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困境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彩云 马兆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近几十年来,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发展迅猛,渐成主流,但它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未能真正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而且还缺乏哲学的和现实的根基。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 实践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放累型环境损害--基于环境伦理学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黄秋雨 王斐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121-122,127,共3页
指出了环境损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者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环境损害类型之一的放累型环境损害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释放物质或能量给环境造成的不堪负累的环境损害,该类环境损害充分体现了人类中心主... 指出了环境损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者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环境损害类型之一的放累型环境损害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释放物质或能量给环境造成的不堪负累的环境损害,该类环境损害充分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害。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自然生态本身的价值。回顾环境法学发展40年,提出了未来的环境保护法应立足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注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考虑自然生态价值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累型环境损害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2,共5页
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的建立需要在理论上对传统的伦理思想有一些重大的突破。从历史上人类道德意识发展的趋势看 ,人们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人类之外是有可能的 ;但从道德行为的性质看 ,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得面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难题... 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的建立需要在理论上对传统的伦理思想有一些重大的突破。从历史上人类道德意识发展的趋势看 ,人们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人类之外是有可能的 ;但从道德行为的性质看 ,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得面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 ,不在于根据既有的伦理原则进行逻辑的推衍 ,而在于人们通过跟非人类生命形式的沟通而建立起与它们的认同。这种认同在程度和范围上受到的限制意味着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可能也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问题 人类中心 环境伦理学 道德行为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析彼得·温茨的环境协同论 被引量:9
4
作者 贾向桐 刘琬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针对环境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之争,彼得·温茨认为,双方的主张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只有采用一种多元文化的协同视角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伦理学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与人类繁荣的诉求,达到人类与... 针对环境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之争,彼得·温茨认为,双方的主张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只有采用一种多元文化的协同视角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伦理学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与人类繁荣的诉求,达到人类与自然的有序与和谐。可以说,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构成环境协同论提出的基本目标,温茨要在肯定人类固有价值与非人类的自在价值合理性的同时,强调尊重和平等对待人类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物种,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环境协同论的基本理论方向。总的来看,环境协同论意在通过这种观念的共识,打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局面,进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全人类的长期福祉最大化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伦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温茨 环境协同论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能成为伦理主体吗?——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伟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50,共6页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万物能否成为与人一样的伦理主体,从而具有与人一样的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的问题。本文认为,正是不合理、非正义的人类社会制度决定着自然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公,正是剥夺...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万物能否成为与人一样的伦理主体,从而具有与人一样的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的问题。本文认为,正是不合理、非正义的人类社会制度决定着自然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公,正是剥夺者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看不到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不从社会内部的制度改革和伦理关系的合理调整入手,让所有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人性尊严,而热衷于无原则地谈论“生态伦理乌托邦”式的“自然尊严”、“生态中心”,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想误导,它有可能产生人与动物之间尊严颠倒的现象,而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却无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主体 生态伦理 自然资源分配 生态危机 伦理问题 内在价值 制度决定 人类社会 生态环境 生活方式 合理调整 伦理关系 制度改革 人性尊严 生态中心 不合理 正义 乌托邦 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伦理之争——环境伦理学主要流派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世忠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正当性,进而提出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正当性,进而提出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保护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秉持何种环境伦理观。本文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进行综述,分析古典和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伦理观、生物中心主义伦理观、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环境协同主义伦理观等西方环境伦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启示意义。同时还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环境伦理观,说明儒家文化的环境伦理观属于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而道家文化的环境伦理观更接近于环境协同主义伦理观。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表面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产物,实质上是长期以来环境伦理观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时发生偏差的结果。唯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势头,才能从机制上实现“天地人和”的永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 环境协同主义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通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重叠 基督教思想 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 历史学家 思想根源 环境危机 宇航员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主义谬误”及其消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广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自然主义谬误"的核心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矛盾,环境伦理学"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遭到非议,并陷入困境。透过机械二元论的遮蔽,我们发现环境伦理学并不是简单地把"事实"等同... "自然主义谬误"的核心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矛盾,环境伦理学"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遭到非议,并陷入困境。透过机械二元论的遮蔽,我们发现环境伦理学并不是简单地把"事实"等同于"价值"。在"主体间性"等过渡路线的平台上,"事实"与"价值"有了"沟通理性","自然主义谬误"不仅得以消解,而且使环境伦理彰显出更深层次的生存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 自然主义谬误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21,共7页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兴学科。文章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环境伦理学的原...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兴学科。文章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环境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自然 价值 权利 公正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雨辰 周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8,共9页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风 《学术界》 2002年第4期98-107,共10页
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 ;即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的“经济增长瘾”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的“良知的革命”。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坚持的实际上是“培根 -笛卡儿理想” ,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对“所有的现象”进行“终极... 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 ;即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的“经济增长瘾”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的“良知的革命”。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坚持的实际上是“培根 -笛卡儿理想” ,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对“所有的现象”进行“终极说明”。但是本质上 ,人类的本体论特征是有限的。本体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无限的自然之上 ,这只能是现代人的狂妄。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哲学基础 自然观 价值观 自我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培根-笛卡儿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哲学与环境伦理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传有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153-156,共4页
近代西方哲学对环境伦理学的形成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它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批判、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批判上 ;同时也表现在它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等基本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因此 ,应辩证... 近代西方哲学对环境伦理学的形成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它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批判、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批判上 ;同时也表现在它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等基本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因此 ,应辩证地看待它对环境伦理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多样性思想 人类认识能力 充实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和重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华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 价值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症结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道进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自然观类似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客观自然观;它的自然是原始的、素朴的、自在的,具有先在性、自组织性、有机性、同质性等特征。正是这种“荒野”自然观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之“根”。环境伦...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自然观类似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客观自然观;它的自然是原始的、素朴的、自在的,具有先在性、自组织性、有机性、同质性等特征。正是这种“荒野”自然观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之“根”。环境伦理学遇到的种种诘难,如价值论上的“自然主义谬误”、认识论上的“宗教神秘主义”、方法论上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等等,都可以从这种“人学空场”的抽象自然观那里寻找到问题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自然观 本体论 自在 人本学 费尔巴哈 人类中心主义 荒野 宗教神秘主义 寻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承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2,共4页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伦理学 ,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有许多问题值得质疑。关于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 ,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问题 ,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等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与陷阱 被引量:1
16
作者 谌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生态伦理学是在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下生长起来的,它遗传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格。其对过度工业化和技术意识形态、特别是消费主义思潮等的批判具有实践价值。但我们能够接受的只能是一种弱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对"人与自然的等差... 生态伦理学是在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下生长起来的,它遗传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格。其对过度工业化和技术意识形态、特别是消费主义思潮等的批判具有实践价值。但我们能够接受的只能是一种弱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对"人与自然的等差式道德关联"的承诺,而不可能是任何非人类中心主义。"等差式道德关联"意味着人是永远的、当然的主体。生态文明决不意味着人的空场,而只是意味着人的真正解放,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彻底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自然权利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伦理学的普遍基础
17
作者 邓名瑛 《湖湘论坛》 2003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伦理学 理论研究 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营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212,共6页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伦理学的使命。西方生态伦理学无法走出主客二分的逻辑困境。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整体性视角恰恰可以弥补西学的不足。《诗经》“顺应天时,合乎地宜”的“时禁”生态敬畏观、...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伦理学的使命。西方生态伦理学无法走出主客二分的逻辑困境。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整体性视角恰恰可以弥补西学的不足。《诗经》“顺应天时,合乎地宜”的“时禁”生态敬畏观、“仁及草木,德及昆虫”的“同情”生态保护观、“乐山乐水,师法自然”的“自然”生态审美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肇端,是中国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起点。它对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环境伦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铭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81-87,共7页
2 0世纪 60年代林恩·怀特引发的“生态学抗议”迫使基督教学者重新审视和阐释传统的经典教义 :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与救赎相一致等 ,并发掘其生态学方面的意蕴。在理论上 ,他们通过对机械宇宙论和人格主义的批判 ,扬弃了人与自然... 2 0世纪 60年代林恩·怀特引发的“生态学抗议”迫使基督教学者重新审视和阐释传统的经典教义 :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与救赎相一致等 ,并发掘其生态学方面的意蕴。在理论上 ,他们通过对机械宇宙论和人格主义的批判 ,扬弃了人与自然的二元论 ,论证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须有神学根据 ;在实践中 ,他们揭露了“生态正义”背后的社会不平等现实 ,提倡“教区生态”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环境伦理 生态学抗议 生态神学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对环境法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晓东 赵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法律与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 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将对法律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发起全面的挑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将对环境法产生重要影响。... 法律与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 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将对法律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发起全面的挑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将对环境法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法应以生态利益为本位。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应成为环境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