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海水中硼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爱滨 陈国华 +3 位作者 姜晓波 张一纯 齐春惠 褚金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72-76,共5页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均值为0 .113 ±0.005。湾内硼的分布,低值区在李村河口沧口湾附近,而在湾的东西两侧、东北角及湾口区域海水中硼浓度则较高。湾内海水中的硼主要靠湾外海潮输入。因湾内无常年径流流入,盐度分布变化小,硼浓度随盐度及氯度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北黄海水,胶州湾海水硼平均迁出量8.65% ,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表现为非保守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水 非保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枯水期溶解有机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2
作者 何碧烟 欧光南 +4 位作者 陈能汪 曾燕婷 高春柏 林慧萍 方珊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河口溶解有机物 (DOM)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基于现场调查,结合实验室受控培养,研究了枯水期九龙江口 DOM 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探讨了枯水期 DOM 各组分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溶... 为了深入了解河口溶解有机物 (DOM)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基于现场调查,结合实验室受控培养,研究了枯水期九龙江口 DOM 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探讨了枯水期 DOM 各组分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溶解有机碳 (DOC)、总糖 (TCHO) 的浓度和 DOM 的紫外吸收系数 (a;) 总体上表现出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特征。生物可利用溶解有机碳 (BDOC) 的含量 (以 DOC 占比表示) 在 6.0%~20.2%之间,其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 DOC 和 TCHO 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河流输入的 DOC 是九龙江口 BDOC 的重要来源,DOM 中的活性组分糖类对 BDOC 有重要的贡献。DOC 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河口混合过程中基本呈现保守行为,与此相反,DOM 的组分却呈不保守混合。TCHO 组分在河口低盐度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去除,而 a;和 SUVA;在中盐度区存在明显的添加,说明 DOC 的表观保守混合行为是因为同时存在 DOM 活性组分的去除和惰性组分的添加。DOM 组分分析表明微生物降解、颗粒有机物的解吸作用显著改变了九龙江口 DOM 的分子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糖类 生物可利用性 非保守行为 九龙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无机碳的分布与转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琳 明玥 高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69,共13页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溶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2019年3月(冬)及7月(夏)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调查航次采集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样品进行测定。DIC浓度呈现底层显著高于表层,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的分布特征;DOC浓度则是表层显...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溶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2019年3月(冬)及7月(夏)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调查航次采集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样品进行测定。DIC浓度呈现底层显著高于表层,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的分布特征;DOC浓度则是表层显著高于底层,近岸含量高和外海含量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与盐度相关性的研究发现,DIC与盐度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盐度<30.0时个别站位出现明显的偏离保守性回归拟合曲线现象,说明DIC在盐淡水混合区域存在非保守性“添加”或“移除”的可能。利用相同盐度斑块化分析方法进一步对DIC非保守行为进行识别,同时提出DIC和DOC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我们发现二者间的转化与河流输入、盐淡水混合、浮游植物活动、微生物活动及沉积物再悬浮等各种因素相关。由于河口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较为复杂,这些影响因素还受控于不同时期水体的环境条件,需要结合更多化学参数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无机碳(DIC) 溶解有机碳(DOC) 非保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