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
2
作者 吴贤红 郭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 护理 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电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振飞 王青青 +1 位作者 高清贤 尹治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SGB组患者诱导前用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8~10ml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劈胸骨后(T3)、开始搭桥时(T4)、搭桥结束时(T5)的MAP和HR,记录T0时及术后6h(T6)、12h(T7)、24h(T8)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浓度,记录术后24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SGB组MAP明显低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6~T8时两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T6~T8时SGB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SGB组术后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短于C组、术后24h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用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CTNI CK-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毕江江 樊龙昌 +7 位作者 姚文龙 祝畅 杨少兵 方刚 杜翔曦 桂伶俐 杨春 罗爱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19,328,共4页
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 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5~4.0 μg/min,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地氟烷组麻醉维持:地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7%~8%,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检测患者围术期血肌红蛋白(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水平及尿量变化,记录麻醉及手术时长、血管移植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留观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观察心脏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动态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地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33);地氟烷组术后3 d血Cr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5);丙泊酚组术后3 d尿量明显低于地氟烷组( P <0.05);地氟烷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丙泊酚组( P =0.035)。两组患者术后24 h肌红蛋白、cTnI、CK-MB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观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地氟烷吸入麻醉可改善患者OPCABG术后心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适用于心脏病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地氟烷 心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析哲 孙义 +2 位作者 宋健楠 周琪 马淑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醉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麻醉的对比研究,旨在为瑞芬太尼在OPCAB“快通道”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芬太尼麻醉 “快通道” 瑞芬太尼 临床应用 OPCAB 不良反应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舒爱华 占乐云 +2 位作者 刘继红 吕恩 张明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后2 min(T1)、切皮后2 min(T2...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后2 min(T1)、切皮后2 min(T2)、锯胸骨后2 min(T3)、关胸时(T4)、手术结束后30 min(T5)的HR、MAP、CVP、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R组与F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在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上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安全性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快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彧 万峰 王京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后监护特点和近期疗效。 方法 比较OPCAB组 (6 0例 )和cCABG组 (6 2例 )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监护治疗和恢复情况及近期临床疗效。 结...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后监护特点和近期疗效。 方法 比较OPCAB组 (6 0例 )和cCABG组 (6 2例 )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监护治疗和恢复情况及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OPCAB组术后引流量小于 4 0 0ml的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 (χ2 =7.316 ,P <0 .0 1) ,而大于 80 0ml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 (χ2 =13.2 16 ,P <0 0 0 1)。OPCAB组术后未输血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 (χ2 =37.793,P <0 0 0 1)。OPCAB组使用硝普钠的例数较cCABG组多 (χ2 =12 .0 0 6 ,P <0 .0 0 1) ,而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 (χ2 =32 .198,P<0 .0 0 1) ,且未使用多巴酚丁胺。OPCAB组术后辅助通气 (5 .9± 3.3)h ,心电监测 (4.8± 1.7)d ,术后(18 1± 4 .1)h坐起 ,(15 .2± 5 .0 )h开始进食 ,平均 (2 .3± 0 .9)d拔除引流管 ,均明显短于cCABG组 (t =14 .0 2 5 ,5 .4 71,5 .791,8.95 3,5 .80 0 ,P <0 .0 1)。OPCAB组死亡 1例 ,围术期心肌梗死 1例 ,心律失常 4例 ,使用IABP 1例 ,较cCABG组少 ,但差别均无显著性 (χ2 =1.776 ,1.776 ,1.937,1.77,P >0 .0 5 )。 结论 OPCAB术后循环稳定 ,创伤小 ,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近期疗效 微创外科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进 曹彬 +4 位作者 贾朝相 陈保俊 魏静义 张青海 王文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1-835,共5页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并报告54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方法是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及常温下进行,54例患者中采用胸部正中切口46例、左前外小切口6例、右前外小切口2例.单支病变8例...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并报告54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方法是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及常温下进行,54例患者中采用胸部正中切口46例、左前外小切口6例、右前外小切口2例.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42例,左主干病变4例.本组54例患者总搭桥168支,平均搭桥3.17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搭桥43例,右乳内动脉搭桥2例,双乳内动脉搭桥9例,全动脉化搭桥17例,桡动脉搭桥7例,急诊搭桥2例,同时行左心室室壁瘤缝扎术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89min,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为术后5.5h,43例患者(81%)未输血.无围术期心梗,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本文结论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手术适应症广,特别适合老年及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可减少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可减少输血或不输血,缩短在ICU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常温 静脉 复合全麻 微创外科 心脏外科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美英 时文珠 +3 位作者 张富军 朱文忠 方超萍 曹金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ECCAB)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 6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 (CPB)随机分为ECCAB组 (A组 )及OPCAB...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ECCAB)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 6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 (CPB)随机分为ECCAB组 (A组 )及OPCAB组 (B组 ) ,每组 8例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术后第 1、2天抽取外周静脉血 ,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 6 ) ;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CD4 + 、CD8+ ,并计算CD4 + /CD8+ 。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相比 ,两组患者于术毕、术后第 1天IL 6上升 ,CD4 + 下降 (P <0 0 5 ) ,且A组较B组更为明显 (P <0 0 5 )。B组IL 6、CD4 + 于术后第 2天与麻醉后比较已无差异 ,而A组仍高于麻醉诱导后。CD8+ 两组变化趋势相同 ,于术毕下降最低 ,逐渐恢复 ,但至术后第 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后。结论 与ECCAB术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患者 免疫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循环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刚 高长青 +2 位作者 陈婷婷 周琪 刘丽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肺转流 环控制 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左侧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 心肌运动 血液动力学 心肌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彬 王东进 +4 位作者 陈保俊 贾朝相 王文公 徐林锋 邵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9-562,共4页
探讨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自2001年11月到2003年4月,运用单侧、双侧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连续为2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57.63岁);单支病变19例,二支病变1例,三支病... 探讨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自2001年11月到2003年4月,运用单侧、双侧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连续为2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57.63岁);单支病变19例,二支病变1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2例,术前有心梗史14例,3例合并室壁瘤,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方法为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LAD)、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右冠状动脉(RCA)、桡动脉到钝缘支(其中3例序贯至对角支).3例搭桥4支,4例搭桥3支,3例搭桥2支,19例搭桥1支。3例同时行室壁瘤缝扎术.人均搭桥1.69支.术后无呼吸、脑、肾脏等系统的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无病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随访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认为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动脉 冠状动脉移植 乳内动脉 动脉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与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志鹏 简锴陶 +5 位作者 魏民新 郭志刚 李培军 韩建阁 文其祥 蔡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和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止血作用。方法:112例 OPCAB 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抑肽酶组,n=36)、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n=36)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n=40)。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和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止血作用。方法:112例 OPCAB 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抑肽酶组,n=36)、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n=36)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n=40)。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抑肽酶组及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抑肽酶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P<0.05)。各组围术期血小板计数和黏附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在 OPCAB 中应用半量抑肽酶和氨甲环酸是安全的,二者有相近的抗纤溶作用,均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抑制纤溶亢进,但不影响术后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抑肽酶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D-二聚体 血小板黏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易患因素及综合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锐 刘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364,共1页
回顾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33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护理过程及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房颤发生的易患因素。针对房颤的易患因素进行综合护理,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喜梅 刘冰 +2 位作者 王丽娟 房小惠 丁艳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52-53,共2页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肺功能训练,并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术后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控制好血压,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护理 冠心病 手术方法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雷米芬太尼实施“快通道”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彦玲 董振明 赵沛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快通道” 雷米芬太尼 麻醉应用 临床观察 OPCABG 血液动力学 心脏外科 早期拔管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静 罗亮春 鲁敏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4期27-28,共2页
目的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 目的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食、营养、活动及患肢护理,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惠良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CA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爱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下 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林刚 林巍 +3 位作者 李美霞 李大奇 符洪犊 卢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分析
20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4 位作者 徐明 蒋英硕 石开虎 肖立琼 郭子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366,370,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 目的:探讨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34例患者行旁路移植2~5支,平均(3.4±0.7)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8例,其中16例均在手术中安放,应用主动脉内气囊泵(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2.9%)。有2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左室功能低下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