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gue值的非个性化产品推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崔春生 苏白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3期63-66,共4页
在网络用户和网络产品急剧攀升的背景下,非个性化产品推荐成为一种很好的网络广告手段,已有的研究中,Vague集方法已被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了非个性化产品推荐的一般特征和优点;借助Vague值描述的产品,研究了特征... 在网络用户和网络产品急剧攀升的背景下,非个性化产品推荐成为一种很好的网络广告手段,已有的研究中,Vague集方法已被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了非个性化产品推荐的一般特征和优点;借助Vague值描述的产品,研究了特征值方法和"马太效应"记分函数方法运用于产品排序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在非个性化产品推荐中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个性化推荐 VAGUE值 特征值 “马太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与非个性化双耳房间脉冲响应的可听化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饶丹 吴硕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127,共5页
通过听音试验比较个性化和典型非个性化(KEMAR人工头)双耳房间脉冲响应(BRIR)在可听化质量上的差异,以探讨该差异能否被感知.首先在多媒体教室内测得6名真人受试者和一个KEMAR人工头的BRIR,并与多种声音素材卷积得到双耳试验信号.然后,... 通过听音试验比较个性化和典型非个性化(KEMAR人工头)双耳房间脉冲响应(BRIR)在可听化质量上的差异,以探讨该差异能否被感知.首先在多媒体教室内测得6名真人受试者和一个KEMAR人工头的BRIR,并与多种声音素材卷积得到双耳试验信号.然后,采用ABX主观比较方法对由受试者本人BRIR和KEMAR人工头BRIR分别合成的双耳信号进行试听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主要通过音色辨别两者的差异,4种试验信号的平均辨别正确率达到93%.这说明,个性化与非个性化BRIR的可听化差异是可被感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 非个性化 双耳房间脉冲响应 可听化 听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镜子——罗伯特·勃朗宁非个性化戏剧独白 被引量:5
3
作者 蒙雪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罗伯特.勃朗宁的非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艺术通过戏剧性独白的采用、诗歌题材的扩大,深入到人物心灵以同时展出多种情节的艺术手法使作者的声音隐退,只给读者呈现出对人类世界的客观描述,以给读者阐释诗歌的更大自由,以表明世界的多元,理解... 罗伯特.勃朗宁的非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艺术通过戏剧性独白的采用、诗歌题材的扩大,深入到人物心灵以同时展出多种情节的艺术手法使作者的声音隐退,只给读者呈现出对人类世界的客观描述,以给读者阐释诗歌的更大自由,以表明世界的多元,理解的相对性,追求中心与原旨的古典诠释理论的不可能。他的这种非个性化诗歌艺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学,成了20世纪广受青睐的写作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个性化 戏剧性独自 多元的 开放的社会 理解的相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漩涡主义”到“非个性化理论”——庞德、艾略特诗学思想比较
4
作者 戴毓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4-67,79,共5页
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 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题统摄诗歌,并追求东方式的诗歌境界。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提出以客观对应物融合感受和思想,通过物像构成复杂的象征体系,以情感逃避的方式体现人类普遍情感。面对破碎的现实世界,两者都试图在诗歌中重塑艺术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漩涡 非个性化 客观对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OPAC的非个性化图书推荐算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鼎杰 方世敏 《现代情报》 CSSCI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意义] OPAC书目检索系统用户处于非登录状态,系统无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个性化推荐算法难以发挥作用,有必要探索非个性化推荐算法。[方法/过程]首先提出基于图书语义相似度的图书推荐算法,通过构建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图书语义相似度... [目的/意义] OPAC书目检索系统用户处于非登录状态,系统无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个性化推荐算法难以发挥作用,有必要探索非个性化推荐算法。[方法/过程]首先提出基于图书语义相似度的图书推荐算法,通过构建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图书语义相似度,向读者推荐与当前浏览图书相似的图书;然后提出基于共借关系的图书推荐算法,向读者推荐借阅了当前浏览图书的读者还借阅过的其他图书;最后讨论了两种算法的融合策略。[结果/结论]选取10本图书作为推荐窗口,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真实借阅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推荐成功率为20%。每5名读者中有1名读者能在推荐列表中发现自己后续会借阅的图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C 图书推荐 非个性化推荐 高校图书馆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编辑的主体意识与非个性化角色意识
6
作者 王平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4期38-39,45,共3页
编辑主体不同于编辑、或编辑个体的概念,它是相对于编辑客体而言的。编辑客体则指编辑活动中所涉及的对象,如作者、文稿、出版物、读者等。离开了编辑客体,编辑主体也就无所谓其存在。因此,这里论述的编辑主体是始终以编辑客体的存在并... 编辑主体不同于编辑、或编辑个体的概念,它是相对于编辑客体而言的。编辑客体则指编辑活动中所涉及的对象,如作者、文稿、出版物、读者等。离开了编辑客体,编辑主体也就无所谓其存在。因此,这里论述的编辑主体是始终以编辑客体的存在并对其施以影响为前提。之所以要强调编辑的主体意识,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看法认为,编辑充其量只是个被动的文字匠,只需机械的、被动的活动,无需主动的创造精神。其实,编辑在实践中同样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既要受编辑客体的制约和影响,又能反作用于编辑客体,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编辑客体起某种主导和支配作用。一旦离开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忽视编辑的某种主导作用而谈编辑主体意识,既缺乏明确的内涵和针对性,也无实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主体意识 角色意识 非个性化 编辑客体 主观能动性 编辑个体 编辑活动 创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重大的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30,共9页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论的运用,将一个表面看来滑稽可笑的个人情爱问题转化为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重大的问题"的严肃思考。在一首貌似无情的"情歌"里,体现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心路历程 互文性 非个性化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蓝德娄与象征主义戏剧
8
作者 张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1,共5页
皮蓝德娄作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其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与象征主义戏剧理论主张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幻想"的创作思维模式、对"假面"理论的阐释和运用中。同时,其"形象→意念"的创作思... 皮蓝德娄作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其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与象征主义戏剧理论主张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幻想"的创作思维模式、对"假面"理论的阐释和运用中。同时,其"形象→意念"的创作思路对象征主义戏剧处理"意义和形象"之间关系时的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蓝德娄 象征主义 幻想 非个性化 现实舞台情境 假面 形象→意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情感特征提取及其降维方法综述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振焘 徐建平 +5 位作者 吴敏 曹卫华 陈略峰 丁学文 郝曼 谢桥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3-2851,共19页
情感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情感智能已成为当前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语音情感是人们相互情感交流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语音情感识别的研究中.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语音情... 情感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情感智能已成为当前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语音情感是人们相互情感交流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语音情感识别的研究中.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语音情感特征提取及降维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语音情感识别中常用的特征,将语音特征分为韵律特征、基于谱的特征等,并提出以个性化与非个性化的方式对语音情感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对其中广泛应用的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比较与分析,阐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最新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语音特征提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介绍了常用的语音情感特征降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特征降维方法时间复杂度,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当前语音情感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与难点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 情感特征提取 非个性化特征 特征分类 特征降维 情感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研究向何处去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弓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2期55-58,共4页
鲁迅研究向何处去秦弓十年前,鲁迅研究还是一门显学。究其原因,大致有:1.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亟须思想武器,而博大精深的鲁迅世界恰恰是储备精良的精神武库;2.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前驱,欲治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是... 鲁迅研究向何处去秦弓十年前,鲁迅研究还是一门显学。究其原因,大致有:1.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亟须思想武器,而博大精深的鲁迅世界恰恰是储备精良的精神武库;2.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前驱,欲治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基石33.十年动乱,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精神 鲁迅思想 专制主义 个性主义 非个性化 政治学范畴 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莎士比亚悖论的再思考
11
作者 张代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浪漫主义莎评充满了种种悖论:莎士比亚到底是主观诗人还是客观诗人?他的创作究竟是自觉的意识活动还是非自觉的无意识活动?对其戏剧的解读应该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还是进行意象分析?不同批评家在这些问题上往往持有截然相反的见解。然而,... 浪漫主义莎评充满了种种悖论:莎士比亚到底是主观诗人还是客观诗人?他的创作究竟是自觉的意识活动还是非自觉的无意识活动?对其戏剧的解读应该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还是进行意象分析?不同批评家在这些问题上往往持有截然相反的见解。然而,正是这些关于莎士比亚的悖论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理论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继承浪漫主义的批评遗产,丰富我们的文学理论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莎士比亚 非个性化 无意识 性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游风格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0-64,共5页
导游风格论陈永发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导游员也特别受到各方面的瞩目。由于旅游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享受、一份经历,导游员的气质、导游员的谈笑,也同名山胜水一起留在了旅游者的记忆深处。现代旅游的高质量、高品味的趋... 导游风格论陈永发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导游员也特别受到各方面的瞩目。由于旅游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享受、一份经历,导游员的气质、导游员的谈笑,也同名山胜水一起留在了旅游者的记忆深处。现代旅游的高质量、高品味的趋势越来越要求导游员有良好的人格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员 导游讲解 旅游者 非个性化 表述方式 自我提高 主体因素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审美趣味 导游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僚主义现象的产生及其恶性循环
13
作者 M.克罗齐尔 沈关宝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13,共3页
一、官僚主义现象的产生一个有计划的合作行动,只有在对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方式作出一系列规定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换言之,任何组织必须取得其成员的服从。不管这种服从是出于自愿还是强迫,也不论两者的比例孰多孰少,对组织管理者来说,... 一、官僚主义现象的产生一个有计划的合作行动,只有在对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方式作出一系列规定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换言之,任何组织必须取得其成员的服从。不管这种服从是出于自愿还是强迫,也不论两者的比例孰多孰少,对组织管理者来说,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管理者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去获得必要的服从。近两个世纪以来,获取服从的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组织的前身,其获得服从的手段是直接的、专横的压制。例如十八世纪那些具有远见的企业主几乎无一例外地可以与粗暴的压制专家划上等号。那时,组织这个字眼与奴役同义。加上那些狂热而又恐怖的宗教意识的从旁相助,人们不但在行为上受到限制,而且在心理上也倍受压抑,不能不去认同组织的目标。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合作行动 不确定性 集中化 官僚主义 恶性循环 非个性化 组织管理者 现代组织 首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风采神韵
14
作者 齐裕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3-57,64,共6页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演义》 非个性化 曹操 类型化人物 爱·摩·福斯特 封建统治者 刘备 人物塑造 性格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消“差生”称谓
15
作者 柳斌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共1页
取消“差生”称谓柳斌加强立法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以分划线,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可以升学、可以造就和不能升学、不能造就两部分,是不科学的... 取消“差生”称谓柳斌加强立法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以分划线,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可以升学、可以造就和不能升学、不能造就两部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道德的,最终可能导致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生” 教学内容和方法 非个性化 少年儿童 社会排斥 “后进生” 实施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分划线 初中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