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向国春 张佳思 +2 位作者 成晓玲 黎儒清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发热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8-570,共3页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斐 朱冬红 +2 位作者 张晓芬 余玲萍 徐亚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8期469-470,共2页
为探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 5 10例次输血进行了调查。结果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为10 .2 0 % (5 2 / 5 10 ) ,其中发热反应率占 84.6 2 % (4 4/ 5 2 ) ,过敏反应率占 15 .38% (8/ 5 2 ) ;反应发生率与受血者性别、年龄、血... 为探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 5 10例次输血进行了调查。结果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为10 .2 0 % (5 2 / 5 10 ) ,其中发热反应率占 84.6 2 % (4 4/ 5 2 ) ,过敏反应率占 15 .38% (8/ 5 2 ) ;反应发生率与受血者性别、年龄、血型、血液成分无关 (均 P>0 .0 5 ) ,与输血次数、病人体温、基础疾病及妊娠史有关 (均 P<0 .0 5 )。输血前用异丙嗪可减少过敏反应 ,但对发热无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溶血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萍 李炳宗 +3 位作者 张晓慧 王盼君 葛雪苹 傅晋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首发伴AIHA的侵袭... 目的:探讨首发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首发伴AIHA的侵袭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疾病进展、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初发侵袭性NHL 155例,起病伴AIHA为6例(3.9%),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7(62~74)岁。首发症状包括: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5例、发热3例、多发骨破坏并骨痛1例,均表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6例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3例,其中1例Bcl-2(+)Bcl-6(+)c-myc(+)三表达,1例CD5阳性;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CL)。色素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法检测石蜡组织EB病毒基因(Epstein-Barr virus-m RNA,EBV-m RNA)(EBER)的表达:所检测5例均阳性。6例ECOG评分3~4分,Ann-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IPI评分4~5分,均为高危组。淋巴瘤病理确诊时中位血红蛋白56(34~79)g/L、中位网织红细胞比例6.7(0.2~21.0)%;6例患者Coombs试验均阳性:6例抗C3阳性(1:64~1:2 048)、4例抗Ig G阳性(±~1:16);检测3例血浆EBV-DNA拷贝数均增高。6例患者中:1例AITCL确诊后放弃治疗;其余5例应用CHOP样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2~8个疗程(4例化疗间歇期加强的松治疗),其中2例DLBCL持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20、14个月,另1例DLBCL及1例PTCL-NOS经2个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继发严重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死亡,OS分别为1.5、2个月,1例AITCL化疗4个疗程后疾病快速进展死亡,OS为4.5个月。结论:侵袭性NHL首发伴AIHA多见于老年患者,EBV感染率高,溶血进展快、程度严重,化疗耐受性差,总体预后差,早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有效化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B病毒 E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症状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非何杰金淋巴瘤(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岁桂 林阳 +2 位作者 夏长青 赵弘 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99,共3页
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伴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AIHA发生在NHL诊断之前或治疗过程中已有不少报道,但以Coombs试验阴性AIHA为首发症状的NHL鲜有报道。在此,本文报道1例1.5年反复溶血发作的Coombs试验阴性AIHA后合并NHL的患者。患... 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伴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AIHA发生在NHL诊断之前或治疗过程中已有不少报道,但以Coombs试验阴性AIHA为首发症状的NHL鲜有报道。在此,本文报道1例1.5年反复溶血发作的Coombs试验阴性AIHA后合并NHL的患者。患者女性,69岁,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oombs试验阴性AIHA,给予强的松治疗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停药后溶血反复复发2次,强的松治疗仍有效。第3次复发时强的松治疗无效,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给予6个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NHL治愈,但溶血仍不能控制,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RTX)治疗后,溶血很快停止,此后给予3次小剂量RTX进行维持治疗,NHL和AIHA呈持续缓解状态。结论:本文报告了一例十分罕见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其发病时的主要临床症状为Coombs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何杰金淋巴瘤 Coombs试验阴性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肝脏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燕 唐杨 +1 位作者 郭晓林 杨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1-382,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心慌、乏力2个月,加重1 d"于2017年5月5日入本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乏力,活动后明显,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进食可,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入院前1 d乏力症状明显加重,平地走...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心慌、乏力2个月,加重1 d"于2017年5月5日入本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乏力,活动后明显,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进食可,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入院前1 d乏力症状明显加重,平地走路时自觉疲乏。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霍奇金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
8
作者 许敏 熊昊 +2 位作者 李建新 李晖 韩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3,共2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许多血液恶性疾病及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1955年Frumin报道了首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许多血液恶性疾病及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1955年Frumin报道了首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genous leukemia,AML)继发AIHA,此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极少数个案报告,但国内尚未见关于儿童AML继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温抗体型 继发 儿童 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蔡昕 杜跃耀 陈勤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茜 陈兴东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输血后发生的免疫反应与患者的愈后密切相关,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中从供血者和受血者角度探讨输血后的免疫反应损伤及临床表现和应对策略,旨在为临床输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输血 免疫调节 免疫损伤 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后HLA抗体检测
11
作者 李建英 吕先萍 蔡新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6-51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输血 HLA抗体 检测 发热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孔祥骞 吴松远 杨作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3-983,共1页
在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又是安全输血的最重要的环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Rh血型鉴定、并应... 在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又是安全输血的最重要的环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Rh血型鉴定、并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对供、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及ABO、Rh等疑难血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凝胺技术 输血检验 临床 离子 溶血性输血反应 RH血型鉴定 polybrene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过滤晶体盐红细胞悬液进行血液质量与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5 位作者 林武存 黎儒清 曾杰 任德惠 王泽荣 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 ;1 5 0例受血者 ,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 ,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 99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2 7% ,血小板损失率为 87 2 % ;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RBCs的 1 5 0例受血者中 ,输血≤ 2次的受血者中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 (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 )的 3 0例受血者中仅有 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 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 ,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前后库存SAGM红细胞C_(3b)受体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静 陈方祥 +1 位作者 刘建忠 李天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0份库存血样行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试验测定 ,其中 3 0份为保存第 1、3、7、14、2 1天的库存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的标本 ,另 3 0份为SAGM红细胞悬液为去白细胞后保存 1、3、7、14、2 1d的标本。结果 相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前、后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存放不同时期与保存同时期未过滤的SAGM红细胞悬液相比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使用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B受体 测定 SAGM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凡 魏丽晶 +1 位作者 王春英 李淑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9-669,共1页
关键词 溶血性 输血反应 白细胞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对血小板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3 位作者 胡建 曾杰 任德惠 林武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96-1497,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 炎性细胞因子 白细胞滤器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晓黎 陈新玲 +1 位作者 徐明华 郭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90-590,共1页
关键词 抗E抗体 配血不合 免疫性抗体 聚凝胺法 溶血性输血反应 交叉配血 防止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