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主体性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平亮 万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6-177,共2页
文章认为非主体性因素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成绩评价到教学设施等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调查分析,从后现代教育语境对其成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学习 焦虑 非主体性因素 后现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主观性体育测试评价中非主体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树梅 孙庆祝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5,共3页
通过分析概化理论在要求动作质量的健美操测评中的运用,“挖掘”影响该测评的非主体因素,由此找到被试真实分数产生变异的误差源,通过对误差的控制,探讨主观性体育测试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 体育测试 评价 概化理论 非主体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的对象化本质和主体性特征
3
作者 朱宝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对象化 异化 非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 主体性特征 受动性 黑格尔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弘 陆瑶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8,共8页
由基金的信托本质和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可以得出清算的必要性,但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契约型私募基金清算问题缺乏关切。一旦遇到清算僵局,投资者损失往往难以确定,导致相关纠纷长期悬空。现有主要进路有三:以清算作为定损的唯一依据、不... 由基金的信托本质和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可以得出清算的必要性,但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契约型私募基金清算问题缺乏关切。一旦遇到清算僵局,投资者损失往往难以确定,导致相关纠纷长期悬空。现有主要进路有三:以清算作为定损的唯一依据、不经清算直接推定全损和第三方估值“代清算”。坚持清算作为定损的唯一依据与清算僵局的泛在之间存在深刻矛盾,立法真空之下的破局之道正是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借助《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或相关司法解释出台为契机,着眼于强制清算的启动、强制清算小组的组织、基金财产强制清算的程序安排与司法鉴定的选择性引入,并以强制清算作为前置程序的衍生诉讼与怠于清算和违法清算的公法规制作为补充救济途径。以既有的公司强制清算制度为基础,充分尊重基金财产独立性与非主体性等特征,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将沿着法治化轨道有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算僵局 基金财产独立性 基金财产非主体性 《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 强制清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群众”观念及其内在张力---“群众”概念两个层面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3,255,256,共14页
“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 “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对象性 非主体性 人民 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心中的历史遗产
6
作者 远志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52-54,共3页
一中华传统的巨大惯性中国意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差距,从而开始追赶世界列强的努力,起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太平大国时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便提出了一系列近代资本主义的主张。严复等人以西学启蒙中华,直至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而正... 一中华传统的巨大惯性中国意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差距,从而开始追赶世界列强的努力,起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太平大国时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便提出了一系列近代资本主义的主张。严复等人以西学启蒙中华,直至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而正是此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步入强国之林。当周恩来在1975年提出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时,尽管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迅猛变化,但仍是一幅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格局;而造成中国落后的历史背景却又整整拉长了一百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产 主体意识 价值目标 中国与世界 非主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化 资本主义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几个难点
7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41-41,共1页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远志明就我国民主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在谋求经济现代化的时候,却忽略政治民主化。目前,我们在改革中表现出经济上求快而政治上求稳的倾向。这种倾向表明了中国民主化所面临的复杂性。第二,大...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远志明就我国民主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在谋求经济现代化的时候,却忽略政治民主化。目前,我们在改革中表现出经济上求快而政治上求稳的倾向。这种倾向表明了中国民主化所面临的复杂性。第二,大多数群众渴望现代化,但不适应民主化。民主政体,应以公民的主体意识为基础。而我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形成的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的主体性很薄弱。时至今日,许多人的依赖思想、主体意识缺乏的状况仍然存在。在非主体性的人格面前,民主化建设的设想只能是停留在幻想上,或建设在沙难上。第三,有了民主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建设 民主化进程 主体意识 政治民主化 经济现代化 中国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 非主体性 民主政体 传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