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基因组非冗余Exon/Intron数据库的构建
1
作者 罗冬梅 金鹰 +1 位作者 邓小元 刘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以Homo.sapiensRefSeq作为原始数据库来构建EID(Exon/Intron Database)可以克服GenBank所带来的冗余问题.通过分析RefSeq基因组数据库中每个CDS(Coding Sequence,编码序列),获得构建EID的相关的数据(基因的定义、基因标识符、基因序列... 以Homo.sapiensRefSeq作为原始数据库来构建EID(Exon/Intron Database)可以克服GenBank所带来的冗余问题.通过分析RefSeq基因组数据库中每个CDS(Coding Sequence,编码序列),获得构建EID的相关的数据(基因的定义、基因标识符、基因序列、蛋白质标识符、蛋白质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量、大小、总数、非翻译区(UTR)内含子、内含子相位、内含子剪切位点模式).结果表明,人类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计2 870 827355 bps)中含有32 157个基因标识符(gene blocks),其中7 398个基因为假基因,4 014个基因发生了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15 533个基因含有CDS内含子,765个基因含有UTR内含子,2 585个基因不含有内含子,其他的为异常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冗余外显子/内含子数据库 RefSeq Homo.sapiens 编码序列 翻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