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5
篇文章
<
1
2
…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也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晏森
王高社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主要年份人口、工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劳动力、被抚养人口两组资料的分析对比显示,我国仍然是一幅近九亿农民搞饭吃的情景,甚至还有不少年份出现非农业劳动力大于非农业人口的现象。通过进一步分析表明,我...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主要年份人口、工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劳动力、被抚养人口两组资料的分析对比显示,我国仍然是一幅近九亿农民搞饭吃的情景,甚至还有不少年份出现非农业劳动力大于非农业人口的现象。通过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计存在失真的问题。究其原因,竟是未按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及其供养人口来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后果。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有二:一是对今后的统计,采取直接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办法;二是对历史资料,应以现有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的资料为依据,参考当时当地总人口的抚养系数及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抚养情况的某些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推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
人口
非农业人口
工
农业
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非农业
劳动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省际及城乡无差距下的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城镇化率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华磊
周晓波
吴义根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村人口还需要迁移到城镇多少,全国和各省合理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时,才能达到城乡无差距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缓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提升过程中,省际收入差距正在缩短,而这种缩短更多是由于省际人口迁移引致省际人均产值重新分配。其二,最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样引致城乡差距缩小的更多是乡村人口、农业人口或第一产业人口持续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及二、三产业上引致人均产值的重新分配。其三,城镇化依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差距
城乡差距
户籍
人口
非农业人口
城镇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农业非农业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现有农业人口的估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夏桂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6-57,共2页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仅是人口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业与非农产业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了解这一比例对于制定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现行标准统计的农业...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仅是人口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业与非农产业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了解这一比例对于制定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现行标准统计的农业人口比重偏高已不能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从1963年开始统计农业、非农业人口,当时基本上是以户口性质为标准划分的,属农业户口者即为农业人口,属非农业户口者即为非农业人口。按照这一口经统计的农业人口,1963年为575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3%。此后,这一统计口径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农业
劳动力
我国
农业
抚养的人
农业
户口
农村劳动力
标准划分
总
人口
口经
被抚养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速度的探讨
4
作者
周启昌
杜闻贞
《江海学刊》
1986年第4期37-41,74,共6页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农业人口向菲农业人口有计划转移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单凭一时头脑发热来加速这一转化过程,其结果是拔苗助长,反受其害。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生产资料公有制
速度
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经济规律
转化过程
可能性
划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划分之我见
5
作者
樊恭嵩
《西北人口》
1985年第2期50-50,共1页
什么是农业人口?什么是非农业人口?公诸于社会的看法大致有三:(1)农业人口就是在农村就业的人口;(2)农业人口就是农村居民;(3)农业人口就是不吃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显然,第一、第二种看法是以人口活动的环境、地点为划分依据的,...
什么是农业人口?什么是非农业人口?公诸于社会的看法大致有三:(1)农业人口就是在农村就业的人口;(2)农业人口就是农村居民;(3)农业人口就是不吃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显然,第一、第二种看法是以人口活动的环境、地点为划分依据的,第三种看法是以人口的吃粮户口关系为划为依据的。我认为,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这种划分未免失之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社会进步
国家
农村居民
人口
活动
农村就业
划分依据
商品粮
看法
长期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口可划分为农业、兼业和非农业三类
6
作者
张孝友
李英民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76,共1页
现行人口指标设置及职业类型划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夸大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行业,虽然表面上看来地们有些人仍承包土地,具有农村户口,但实际上他们的责任田已委托他人经营,他们的主要收入已不来自...
现行人口指标设置及职业类型划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夸大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行业,虽然表面上看来地们有些人仍承包土地,具有农村户口,但实际上他们的责任田已委托他人经营,他们的主要收入已不来自农业生产,对这些人及其供养的人口再算作农业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二)不能反映具有兼业特性的新类型人口。目前,相当多的劳动者其收入既不完全来自农业也不完全来自非农业,将他们划作农业人口或非农业人口都与实际出入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
非农业人口
划分为
农业
劳动力转移
供养人
劳动者
纯收入
非农
行业
职业类型
农村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年镇江市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讨
7
作者
冯年华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3期42-45,57,共5页
随着生产建设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点、工业、采矿业、交通、旅游、水利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将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各项非农业建设没有科学统一的用...
随着生产建设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点、工业、采矿业、交通、旅游、水利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将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各项非农业建设没有科学统一的用地标准,对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缺乏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浪费土地现象十分严重。研究一定时期地区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及其合理用地规模,对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需求量预测
镇江市
非农业人口
2000年
用地规模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人均用地
城市化水平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威海市农业人口转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8
作者
王秀银
鹿立
刘书鹤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3期33-38,共6页
威海市是山东省郊区人口比重最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的一个县级小城市。1981年底,全市总人口20.6万人,其中郊区人口16.1万人,占人口的78%;城市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威海市郊区人口的劳动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半以上...
威海市是山东省郊区人口比重最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的一个县级小城市。1981年底,全市总人口20.6万人,其中郊区人口16.1万人,占人口的78%;城市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威海市郊区人口的劳动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逐渐转化成了非农业人口。威海市农业人口的转化为什么这么迅速?这里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进行转化的?将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市
农业
人口
转化
非农业人口
劳力
副业
1981年
郊区
人口
亦工亦农
公社
城市
人口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农业剩余生成的总人口变动模型
9
作者
李溦
冯海发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3,共5页
农业剩余是农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范畴的重要性会日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农业剩余问题,包括农业剩余的生成,传导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转移与工业化成长的关系及...
农业剩余是农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范畴的重要性会日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农业剩余问题,包括农业剩余的生成,传导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转移与工业化成长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变动条件下农业剩余的生成及其过程,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人口变动是如何影响农业剩余的生成,以及如何摆脱人口变动对农业剩余生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剩余劳动力
人口
增长率
非农业人口
人口
变动
总
人口
增长方程
农业
劳动生产率
工业部门
工业化
农业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省城镇人口迁移与农业人口职业的转变
10
作者
李明开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49,共3页
湖北省与全国情况相仿,1949年以后人口迁移的数量有限。原因是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农村人口基本上以务农为主,向外扩展、寻求新职业的机会很小;城市则采取了较严格的限制迁移政策,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靠本身的劳动力来承担,既...
湖北省与全国情况相仿,1949年以后人口迁移的数量有限。原因是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农村人口基本上以务农为主,向外扩展、寻求新职业的机会很小;城市则采取了较严格的限制迁移政策,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靠本身的劳动力来承担,既不需要吸收太多的农村劳动力,又不必要使劳动力向农村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职业
人口
迁移
湖北省
非农业人口
农村
人口
城镇
劳动力需求
社会经济活动
充分发展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就升
《西北人口》
1984年第3期40-46,共7页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其亦工亦农人口至少在4000万人以上),大约要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
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农业
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
自然资源
农村
人口
农业
生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省未来农业人口的转化及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
12
作者
范春永
《人口与经济》
1982年第5期51-55,共5页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发展较慢,至今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84.6%)。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更大(91.2%),是全国29个省、市、区中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但是,河南省同全国一样,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较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非农业人口
未来
农业
总
人口
农业
人口
转化
公社
河南省
劳力
发展趋势
农业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省的人口分布与农业发展
13
作者
任全治
《统计与信息论坛》
1988年第1期58-63,共6页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1985年全省人口3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2万人,非农业人口54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6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认真...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1985年全省人口3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2万人,非农业人口54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6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认真研究陕西的人口分布和农业状况,对促进陕西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分布
农业
发展
陕西省
非农业人口
黄河中游
土地面积
平均密度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城市人口、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孙秀锋
刁承泰
何丹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10期48-51,共4页
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本文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进而算出城市人口,并根据可能的人均用地水...
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本文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进而算出城市人口,并根据可能的人均用地水平科学地预测了未来我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非农业人口
建设用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我国市镇人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3
15
作者
周一星
史育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13,39,共6页
一、引言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落和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两大基本类型。科学准确的城乡划分和统计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料,也是政府制订方针政策、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显然,与地域实体划分相联系的...
一、引言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落和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两大基本类型。科学准确的城乡划分和统计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料,也是政府制订方针政策、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显然,与地域实体划分相联系的城乡人口的划分应是其主要内容,而城乡人口的明确界定也可使其它社会经济指标的城乡界定迎刃而解。本文着重对我国现行的市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比重
非农业人口
总
人口
统计口径
几个问题
年鉴
辖区
乡界
中国城市
城市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被引量:
13
16
作者
周一星
孙樱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7,共7页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1990年7月1日大陆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市镇人口为296512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由于这次普查对市镇人口统计采用新的口径,因此与国家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历年市镇人口比重显然已经不能衔接.人们免不了要...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1990年7月1日大陆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市镇人口为296512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由于这次普查对市镇人口统计采用新的口径,因此与国家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历年市镇人口比重显然已经不能衔接.人们免不了要问,为什么要改变统计口径?用新口径统计的市镇人口比重是否符合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比重
设区的市
城镇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人口
普查
人口
统计
总
人口
普查年
统计口径
1990年
去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
被引量:
77
17
作者
周一星
《城市规划》
1986年第3期10-15,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种基本形式。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乡村是以组织农业生...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种基本形式。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乡村是以组织农业生产为主、聚居人口较少、人口与建筑密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口径
城镇
人口
城镇
非农业人口
济宁市
建成区
统计区
城市地域
总
人口
驻地
城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镇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被引量:
15
18
作者
周一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3,共5页
一、目的 人文空间最基本地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研究必须正确地使用资料或数据以反映城镇的实际状况。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向世界公布有关城镇的统计资料。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城镇问题深感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情况发生...
一、目的 人文空间最基本地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研究必须正确地使用资料或数据以反映城镇的实际状况。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向世界公布有关城镇的统计资料。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城镇问题深感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继出版,你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
城镇
人口
统计口径
城镇
非农业人口
总
人口
统计区
城市地域
中国城市
建成区
同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被引量:
16
19
作者
张庆五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共5页
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的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最初阶段,主要是从1953年到1962年,即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统计城镇人口的口径基本上依照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按城...
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的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最初阶段,主要是从1953年到1962年,即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统计城镇人口的口径基本上依照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按城市的市区人口、郊区人口和建制镇人口进行统计的。由于这个时期的城乡划分标准比较符合实际,市镇建制又严格执行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城镇与乡村的划分界线处于稳定状态;尽管这个时期也曾发生过城乡人口对流的大起大落,但并未引起城乡人口统计上的非正常波动。“一五”期间,1953年全国城镇总人口为7826万,到1957年增加到9949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统计问题
非农业人口
中国城乡
乡村
人口
郊区
人口
总
人口
城市
人口
建制镇
统计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被引量:
13
20
作者
李若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共6页
目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小城镇中实际的非农业人口数要比统计数多5 0 %左右。预计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 ,70 %以上在东部地区。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简单依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
状况
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
非农业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晏森
王高社
机构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省行政学院
出处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主要年份人口、工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劳动力、被抚养人口两组资料的分析对比显示,我国仍然是一幅近九亿农民搞饭吃的情景,甚至还有不少年份出现非农业劳动力大于非农业人口的现象。通过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计存在失真的问题。究其原因,竟是未按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及其供养人口来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后果。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有二:一是对今后的统计,采取直接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办法;二是对历史资料,应以现有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的资料为依据,参考当时当地总人口的抚养系数及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抚养情况的某些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推算之。
关键词
总
人口
非农业人口
工
农业
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非农业
劳动力
对策
Keywords
population
non-rural population
industrial non-rural labor
countermeasur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省际及城乡无差距下的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城镇化率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华磊
周晓波
吴义根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池州学院经济贸易系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三化"联动视域下区域生态效率动态
多因素驱动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KJ2014A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村人口还需要迁移到城镇多少,全国和各省合理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时,才能达到城乡无差距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缓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提升过程中,省际收入差距正在缩短,而这种缩短更多是由于省际人口迁移引致省际人均产值重新分配。其二,最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样引致城乡差距缩小的更多是乡村人口、农业人口或第一产业人口持续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及二、三产业上引致人均产值的重新分配。其三,城镇化依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省际差距
城乡差距
户籍
人口
非农业人口
城镇化率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D63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农业非农业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现有农业人口的估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夏桂祥
机构
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6-57,共2页
文摘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仅是人口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业与非农产业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了解这一比例对于制定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现行标准统计的农业人口比重偏高已不能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从1963年开始统计农业、非农业人口,当时基本上是以户口性质为标准划分的,属农业户口者即为农业人口,属非农业户口者即为非农业人口。按照这一口经统计的农业人口,1963年为575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3%。此后,这一统计口径沿用至今。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农业
劳动力
我国
农业
抚养的人
农业
户口
农村劳动力
标准划分
总
人口
口经
被抚养
人口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速度的探讨
4
作者
周启昌
杜闻贞
出处
《江海学刊》
1986年第4期37-41,74,共6页
文摘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农业人口向菲农业人口有计划转移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单凭一时头脑发热来加速这一转化过程,其结果是拔苗助长,反受其害。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生产资料公有制
速度
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经济规律
转化过程
可能性
划转
分类号
F291.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划分之我见
5
作者
樊恭嵩
出处
《西北人口》
1985年第2期50-50,共1页
文摘
什么是农业人口?什么是非农业人口?公诸于社会的看法大致有三:(1)农业人口就是在农村就业的人口;(2)农业人口就是农村居民;(3)农业人口就是不吃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显然,第一、第二种看法是以人口活动的环境、地点为划分依据的,第三种看法是以人口的吃粮户口关系为划为依据的。我认为,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这种划分未免失之偏颇。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社会进步
国家
农村居民
人口
活动
农村就业
划分依据
商品粮
看法
长期存在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口可划分为农业、兼业和非农业三类
6
作者
张孝友
李英民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76,共1页
文摘
现行人口指标设置及职业类型划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夸大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行业,虽然表面上看来地们有些人仍承包土地,具有农村户口,但实际上他们的责任田已委托他人经营,他们的主要收入已不来自农业生产,对这些人及其供养的人口再算作农业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二)不能反映具有兼业特性的新类型人口。目前,相当多的劳动者其收入既不完全来自农业也不完全来自非农业,将他们划作农业人口或非农业人口都与实际出入很大。
关键词
兼业
非农业人口
划分为
农业
劳动力转移
供养人
劳动者
纯收入
非农
行业
职业类型
农村户口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年镇江市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讨
7
作者
冯年华
机构
南京教育学院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3期42-45,57,共5页
文摘
随着生产建设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点、工业、采矿业、交通、旅游、水利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将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各项非农业建设没有科学统一的用地标准,对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缺乏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浪费土地现象十分严重。研究一定时期地区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及其合理用地规模,对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需求量预测
镇江市
非农业人口
2000年
用地规模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人均用地
城市化水平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293.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威海市农业人口转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8
作者
王秀银
鹿立
刘书鹤
机构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3期33-38,共6页
文摘
威海市是山东省郊区人口比重最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的一个县级小城市。1981年底,全市总人口20.6万人,其中郊区人口16.1万人,占人口的78%;城市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威海市郊区人口的劳动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逐渐转化成了非农业人口。威海市农业人口的转化为什么这么迅速?这里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进行转化的?将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
威海市
农业
人口
转化
非农业人口
劳力
副业
1981年
郊区
人口
亦工亦农
公社
城市
人口
规模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农业剩余生成的总人口变动模型
9
作者
李溦
冯海发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经系
出处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3,共5页
文摘
农业剩余是农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范畴的重要性会日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农业剩余问题,包括农业剩余的生成,传导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转移与工业化成长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变动条件下农业剩余的生成及其过程,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人口变动是如何影响农业剩余的生成,以及如何摆脱人口变动对农业剩余生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农业
剩余劳动力
人口
增长率
非农业人口
人口
变动
总
人口
增长方程
农业
劳动生产率
工业部门
工业化
农业
劳动力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城镇人口迁移与农业人口职业的转变
10
作者
李明开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摘
湖北省与全国情况相仿,1949年以后人口迁移的数量有限。原因是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农村人口基本上以务农为主,向外扩展、寻求新职业的机会很小;城市则采取了较严格的限制迁移政策,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靠本身的劳动力来承担,既不需要吸收太多的农村劳动力,又不必要使劳动力向农村扩散。
关键词
新职业
人口
迁移
湖北省
非农业人口
农村
人口
城镇
劳动力需求
社会经济活动
充分发展
商品经济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就升
机构
中共湖南娄底地委党校
出处
《西北人口》
1984年第3期40-46,共7页
文摘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其亦工亦农人口至少在4000万人以上),大约要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
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农业
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
自然资源
农村
人口
农业
生产特点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未来农业人口的转化及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
12
作者
范春永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2年第5期51-55,共5页
文摘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发展较慢,至今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84.6%)。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更大(91.2%),是全国29个省、市、区中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但是,河南省同全国一样,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较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非农业人口
未来
农业
总
人口
农业
人口
转化
公社
河南省
劳力
发展趋势
农业
劳动力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省的人口分布与农业发展
13
作者
任全治
出处
《统计与信息论坛》
198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文摘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1985年全省人口3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2万人,非农业人口54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6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认真研究陕西的人口分布和农业状况,对促进陕西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口
分布
农业
发展
陕西省
非农业人口
黄河中游
土地面积
平均密度
中华民族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城市人口、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孙秀锋
刁承泰
何丹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10期48-51,共4页
基金
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三峡库区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成本研究"的成果之一。
文摘
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本文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进而算出城市人口,并根据可能的人均用地水平科学地预测了未来我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非农业人口
建设用地
预测
Keywords
city siz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urban building land
prediction
分类号
F293.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我国市镇人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3
15
作者
周一星
史育龙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13,3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一、引言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落和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两大基本类型。科学准确的城乡划分和统计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料,也是政府制订方针政策、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显然,与地域实体划分相联系的城乡人口的划分应是其主要内容,而城乡人口的明确界定也可使其它社会经济指标的城乡界定迎刃而解。本文着重对我国现行的市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比重
非农业人口
总
人口
统计口径
几个问题
年鉴
辖区
乡界
中国城市
城市实体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被引量:
13
16
作者
周一星
孙樱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1990年7月1日大陆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市镇人口为296512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由于这次普查对市镇人口统计采用新的口径,因此与国家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历年市镇人口比重显然已经不能衔接.人们免不了要问,为什么要改变统计口径?用新口径统计的市镇人口比重是否符合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比重
设区的市
城镇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人口
普查
人口
统计
总
人口
普查年
统计口径
1990年
去偏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
被引量:
77
17
作者
周一星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
出处
《城市规划》
1986年第3期10-15,共6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和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种基本形式。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乡村是以组织农业生产为主、聚居人口较少、人口与建筑密度较低。
关键词
统计口径
城镇
人口
城镇
非农业人口
济宁市
建成区
统计区
城市地域
总
人口
驻地
城市经济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镇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被引量:
15
18
作者
周一星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3,共5页
文摘
一、目的 人文空间最基本地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研究必须正确地使用资料或数据以反映城镇的实际状况。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向世界公布有关城镇的统计资料。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城镇问题深感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继出版,你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资料。
关键词
中国城镇
城镇
人口
统计口径
城镇
非农业人口
总
人口
统计区
城市地域
中国城市
建成区
同空间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被引量:
16
19
作者
张庆五
机构
中国公安大学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共5页
文摘
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的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最初阶段,主要是从1953年到1962年,即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统计城镇人口的口径基本上依照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按城市的市区人口、郊区人口和建制镇人口进行统计的。由于这个时期的城乡划分标准比较符合实际,市镇建制又严格执行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城镇与乡村的划分界线处于稳定状态;尽管这个时期也曾发生过城乡人口对流的大起大落,但并未引起城乡人口统计上的非正常波动。“一五”期间,1953年全国城镇总人口为7826万,到1957年增加到9949万,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统计问题
非农业人口
中国城乡
乡村
人口
郊区
人口
总
人口
城市
人口
建制镇
统计口径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被引量:
13
20
作者
李若建
机构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源制约条件下的城市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批准号 :79870 0 54)
文摘
目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小城镇中实际的非农业人口数要比统计数多5 0 %左右。预计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 ,70 %以上在东部地区。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简单依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
状况
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
非农业人口
Keywords
small towns
population
household register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D63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也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
晏森
王高社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省际及城乡无差距下的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城镇化率
杨华磊
周晓波
吴义根
《区域经济评论》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农业非农业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现有农业人口的估计
夏桂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速度的探讨
周启昌
杜闻贞
《江海学刊》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划分之我见
樊恭嵩
《西北人口》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口可划分为农业、兼业和非农业三类
张孝友
李英民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2000年镇江市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讨
冯年华
《现代城市研究》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威海市农业人口转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王秀银
鹿立
刘书鹤
《人口与经济》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农业剩余生成的总人口变动模型
李溦
冯海发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湖北省城镇人口迁移与农业人口职业的转变
李明开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康就升
《西北人口》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河南省未来农业人口的转化及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
范春永
《人口与经济》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陕西省的人口分布与农业发展
任全治
《统计与信息论坛》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我国城市人口、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孙秀锋
刁承泰
何丹
《现代城市研究》
200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关于我国市镇人口的几个问题
周一星
史育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周一星
孙樱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
周一星
《城市规划》
1986
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城镇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周一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国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张庆五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李若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