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谐波导纳参数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数据模拟生成方法
1
作者 王谱宇 丁一帆 +4 位作者 陈鉴祥 刘兴江 方凯杰 程含渺 张小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3-935,I0010,共14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va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在推动电力系统管理智能化及引导用户用电计划合理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用电负荷数据集规模与真实度的制约。现有公共数据集中样本数量与种类以及自建...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va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在推动电力系统管理智能化及引导用户用电计划合理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用电负荷数据集规模与真实度的制约。现有公共数据集中样本数量与种类以及自建数据集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均有待提升。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可应用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居民负荷数据模拟生成方法。首先,通过对采样得到的有限原始电气负荷数据进行规范化预处理及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得出其动态谐波导纳参数;其次,提出导纳转移方法将动态导纳参数进行处理,将其约束至一/四象限内以便于仿真验证,利用处理后得出的各谐波次数下导纳与电源参数推导电气负荷谐波导纳数学模型;再次,搭建仿真模型以模拟生成此电气负荷的标准电流波形。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评估提出的方法具有在多场景中(从简单开关负荷到多阶段连续变化负荷、从微秒级周期电流到小时级长时间段过程电流、从单一种类负荷模拟到多种类负荷用电场景构建)均有良好拟合效果,对比现有数据生成方法,在拟真性、广泛性及应用范围上具有显著优势;最后,在动态参数中进一步引入服从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以模拟实际负荷的随机误差,可生成计及实际误差的电气负荷区间电流,极大地提升了所生成数据的科学性与丰富性,可作为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数据集的可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数据 居民负荷数据模拟生成 动态谐波导纳参数 导纳转移 区间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数据的生成
2
作者 肖勇 谈竹奎 +4 位作者 钱斌 张俊玮 罗奕 张帆 黄军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是一种无需进入每个用电器内部系统,仅在用户总线入口处安装监测设备的技术.在开展NILM技术研究时,往往需要收集大规模的用户负荷数据来证明所提出方法的普适性,此需求不可避免地...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是一种无需进入每个用电器内部系统,仅在用户总线入口处安装监测设备的技术.在开展NILM技术研究时,往往需要收集大规模的用户负荷数据来证明所提出方法的普适性,此需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繁重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负担.为克服该挑战,设计了一种结合周期信号频率不变变换(frequency invariant transformation for periodic signals,FIT-PS)原理与时间序列生成对抗网络(time series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TimeGAN)的混合模型,记为FIT-PSTimeGAN.针对全球家庭与工业瞬态能量数据集(worldwide household and industry transient energy dataset,WHITED)中的空调、微波炉、吸尘器、冰箱和热水壶5种电器,运用FIT-PS对负荷数据集进行切割和拼接,构建TimeGAN不同状态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评估测试集的效果发现,生成的波形数据与真实数据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进一步采用FIT-PS对训练得到的生成数据进行截取和拼接,生成满足测试需求的完整的单负荷波形和多负荷波形.对这些生成的波形与相同状态下的真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吻合度很高.与自回归模型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模型相比,FIT-PS-TimeGAN模型在生成数据的性能方面表现更优.研究结果表明,FIT-PS-TimeGAN混合模型能够有效生成符合标准电器运行规律的波形和场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人工智能 侵入负荷监测 数据生成方法 周期信号频率不变变换 时间序列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智慧用能实验平台设计
3
作者 刘博 栾文鹏 +3 位作者 宋关羽 张金江 张建锋 秦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满足智能电网负荷状态监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设计了智慧用能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云-端协同架构,由实验操作界面、数据服务器集群和零碳智慧小屋三部分构成,并具有拓扑灵活、扩展性强、重构性强的特... 为满足智能电网负荷状态监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设计了智慧用能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云-端协同架构,由实验操作界面、数据服务器集群和零碳智慧小屋三部分构成,并具有拓扑灵活、扩展性强、重构性强的特点,同时支持多种分布式电源与负荷设备灵活接入,平台可开展非侵入式负荷状态感知实验、家庭能量管理实验及低压故障电弧检测实验。围绕该实验平台,可进一步设计多种理论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实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用能 侵入负荷监测 用户能量管理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序列到多序列的轻量级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4
作者 陈文权 吴青华 +1 位作者 季天瑶 李梦诗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能让用户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家庭中各用电器的耗电情况,有利于推动实现碳中和,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针对一般NILM算法面对的负荷分解误差和模型计算成本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能让用户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家庭中各用电器的耗电情况,有利于推动实现碳中和,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针对一般NILM算法面对的负荷分解误差和模型计算成本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序列到多序列的轻量级NILM模型。模型采取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全卷积结构,并利用卷积核不同通道的特征提取能力实现了多输出,极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时间;然后通过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为不同通道的特征赋予权重,降低模型的负荷分解误差。在数据处理上,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将电器分为单运行状态和多运行状态两类,分别采取功率估计和状态估计两种方式以降低分解误差。模型在REFIT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模型能在大幅度减少计算成本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分解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多输出 深度可分离卷积 通道注意力机制 模糊C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复杂度自注意力机制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
5
作者 廖耀华 常艳平 +3 位作者 王恩 魏龄 潘国兵 王海鹏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205,共9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对于实现智慧用电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高噪声环境下对特征相似电器以及微小负荷变化监测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位力操作视觉变...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对于实现智慧用电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高噪声环境下对特征相似电器以及微小负荷变化监测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位力操作视觉变换器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based on unit force operated vision transformer,UFONILM)模型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深度学习框架。UFONILM模型的单位力操作(unit force operated,UFO)模块通过层归一化和一系列卷积层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了多尺度的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在标准的UK-DALE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显示,UFONILM模型在准确性和F1得分上均优于现有方法,特别是在细粒度的负荷监测场景中。研制了基于UFONILM模型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边缘计算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可实时监测和响应电网中的异常用电行为,如违规充电事件。实验检测证明,UFONILM模型嵌入式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监测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具有高效、便捷安装、可扩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边缘侧 侵入负荷监测 深度学习 UFO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张量补全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挺 叶芷杉 +1 位作者 徐嘉成 杨振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04,共11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用户侧细粒度感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需求响应、提高“源-网-荷”互动效率和优化用能,助力实现“30·60目标”。高质量的量测信息是数据驱动型NILM的...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用户侧细粒度感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需求响应、提高“源-网-荷”互动效率和优化用能,助力实现“30·60目标”。高质量的量测信息是数据驱动型NILM的基础,但由于数据采集装置故障、通道拥塞以及延时等都会导致数据缺失,尤其是严重的连续性缺失,由此造成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的精度下降,影响用户画像、需求响应等高级应用。因此,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P分解的正则化低秩张量补全的量测数据缺失修复方法。算法突破传统单维数据处理局限,对NILM多维量测数据构建了三阶观测张量,从而利用数据内部时序关联性和参量维度间电气关联性进行正则化低秩张量补全。并针对每次核范数计算过程中奇异值分解计算量过大问题,采用基于CP因子矩阵分解的核范数计算降低计算量,减少计算时长,并证明了变换的等效性。最后基于NILM公开数据集iAWE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修复精度,在高缺失率和连续缺失情况下仍能有较好地补全效果,并且通过非侵入式负荷分解实验证明其可有效提高分解精度,对智能电网提升细粒度感知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修复 低秩张量 核范数 侵入负荷监测 连续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
7
作者 史茗元 钱本华 +2 位作者 宋自强 王睿 刘尧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5,206,共12页
尽管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存在多工作状态电器预测困难的问题,导致预测精度显著降低。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首... 尽管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存在多工作状态电器预测困难的问题,导致预测精度显著降低。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首先,对REDD低频数据集进行基于时间的插值、过采样等方式预处理数据。其次,模型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功率特征,将功率特征输入到自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中,有效提取了输入信号中的关键特征,提高多工作状态电器的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处理后REDD低频数据集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MAE、SAE和R^(2)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模型,能够有效实现负荷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自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V-Ⅰ轨迹特征和边缘机器学习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
8
作者 陆玲霞 孟繁举 +2 位作者 于淼 任沁源 包哲静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1,共8页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作为分析用户用电行为的主要途径,对开展能耗监测、实现用电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基于V-I轨迹特征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存在特征重叠和无法识别未知负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V-I轨迹特征和轻量级孪...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作为分析用户用电行为的主要途径,对开展能耗监测、实现用电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基于V-I轨迹特征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存在特征重叠和无法识别未知负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V-I轨迹特征和轻量级孪生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首先,通过负荷电压电流数据构建具有方向信息的彩色V-I轨迹图像。然后,利用孪生网络计算待识别负荷的V-I轨迹图像和负荷特征库中V-I轨迹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以完成初步识别。随后,计算电流谐波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与阈值对比完成最终负荷识别。在以STM32MP1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上,使用实验室电器负荷进行了实物验证。结果表明:彩色V-I轨迹能更详细地反映负荷特征,提高负荷识别准确率,并且由于改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比较轻量化,对计算量需求大大减小,可以在嵌入式设备端对负荷特征库进行动态实时在线更新,轻松完成模型再训练。与依赖服务器的传统算法相比,无需返回PC或服务器重新训练模型并重新移植模型到嵌入式设备端。该方法仅依赖嵌入式终端便可准确识别未知负荷,避免在出现较多未知负荷后识别准确率下降,保证了负荷识别效果。系统运算一次负荷识别时间为0.2 s左右,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识别 边缘机器学习 孪生网络 嵌入LINUX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与综合关联分析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荣伟 唐晓杰 +4 位作者 李龙 徐晓东 洪洲 张雪 吕干云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高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原始特征数据降维,构建负荷特征模板库,同时,获取负荷电流波形,构建负荷电流模板库。其次,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负荷特征模板库内的样本进行非监督聚类,提取各聚类簇中心。然后,计算待辨识负荷与各特征模板库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完成负荷特征匹配,并计算待辨识负荷的电流波形与电流模板库内各电流波形的综合关联度,完成负荷电流波形匹配。最后,混合两次匹配结果,综合判断待辨识负荷,从而实现高可靠辨识。基于用电数据测试数据集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超过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侵入负荷辨识 主成分分析 特征降维 DBSCAN聚类 综合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数据的居民相似邻里查找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翔 山宪武 +3 位作者 宋秩行 陈术 高弘毅 孙永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0-605,共6页
相似邻里查找模型可以辅助电力需求侧响应、智能能耗分析和异常诊断。针对传统研究仅计及总用电负荷,而忽略电力用户分项负荷曲线的不足,提出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数据的电力用户相似邻里查找模型... 相似邻里查找模型可以辅助电力需求侧响应、智能能耗分析和异常诊断。针对传统研究仅计及总用电负荷,而忽略电力用户分项负荷曲线的不足,提出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数据的电力用户相似邻里查找模型。首先,基于密度的带噪声数据应用的空间聚类方法(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消除异常数据,提取用户分项负荷的标准曲线;然后,基于余弦相似度函数描述分项负荷曲线分布形态的近似水平;最后,基于改进熵权法,对分项负荷曲线角度余弦值赋权,并计及加权相似度排序获得相似邻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相似邻里查找模型可以充分挖掘用电特征,有效地实现相似邻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密度聚类 相似邻里 余弦相似度 密度 噪声数据 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PSO-SVM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
11
作者 杨锐 邹晓松 +3 位作者 熊炜 袁旭峰 郑华俊 刘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9,共9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是智能用电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中负荷的分解与辨识是实现该技术的重要环节。鉴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在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VMD-FastICA(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是智能用电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中负荷的分解与辨识是实现该技术的重要环节。鉴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在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VMD-FastICA(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和VMD-Entropy-PSOSVM(variational mode decamposition-entropy-particle swanm optimization fo optimiz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的负荷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VMD对总负荷功率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个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再依据峭度准则和奇异值分解对分解后的模态分量重构,将单通道盲源分离虚拟成多通道盲源分离,输入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ICA)进行负荷信号分离,求取分解负荷波形模态分量的能量与能量熵。构建多维特征矩阵输入建立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optimiz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PSO-SVM),进行负荷的分类辨识。采用开源数据集(reduced electricity dataset,REDD)对实验算法进行仿真,与其他算法相比,验证算法在分解和识别上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单通道盲源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能量熵 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计算的轻量级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研究
12
作者 叶灿燊 骆德汉 何家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8,共9页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难以在计算资源有限的边缘端部署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器结构的轻量级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分别计算空间注意力和改进后的通道注意力,提高负荷分解的...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难以在计算资源有限的边缘端部署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器结构的轻量级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分别计算空间注意力和改进后的通道注意力,提高负荷分解的准确性。另外,文中对不同解码器的设计进行研究,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上采样层中的残差块,减少卷积层中的卷积核个数,使得模型在保证良好的负荷分解性能的同时,拥有更少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文中利用公开数据集UK-DALE进行测试,验证所提模型的负荷分解性能和在边缘端部署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分解 注意力机制 编解码器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I轨迹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
13
作者 李剑文 梅飞 +2 位作者 张晓光 封通通 李欣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针对目前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对负荷特征信息挖掘不足和辨识模型规模庞大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V-I轨迹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GAF)和颜色编码技术,将有功电流、瞬时功率、V-If轨迹... 针对目前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对负荷特征信息挖掘不足和辨识模型规模庞大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V-I轨迹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GAF)和颜色编码技术,将有功电流、瞬时功率、V-If轨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负荷特征,然后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DSC)模块和混合空洞卷积(hybrid dilated convolution,HDC)模块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框架,构建轻量化负荷辨识模型,最后利用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F1分数为0.953,可实现在减少软硬件资源占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用电负荷的辨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颜色编码 多特征融合 V-If轨迹 轻量化模型 格拉姆角场(G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N-BiLSTM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
14
作者 徐健 胡博 +1 位作者 邢作霞 张鹏飞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负荷分解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传统欧氏空间序列的输入,难以精确刻画电气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时序相关性,从而降低了对电气设备的解析精度。此外,家电开关动作可能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产...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负荷分解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传统欧氏空间序列的输入,难以精确刻画电气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时序相关性,从而降低了对电气设备的解析精度。此外,家电开关动作可能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产生长距离影响,但现有模型很少考虑负荷数据的长距离依赖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该方法基于图理论将总负荷序列转换为包含节点和边的图结构数据,充分考虑节点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利用GCN进行特征提取。同时,引入BiLSTM神经网络以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局限性。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在分解精度和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分解 深度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CBAM-LSTM的工业用户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方法
15
作者 李博心 徐永海 +3 位作者 李明 夏勇 袁金斗 潘明明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9,共15页
目前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研究主要针对居民负荷,对工业负荷研究较少,且未考虑负荷运行有功功率的时序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卷积块注意力模型(CBA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工业用户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算... 目前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研究主要针对居民负荷,对工业负荷研究较少,且未考虑负荷运行有功功率的时序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卷积块注意力模型(CBA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工业用户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算法。首先构建TCN-CBAM模块,该模块利用TCN膨胀因果卷积扩大卷积核感受野并结合CBAM的空间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实现特征的有效提取,之后通过2个TCN-CBAM模块从用户总进线有功功率中提取设备运行特征,最后利用LSTM学习训练运行特征与各设备运行有功功率的关系,实现负荷分解。通过某炼钢厂和某纺织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及HIPE数据集算例分析,相比于CNN、LSTM和TCN等算法,本文模型的分解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负荷 侵入负荷分解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块注意力模型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AF-inception网络的非侵入式工业负荷识别算法
16
作者 李辉 高嘉颉 +3 位作者 席荣军 陈思颖 黄轶群 沈泽帆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针对现有非侵入式负荷识别(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在低频工业数据中的辨识准确率低、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格拉夫角场格拉夫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GAF)与改进Inception网络结合的非侵入式工业负荷识别算... 针对现有非侵入式负荷识别(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在低频工业数据中的辨识准确率低、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格拉夫角场格拉夫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GAF)与改进Inception网络结合的非侵入式工业负荷识别算法。先基于GAF,将功率的一维时序信息转换为带有时间特性的二维数据,提取不同工业场景下负荷特征信息;再建立改进Inception网络,利用其稀疏连接特性对多参数负荷特征进行多尺度提取,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实现多场景工业负荷的高精度辨识;最后,采用工业负荷数据集(industrial appliance identification dataset,IAID)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提高辨识准确率,其准确率可达94.48%,降低8%的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识别 工业负荷 格拉夫角场 Inception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向时序卷积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
17
作者 张彼德 钟子怡 +2 位作者 陈豪 马俊梅 李天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81,共11页
针对当前非侵入式负荷技术在低功率、多状态设备的时序负荷上存在分解精度不足、模型泛化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通道增强注意力机制与改进双向时序卷积网络的负荷分解模型。该模型结合多种卷积与残差网络,克服传统卷积神经网... 针对当前非侵入式负荷技术在低功率、多状态设备的时序负荷上存在分解精度不足、模型泛化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通道增强注意力机制与改进双向时序卷积网络的负荷分解模型。该模型结合多种卷积与残差网络,克服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无法捕捉全局信息、难以处理时间序列以及随着网络深度增加带来梯度爆炸的局限性,通过双向结构使模型能从历史数据推断出当前状态,并利用未来短暂波动修正当前状态,从而减少状态转换延迟或瞬时噪声导致的误判。同时,多尺度通道增强注意力机制通过并行多尺度池化,自适应提取不同粒度的时序特征,并结合动态通道交互模块增强关键特征的权重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Reference Energy Disaggregation Data(REDD)数据集上对低功率、多状态设备负荷分解误差低,模型泛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分解 双向时序卷积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池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集成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高精度辨识方法
18
作者 黄宇 何耿生 +4 位作者 刘西卓 刘玺 牟景艳 陈学艳 曾金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3-328,共6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通过分析电力总线数据估计单个负荷的功率波形,是电力系统能耗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用户对设备能耗管理需求的增加,NILM的准确性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它容易受到功率类型、功率水平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单一N...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通过分析电力总线数据估计单个负荷的功率波形,是电力系统能耗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用户对设备能耗管理需求的增加,NILM的准确性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它容易受到功率类型、功率水平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单一NILM模型面对不同类型的负荷时准确性差异较大,使用单一方法难以在各类负荷上均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集成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高精度辨识方法 AMEL(Aggregation Method based on Ensemble Learning)。首先,选择在各种类型的负荷中表现最优的几种方法构建NILM模型库;其次,建立一个基于多层感知机(MLP)的NILM模型偏好框架,以实现对不同负荷的高精度监测。在UK-DAL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典型的NILM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降低了35.6%,F1、召回率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分别平均提升了33.5%、30.6%和32.1%。此外,通过比较现有的堆叠集成方法和各类设备的辨识波形,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集成学习 堆叠方法 序列到序列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去噪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V-I轨迹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
19
作者 程志友 胡乐乐 +1 位作者 陈思源 杨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3-71,共9页
在负荷识别领域中,仅使用单一负荷特征难以有效区分相似轨迹的负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V-I(电压-电流)轨迹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高频采样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中提取基波电压(V_(1))、基波电流(I_(1))... 在负荷识别领域中,仅使用单一负荷特征难以有效区分相似轨迹的负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V-I(电压-电流)轨迹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高频采样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中提取基波电压(V_(1))、基波电流(I_(1))以及最大谐波电流(I_(h max))。随后使用基波电压分别与基波电流和最大谐波电流相结合,构建了V_(1)-I_(1)轨迹和V_(1)-I_(h max)轨迹。最后将这两种轨迹特征输入到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2D-CNN)中进行负荷分类,通过PLAID和WHITED两个公共数据集进行验证,所提出的负荷识别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9.66%和99.81%。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增加了信息量,还提高了负荷识别的准确率,在实际电力监控和负荷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识别 相似轨迹 V_(1)-I_(1)轨迹 V_(1)-I_(h max)轨迹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和残差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健明 李梦诗 +1 位作者 张禄亮 季天瑶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可以从家庭电能表的总功率读数,估算出各用电器的功率。由于对于同一类用电器,其状态种类、各状态持续时长、各状态的功率波形都不同,这使得基于特征工程和聚类的模型的泛化能力不...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可以从家庭电能表的总功率读数,估算出各用电器的功率。由于对于同一类用电器,其状态种类、各状态持续时长、各状态的功率波形都不同,这使得基于特征工程和聚类的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强;回归模型的分解功率难以迅速跟踪真实功率。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将回归问题转化为在序列每个时刻的多分类问题,并提出基于Attention和残差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模型。该模型基于具有编码器和解码器的seq2seq框架,首先通过嵌入矩阵将高维稀疏one-hot向量映射为低维稠密向量;在编码部分,通过双向GRU从前后两个方向提取序列信息,引入Attention机制计算序列中当前时刻最重要的信息,引入残差连接学习残差部分输入输出之间的差异;在解码部分,用回归层组合BiGRU解码结果,取经过softmax函数处理的最大概率功率类别作为结果。该模型在选取REFIT数据集中表现良好,其中测试集与训练集完全独立,表明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在新的住宅用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负荷监测 深度学习 BiGRU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