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位似偏好、异质性消费者与国际贸易:一个文献综述
1
作者 龙世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7,共11页
深入研究需求侧视角的相关经济理论对于中国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塑造参与国际循环的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受制于位似偏好和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国家间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和企业异质性... 深入研究需求侧视角的相关经济理论对于中国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塑造参与国际循环的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受制于位似偏好和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国家间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和企业异质性等供给侧视角来解释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需求侧层面的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将位似偏好替换为更符合现实消费行为的非位似偏好,考察了需求侧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收入差距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将代表性消费者替换为异质性消费者,研究了消费者在收入和偏好等方面的异质性对企业行为、贸易流量和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进一步地,基于特殊形式的非位似偏好下加总异质性消费者需求问题,分析了收入差距和收入差距相似性对贸易流量、贸易模式及出口动态等方面的影响。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消费者框架下的贸易理论模型,探索需求侧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并完善和补充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异质性消费者 需求相理论 人均收入 收入差距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与技能溢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先锋 阮文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83,共17页
本文在技能溢价理论的基础上,放松位似偏好假设,并引入本地市场效应,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同时,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设定... 本文在技能溢价理论的基础上,放松位似偏好假设,并引入本地市场效应,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同时,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设定不同的国际贸易量-贸易成本弹性,测度非位似偏好指标,进而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非位似偏好假设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者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的变化,扩大了技能溢价的水平;第二,当行业出现本地市场效应时,非位似偏好对技能溢价存在倒"U"型影响,即本地市场效应强度超过某一限度后,非位似偏好反而会缩小技能溢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本地市场效应 技能溢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的影响——非位似偏好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林 叶李涛 胡菡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54,160,共14页
近年来,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大幅增长,这是传统供给维度和贸易开放层面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本文从需求收入新角度,探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程度。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从需求维度构建了人均收入影响进口... 近年来,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大幅增长,这是传统供给维度和贸易开放层面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本文从需求收入新角度,探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程度。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从需求维度构建了人均收入影响进口种类多样化的分析框架,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系统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供给因素和贸易开放程度前提下,中国人均收入增长(需求因素)显著提高了中国进口食品的多样化程度。同时,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的影响受到距离(贸易成本)的牵制,但负向影响程度有限。这从需求维度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给出了新的解释,对未来促进中国农产品品种供给契合消费者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多样化 人均收入 非位似偏好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位似偏好、产品质量与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
4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8-110,共3页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从而为产品出口价格的差异化提供解释和依据。因此可通过促进国内的质量需求提高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质量升级 出口价格 传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价格离散与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
5
作者 杨皓奕 赵龙翔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7-160,共4页
本文构建非位似偏好效用函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口价格离散对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与20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互联网贸易具有明显的非位似特征,非位似偏好下的出口... 本文构建非位似偏好效用函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口价格离散对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与20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互联网贸易具有明显的非位似特征,非位似偏好下的出口价格离散削弱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互联网贸易则改善出口价格离散度;价格离散影响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路径依赖具有切断作用,对资源密集型的出口路径具有强化作用。基于实证结论,从转变贸易发展思路、构建多边贸易体制及推进互联网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本地市场效应 出口价格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与贸易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敬子 何祚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本文聚焦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视角来考察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采用2000—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WIOD和CEPII数据库,研究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对中国企业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文聚焦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视角来考察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采用2000—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WIOD和CEPII数据库,研究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对中国企业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但没有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即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国内需求偏好升级背离;供需失衡和国内国际标准不对接是导致出口产品质量背离的重要原因;在需求侧,高端需求外移导致国内市场供需脱节,而在供给侧,价值链上游产业和中间产品的供给未能跟上需求偏好升级的步伐则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产品质量的背离。因此,把握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的契机,构建供需适配的国内大循环体系,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以及价值链上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偏好 出口产品质量 进口产品质量 非位似偏好 供需失衡 产品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规模是诱发本地市场效应的唯一因素吗?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亚斌 冯迪 张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146,共15页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本文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分档次消费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同一门类下不...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本文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分档次消费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同一门类下不同档次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其政策含义是,适应并合理利用当前的收入分布状况和需求结构,尽快挖掘立足本土需求的内生驱动因素,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实现产品本地市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收入分布 需求结构 本地市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来自多国(地区)产品—行业层面的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伟 钟建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41,共12页
本文在垄断竞争框架内,引入非位似需求函数与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中间产品质量模型,以刻画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38国(地区)hs92六位码数制造业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与... 本文在垄断竞争框架内,引入非位似需求函数与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中间产品质量模型,以刻画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38国(地区)hs92六位码数制造业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与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之间的确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且当前处于"U型"上升阶段,即面对高劳动成本,生产率高的企业倾向于进口高质量中间产品以匹配高素质劳动者,进而缓解劳动成本上涨压力。即使加入不同控制变量,控制不同固定效应,并考虑不同子样本情形,这一结果仍稳健。中印对比还显示,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质量较印度更低。这就意味着中国要最大限度地借助工资上升提高进口中间产品质量,还需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大对外开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成本 进口中间产品质量 非位似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不平等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奢侈品消费的跨国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悦 陈雅坤 李兵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42,共13页
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过去几十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对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国家,如何有效促进消费升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收... 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过去几十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对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国家,如何有效促进消费升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对高收入需求弹性商品的需求。传统的经济模型一般认为,对于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的产品,收入越不平等,对该产品的总需求越高,因此收入不平等有利于高需求弹性产品的消费。而本文通过一个包含非位似性偏好和异质性个体的模型,得到如下结论:即使对于总体需求弹性大于1的产品,收入不平等也可能对其总需求造成负面影响,并且该负面影响会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更显著。本文进一步利用2005-2016年32个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零售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因此,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能有效增加高收入需求弹性商品的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升级 偏好 异质性个体 奢侈品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