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病变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
1
作者 冯育兵 张春云 +3 位作者 董卫峰 邵向群 王永娟 陈礼朝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3年第11期41-41,共1页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和肠道结痂、溃疡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是我市鹅的多发病.多数病例病理变化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也有部分病例病理变化不太典型,给诊治带来困难.
关键词 非典型病变 副粘病毒病 诊断 控制 发病特点 症状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病变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
2
作者 冯育兵 张春云 +3 位作者 董卫峰 邵向群 王永娟 陈礼朝 《畜禽业》 2003年第10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非典型病变 副粘病毒病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剖检病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丁力 余俐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签发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共276例,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214例(77.5%),其中53例阳性(24.8%),161例阴性(75.2%)。53例BRAF基因突变阳性病例中,手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94.3%);276例Ⅲ类报告中最终诊断甲状腺癌75例(27.2%)。首次报告Ⅲ类病变后于半年、1年、2年及3年行重复细针穿刺患者13例,手术诊断为癌症9例(69.2%);一直随访观察的患者142例(51.5%)。结论临床穿刺医师、病理诊断医师及技术员需共同努力降低Ⅲ类病变诊断占比,对于该类病变建议积极行BRAF基因检测协助恶性风险度评估,重复细针穿刺在定期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漏诊及过度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病变 细胞学 Bethesda报告系统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病变 BRAF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及放疗后非典型性血管病变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俊娜 卿松 +2 位作者 成宇帆 杨文涛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和放疗后所发生的非典型性血管病变(atypical vascular lesions,AVL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血管肉瘤的关系。方法对1例AVL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7岁女性... 目的探讨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和放疗后所发生的非典型性血管病变(atypical vascular lesions,AVL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血管肉瘤的关系。方法对1例AVL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7岁女性,因右乳癌接受保乳手术,术后辅助放疗。3年多后于右乳外上瘢痕旁见大小不一的发红皮疹,呈放射状向乳头排列。临床上考虑为右乳癌保乳术后右胸壁复发结节。对皮疹行细针穿刺未见肿瘤细胞。对皮疹的活检显示,病变主要位于真皮浅层,由聚集成簇、相互贯通的薄壁脉管组成,管腔内多无红细胞,内皮细胞也无明显的异型性。局灶区域可见少量脉管向真皮中层内穿插性生长。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内皮细胞主要表达CD31,部分表达CD34和D2-40,脉管周无α-SMA阳性的周皮细胞。回顾性复习乳腺癌切片显示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论AVLs是一种与乳腺保乳癌术后放疗相关的血管增生性病变,是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性血管肉瘤的前驱性病变。熟悉AVL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不仅对病理医师,而且对临床医生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典型性血管病变 放射疗法/副作用 放疗后血管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湿疣的细胞克隆起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天云 胡新荣 +2 位作者 王芳 孙显斌 杨朋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宫颈湿疣的细胞克隆起源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检测X染色体灭活相关的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的卫星标记多态性的方法对 4 0例宫颈湿疣或宫颈非典型增生的标本进行细胞克隆起源分析。结果 :外生型和扁平型湿疣及非典型增生病变均呈... 目的 :研究宫颈湿疣的细胞克隆起源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检测X染色体灭活相关的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的卫星标记多态性的方法对 4 0例宫颈湿疣或宫颈非典型增生的标本进行细胞克隆起源分析。结果 :外生型和扁平型湿疣及非典型增生病变均呈单克隆或多克隆 ,单克隆型检出率依次以上述病变顺序升高 ,高危HPV感染的病变比低危HPV感染的病变有较高的单克隆型检出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湿疣 细胞克隆 起源 研究 外生型湿疣 扁平型湿疣 典型增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