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贞 邢笑雪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为了解决单一模态医学图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NSST将待融合的医学图像分解成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并利用区域能量加权(WLE)的方法对分解后的低频系数进行融合,使用区... 为了解决单一模态医学图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NSST将待融合的医学图像分解成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并利用区域能量加权(WLE)的方法对分解后的低频系数进行融合,使用区域能量和平均梯度加权的方法对分解后医学图像的高低频系数进行融合,采用NSST逆变换重建融合后的图像.选择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空间频率3个参数作为融合图像的客观评价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的融合结果比离散小波、轮廓波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等传统方法更好,计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多模态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区域能量加权 平均梯度 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方向信息测度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邢雅琼 王晓丹 +1 位作者 梁兵杰 秦卓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根据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 shearlet transform,NSST)在图像融合领域的优势和多聚焦图像的成像特点,将NSST运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在NSST变换域中,利用方向信息测度能够突出图像边缘纹理特征以及降低图像噪声,将其运用在高... 根据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 shearlet transform,NSST)在图像融合领域的优势和多聚焦图像的成像特点,将NSST运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在NSST变换域中,利用方向信息测度能够突出图像边缘纹理特征以及降低图像噪声,将其运用在高频子带系数的融合规则中,并对传统的低频融合策略进行改进,将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的融合图像进行NSST的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剪切波变换的融合策略,本文提出的图像融合方法提高了图像的融合质量,增加了图像的信息量,并能降低图像噪声,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方向信息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的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燕 范恩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2-20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首先,该方法对原始彩色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并利用Naka-Rushton视觉适应方法对变换图像进行了增强,然后根据Weber-Fechner对比定律来实现局部对比增强。最后,在更改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首先,该方法对原始彩色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并利用Naka-Rushton视觉适应方法对变换图像进行了增强,然后根据Weber-Fechner对比定律来实现局部对比增强。最后,在更改响应值之后逆向变换生成最终增强图像。对若干彩色图像进行了实验测试,在视觉分析和背景方差等方面,对提出方法与其他两种常用彩色图像增强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常用方法,提出方法的增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图像增强 Naka-Rushton Weber-Fech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元素分布与形貌信息融合方法在触头表面微观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华 赵培董 +2 位作者 赵正元 潘如政 胡康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331-3340,共10页
针对观察单模态图像难以对触头表面进行完整评价的问题,为将所有相关信息从多种模式有效部署到单个图像中,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元素分布与形貌信息融合方法。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 针对观察单模态图像难以对触头表面进行完整评价的问题,为将所有相关信息从多种模式有效部署到单个图像中,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元素分布与形貌信息融合方法。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记录的触头表面的元素分布与三维非接触式分析系统记录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首先在鲸鱼优化算法(WOA)的帮助下,采用基于B样条配准方法;其次应用一种新的加权能量融合规则,实现了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多模图像的融合;最后从融合触头图像中圈定出不同元素分布。通过融合结果,该文分析了触头材料转移和微观形貌,研究了触头表面元素分布,为分析触头表面结构变化、分析并定位表面聚集膜以及准确地计算接触电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器触头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下遥感图像融合 被引量:7
5
作者 熊璋玺 刘明亮 +1 位作者 郭擎 李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7,共8页
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后续图像处理效果以满足图像进一步应用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中基于区域清晰度加权和导向滤波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利用剪切波变换将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 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后续图像处理效果以满足图像进一步应用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中基于区域清晰度加权和导向滤波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利用剪切波变换将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与全色图像分别分解为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针对高低频子带的特点分别设计高低频子带融合规则;对融合系数取剪切波逆变换和亮度-色度-饱和度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与6种典型融合方法通过9种包含光谱和空间质量评价的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方面都达到了极好效果,在提升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有效的保留了光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多光谱图像 全色图像 区域清晰度加权 导向滤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曲率优化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高密度混合噪声去除算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满利 田子建 +1 位作者 桂伟峰 吴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220,共16页
为提高矿井混合噪声图像的可观测性,提出了基于高斯曲率优化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高密度混合噪声去除算法.使用局部高斯曲率优化混合噪声图像,抑制椒盐噪声对噪声分布的影响,使混合噪声分布近似为高斯噪声分布.使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 为提高矿井混合噪声图像的可观测性,提出了基于高斯曲率优化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高密度混合噪声去除算法.使用局部高斯曲率优化混合噪声图像,抑制椒盐噪声对噪声分布的影响,使混合噪声分布近似为高斯噪声分布.使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分解高斯曲率优化图像,实施自适应硬阈值收缩降噪,去除混合噪声中的高斯噪声成分.最后,迭代使用局部高斯曲率优化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降噪去除残余噪声,直至输出图像梯度能量满足停止条件.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构成的高密度混合噪声,且有效抑制了剪切波变换降噪引起的伪吉布斯现象,有效地降低了矿井图像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降噪 高斯曲率优化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混合噪声 阈值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汤韦 李景叶 +3 位作者 王建花 薄昕 耿伟恒 叶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1,I0002,I0003,共12页
常用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有相干体(描述波形相似性)、曲率体(表征构造应力引起的地层弯曲程度)、倾角体(刻画地层构造变化特征)等,但仅仅依靠单一属性很难准确地预测地下裂缝分布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参数... 常用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有相干体(描述波形相似性)、曲率体(表征构造应力引起的地层弯曲程度)、倾角体(刻画地层构造变化特征)等,但仅仅依靠单一属性很难准确地预测地下裂缝分布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NSST分解算法,将多种属性数据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将融合后的多尺度、多方向高、低频子带进行数据重构,得到最终的多属性融合结果,可进一步提取裂缝的轮廓及细节信息。具体步骤为:①提取描述相同尺度裂缝的多种地震属性(相干、曲率及倾角等属性),通过NSST将多种属性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其中高频子带包含更多的裂缝细节信息,低频子带可更好地刻画裂缝轮廓且具有丰富的能量信息。②对高频子带运用PA-PCNN模型进行融合,无需人工设置参数,得到更全面的高频数据;结合八邻域的改进拉普拉斯算子加权和与局部能量加权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使低频数据更好地保留细节及能量信息,以得到丰富的低频数据。③通过逆NSST方法有效地完成属性融合裂缝预测。运用所提方法对M区属性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结果,证明基于NSST—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预测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脉冲偶合神经网络 自适应参数 属性融合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低秩分解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视频图像去雪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云鹏 周浦城 薛模根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7-954,共8页
在雪天条件下,雪花会对视频监控系统造成遮挡,使部分重要景物信息无法被捕获,严重降低获取的视频图像质量,对后续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高级图像处理造成强烈干扰。现有视频图像去雪方法普遍存在去雪效果不稳定,运算耗时长等缺陷。针对该问题... 在雪天条件下,雪花会对视频监控系统造成遮挡,使部分重要景物信息无法被捕获,严重降低获取的视频图像质量,对后续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高级图像处理造成强烈干扰。现有视频图像去雪方法普遍存在去雪效果不稳定,运算耗时长等缺陷。针对该问题,首先利用张量能充分挖掘视频图像中蕴含的空间位置信息的优势,通过张量低秩分解模型与三维全变分正则化相结合,将受到雪花污染的监控视频分解为静态背景层和运动前景层;然后,采用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将运动前景层进一步分解为运动物体层和雪层;最后,将静态背景层和运动物体层进行重构,得到最终去雪后的视频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视频图像中的雪花干扰,清晰保留景物边缘信息,在处理效果和运算效率上均优于现有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低秩分解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视频去雪 数学形态学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三变量模型图像去噪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满红 刘卫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53,共9页
结合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三变量阈值滤波和多分辨引导滤波,本文提出一种去除高斯白噪声的图像去噪的有效方法。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中,以三变量非高斯模型对方向带通子带系数间相关性进行建模,采用最大后验估计理论推导出三变量收... 结合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三变量阈值滤波和多分辨引导滤波,本文提出一种去除高斯白噪声的图像去噪的有效方法。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中,以三变量非高斯模型对方向带通子带系数间相关性进行建模,采用最大后验估计理论推导出三变量收缩阈值函数。此外,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多分辨引导滤波进行平滑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噪声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去噪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同时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信息,与其他滤波算法相比,该去噪算法可得到更高的客观数据及更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三变量非高斯模型 引导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傅瑶 孙雪晨 +3 位作者 薛旭成 韩诚山 赵运隆 曲利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4,共6页
为了同时改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提高遥感图像信息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融合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进行HIS变换,获取其亮度分量;分别对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非... 为了同时改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提高遥感图像信息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融合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进行HIS变换,获取其亮度分量;分别对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获取其高低频系数;采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算法和加权融合对高低频系数进行选取;最后,经过逆HIS变换和逆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获得最终融合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融合方法处理后遥感图像的光谱失真少,信息量和清晰度都优于其他传统遥感图像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下采样小波变换红外光谱数据去噪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宗靖国 秦翰林 +3 位作者 何国经 袁胜春 刘德连 赵小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5-1109,共5页
为了降低噪声对实测红外光谱信号的影响,引入了一种非下采样小波变换的红外光谱数据去噪方法。采用非下采样小波变换对原始光谱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信号的多尺度细节特征;根据光谱信号和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通过应用变分偏微分... 为了降低噪声对实测红外光谱信号的影响,引入了一种非下采样小波变换的红外光谱数据去噪方法。采用非下采样小波变换对原始光谱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信号的多尺度细节特征;根据光谱信号和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通过应用变分偏微分方程方法调整分解后的各子带系数;重构各子带就可以将原始光谱信号中真实信号和噪声分离,从而达到剔除噪声的目的。通过两组实验对比传统小波和该方法针对红外光谱数据的消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非下采样小波变换在红外光谱数据去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噪声,很好地保持信号的形状,并且均方误差较小;在实际的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数据 光谱去噪 非下采样变换 变分偏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直觉模糊集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25
12
作者 蔡怀宇 卓励然 +2 位作者 朱攀 黄战华 武晓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9-228,共10页
针对传统图像融合方法造成的边缘模糊、细节损失、图像对比度与清晰度容易降低等问题,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区域对比度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将源图像分解,分别得到源图... 针对传统图像融合方法造成的边缘模糊、细节损失、图像对比度与清晰度容易降低等问题,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区域对比度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将源图像分解,分别得到源图像的高频和低频成分.其次,利用直觉模糊集灵活准确描述模糊概念的特性,构建双高斯隶属函数对低频成分进行融合;利用区域对比度详细描述图像纹理信息的特点,采用多区域特征对比度结合距离分析的融合规则,对高频成分进行融合.最后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图像对比度,保留了源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信息,且得到的融合结果具有更优的客观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直觉模糊集 区域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域多聚焦图像融合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帅奇 王洁 +3 位作者 安彦玲 李子奇 胡绍海 王文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1,共6页
结合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时频分离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域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NSST分解,其次对分解的低... 结合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时频分离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域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NSST分解,其次对分解的低频系数进行基于CNN的融合策略.最后对分解的高频系数进行基于向导滤波(guided filtering,GF)的改进加权的拉普拉斯能量和(improved weighted sum of Laplace energy,IWSML)模取大融合策略,然后将根据不同融合规则融合后的频率系数进行NSST反变化获取输出的清晰目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利于人眼接受的视觉效果图,且有效地提高了融合图像的客观性能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多聚焦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向导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7
14
作者 殷明 段普宏 +1 位作者 褚标 梁翔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3-177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根据高低频系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改进的稀疏表示(ISR)的融合规则用于低频子带;然后将改进的空间频率作为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外部输入,提出基于自适应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2APCNN)的融合策略用于高频子带。最后通过NSDTCT逆变换获得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客观指标和视觉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图像融合的方法。与传统的NSCT-SR方法相比,实验的两组图像中4个客观指标:互信息(MI)、边缘信息保留量QAB/F,平均梯度(AG)和标准差(SD)分别提高了9.89%、6.39%、104.64%、55.09%和9.53%、17.77%、95.66%、5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变换 稀疏表示 自适应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形态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中子/X射线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贺林峰 张晓敏 +4 位作者 武梅梅 林强 袁石磊 刘晓光 杨民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2-674,共13页
由于中子与X射线的成像特性存在很好的互补性,将这两种成像模式下的DR(Digital Radiography)图像进行融合,可以丰富图像细节的信息量。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简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域中子/X射线图像融合算法... 由于中子与X射线的成像特性存在很好的互补性,将这两种成像模式下的DR(Digital Radiography)图像进行融合,可以丰富图像细节的信息量。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简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域中子/X射线图像融合算法,所提出的方法通过NSCT算法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有效地保留了各层信息,使得融合图像展现出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同时,为了更好地保留源图像的信息,本研究对图像的不同频带分别采用取平均、绝对值取大和结合PCNN系数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通过选取结构较为复杂的石英表、机械表以及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U盘进行中子与X射线图像采集,并利用多种客观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基于小波变换融合、拉普拉斯变换融合、NSCT融合、NSCT-PCNN融合、Zhu的方法以及本文提出的方法生成中子与X射线融合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融合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融合效果,获得清晰的目标信息,提高了图像对比度,同时保留丰富的细节信息,在客观评价标准和视觉效果上均优于其他典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中子图像 X射线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PET/CT像素级融合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惠玲 周涛 +2 位作者 王惠群 夏勇 师宏斌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7-895,共9页
Piella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框架包括4种融合规则的构造方法,围绕该框架下的第1种融合规则提出了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压缩感知的PET/CT像素级融合算法。首先,对已配准的PET和CT源图像进行NSCT变换;然后,为突出低频图像的病灶部位... Piella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框架包括4种融合规则的构造方法,围绕该框架下的第1种融合规则提出了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压缩感知的PET/CT像素级融合算法。首先,对已配准的PET和CT源图像进行NSCT变换;然后,为突出低频图像的病灶部位,采用对特征和区域敏感性更高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融合规则;其次,选择高斯随机矩阵对高频子带进行压缩采样得到测量值,基于Piella融合框架以高频子带分块计算的直方图距离作为匹配测度,以高频子带的区域能量作为活性测度,用匹配测度和活性测度构造出自适应的决策模型计算融合因子d,根据融合因子对高频测量值进行融合,再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重构出高频融合图像;再次,对融合后的低频图像和重构后的高频图像同时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最后,进行了融合算法比较、活性测度比较和匹配测度比较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更好地呈现病灶信息,从主观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均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 压缩感知 Piella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的基于稀疏表示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春晖 郭蕴霆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3-1780,共8页
为了提高图像融合的效率和质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4方向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该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快速NSCT分解,生成一系列低通和高通子带。对于低频子带,利用自适应生成的DCT过完备字典进行快速的... 为了提高图像融合的效率和质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4方向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该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快速NSCT分解,生成一系列低通和高通子带。对于低频子带,利用自适应生成的DCT过完备字典进行快速的4方向稀疏表示和系数融合;对于高频子带,则利用高斯加权区域能量最大的融合规则进行系数融合。快速NSCT将传统NSCT的树形滤波结构转变为多通道滤波结构,能成倍提高分解效率;快速的稀疏融合则抛弃了传统的滑动窗口方法,以水平、垂直、对角线4个方向进行稀疏表示和稀疏融合,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算法能在不影响融合质量的条件下将算法效率提高近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稀疏表示 快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方向性的非下采样剪切波水印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健 范帅帅 +1 位作者 徐文胜 张婉如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67,共5页
为解决水印算法中不可见性与鲁棒性不可兼顾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非下采样剪切波数字水印算法。对图像使用剪切波变换,变换后选取最强纹理方向性的子带作为水印的嵌入位置,利用奇异值分解实现水印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相... 为解决水印算法中不可见性与鲁棒性不可兼顾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非下采样剪切波数字水印算法。对图像使用剪切波变换,变换后选取最强纹理方向性的子带作为水印的嵌入位置,利用奇异值分解实现水印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相似性达到0.99以上,含水印图像在经过不同形式的攻击后,水印能够较好地被提取出来,且归一化相关系数平均值达到0.98,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纹理方向性 非下采样剪切变换 奇异值分解 鲁棒性 不可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的小波纹理特征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圆 韩鸿毅 +2 位作者 孙燕北 梁志刚 郭秀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的小波纹理特征在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中分别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小波纹理参数,对高维纹理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等... 目的观察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的小波纹理特征在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中分别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小波纹理参数,对高维纹理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等方法进行降维。对降维后的纹理参数分别构建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支持向量机分类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NSDTCT方法,基于经Lasso降维且自变量数目较少的纹理参数构建的诊断模型分类效果最好,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98.37%,AUC为1.00;采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基于全部提取纹理参数构建的模型分类效果最好,诊断准确率为56.05%,AUC为0.73;2个模型的ROC曲线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30,P<0.001)。结论基于NSDTCT的纹理分析方法对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变换 肺肿瘤 支持向量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像纹理连续性的4f系统图像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域降噪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鑫 田逢春 +1 位作者 陈建军 姬艳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8-755,共8页
4f系统同时具有噪声和低通特性,为实现对其输出图像降噪的同时保护图像细节,提出一种结合图像纹理连续性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域去噪方法。在传统NSCT域硬阈值去噪方法基础上,首先,对高频子带图像用一个衰减的阈值去除小幅值的噪声... 4f系统同时具有噪声和低通特性,为实现对其输出图像降噪的同时保护图像细节,提出一种结合图像纹理连续性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域去噪方法。在传统NSCT域硬阈值去噪方法基础上,首先,对高频子带图像用一个衰减的阈值去除小幅值的噪声点,以更多地保护图像细节并凸显剩下的大幅值噪声点的孤立性。然后,利用图像细节纹理连续性分布和剩下的大幅值噪声点孤立分布的区别分离余下的图像细节和噪声点,进一步实现去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了0.5~1dB,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提高了3%~5%,因此能更好地保护图像细节,视觉边缘效果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非下采样轮廓变换 图像去噪 4f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