桥之间无明显差别(P=0.96)。三者之间的搏动指数(PI)值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6±1.2,2.5±1.6,2.8±0.9,P=0.49)。以右冠主干为靶血管的SV单支桥血流高于后降支(P=0.047)和左室后支(P=0.042),收缩期血流时间高于对角支(P=0.003)、钝圆支(P=0.013)和后降支(P=0.002),而PI值低于后降支(P=0.033)和左室后支(P=0.032)。以对角支为靶血管的单支桥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均P<0.05),以后降支-左室后支为靶血管的SV桥收缩期血流量显著低于以后降支-对角支和后降支-钝圆支为靶血管的SV桥。结论: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平均血流约为单支桥的1.5倍,对角支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序贯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振飞 王青青 +1 位作者 高清贤 尹治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SGB组患者诱导前用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8~10ml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劈胸骨后(T3)、开始搭桥时(T4)、搭桥结束时(T5)的MAP和HR,记录T0时及术后6h(T6)、12h(T7)、24h(T8)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浓度,记录术后24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SGB组MAP明显低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6~T8时两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T6~T8时SGB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SGB组术后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短于C组、术后24h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用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CTNI CK-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袁媛 吴昊 +4 位作者 张雷 程新琦 赵庆 刘学胜 顾尔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韶辉 刘立新 +7 位作者 魏广和 王铁成 王建军 安毅 杨国良 陈安勇 郭莹 蔺跃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明确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4-01住院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共784例,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410例,支架组325例,CABG组49例。计算患者的GRACE... 目的:明确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4-01住院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共784例,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410例,支架组325例,CABG组49例。计算患者的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按照评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预测方法的优劣性。结果:研究完成随访784例,随访中位时间为47.7个月。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存在较弱的正相关(r=0.40,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GRACE评分得出的低、中、高危三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依次为13.81%、23.64%和36.55%,P<0.001);SYNTAX评分得出的中、高危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9.29%和37.93%)均高于低危组(23.99%),但中危组和高危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和ROC分析显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NSTE-ACS的长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将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GRACE和SYNTAX联合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后发现,三者对NSTE-ACS患者远期MACE风险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三者的95%可信区间明显重叠,预测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存在相关性,二者对NSTE-ACS的远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即使两者联合也并不提高预测价值。利用GRACE评分对NSTE-ACS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低、中、高危分层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GRACE评分 SYNTAX评分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卢家凯 董秀华 +8 位作者 卿恩明 王义军 任发成 王学勇 梁孝平 吴宪宏 王成彬 王慧敏 王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8-413,共6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术后病死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党海明 宋跃 +3 位作者 曹剑 吴立松 贾明 董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纳入了2012年1~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 目的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纳入了2012年1~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 h及2 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 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45比251±48及287±32比262±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肺复张 控制性肺膨胀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析哲 孙义 +2 位作者 宋健楠 周琪 马淑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醉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麻醉的对比研究,旨在为瑞芬太尼在OPCAB“快通道”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芬太尼麻醉 “快通道” 瑞芬太尼 临床应用 OPCAB 不良反应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绪健 王锦艳 +4 位作者 程波 宋永刚 郝惠梅 祁玲 李训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75-87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OPCAB 78例麻醉方法。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 目的分析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OPCAB 78例麻醉方法。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七氟醚及小剂量丙泊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本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2.1±0.7)h,术后拔管时间(3.1±1.1)h。ICU停留时间0.5~1.0 d,术后(7.0±1.5)d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诱导和维持麻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麻醉方法 临床分析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工作组关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疗建议解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为民 赵红岩 李俭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日益受到关注,2016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工作组发布了关于MINOCA的诊疗建议,详细阐述了MINOCA的定义、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流程及相关治疗等内容 [1].
关键词 指南 冠状动脉 阻塞性病变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恒朝 孙寒松 +4 位作者 王现强 马维国 张旌 郑哲 马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2009-11至2010-04期间选择接受OPCAB的100名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停用阿司匹林组(n=... 目的:评价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2009-11至2010-04期间选择接受OPCAB的100名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停用阿司匹林组(n=50)和服用阿司匹林组(n=50)。随后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胸液引流量、总胸液引流量、输血情况、二次开胸探查情况、住院死亡率,以及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组旁路移植血管数大于停用阿司匹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胸液引流量、总胸液引流量、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并没有增加OPCAB术后患者的死亡率,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及出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