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其他6个ECMO中心因AFM接受VA-ECMO治疗的患儿125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RAR截断值,并分为RAR<0.38组和RAR≥0.38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RAR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研究期间36例(28.8%)患儿发生院内死亡。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RAR每增加1个标准差,院内死亡风险增加93%(OR=1.93,95%CI:1.1~3.39,P=0.022)。与RAR<0.38组相比,RAR≥0.38的院内风险增加6.5倍(OR=7.5,95%CI:1.85~30.32,P=0.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RAR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nonlinear=0.325)。亚组分析发现,性别与RAR在评估院内死亡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AR升高与AFM患儿VA-ECMO院内死亡高风险相关,提示RAR可能是临床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及预测脱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12例、失败组6例;对比2组ECMO支持第1天、脱机前...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及预测脱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12例、失败组6例;对比2组ECMO支持第1天、脱机前1天及脱机即刻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主动脉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AV-V_(max))、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收缩期二尖瓣环侧壁位点运动速度(TDI lat s')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间隔壁位点运动速度(e'),计算E/e';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应变率(LVGLSR)。结果脱机前1天,成功组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明显高于失败组(P均<0.05),ECMO流量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显著高于、ECMO流量低于ECMO支持第1天(P均<0.05);脱机即刻LVEF、TDI lat s'、VTI及LVGLS较脱机前1天进一步增高(P均<0.05)。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和LVGLS预测成功脱机的AUC分别为0.926、0.917、0.861、0.944和0.981,截值分别为34.50%、9.40 cm、5.50 cm/s、-6.75%和85.00 cm/s时,敏感度分别为88.90%、88.90%、77.80%、100%和88.90%,特异度分别为83.30%、83.30%、83.30%、83.30%和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监测接受ECMO支持患者,对评估ECMO疗效、选择脱机时机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ECMO的适应证及不同年龄段应用的患者分析总结,对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VA-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转归差异。结果:307例患者中,177例(57.7%)为成年患者,男性211例(68.7%),平均VA-ECMO辅助时间为(119.2±72.7)h,209例(68.4%)成功脱机,158例(51.5%)恢复后顺利出院。VA-ECMO机械辅助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不全(51.1%)、肺部感染(36.8%)和出血(30.2%)。联合应用IABP者较不用IABP者VA-ECMO辅助时间未能缩短,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1.5 h vs.158.6 h,P=0.013)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119.0 h vs.153.2 h,P=0.002)明显缩短,急性肾功能不全(40.0%vs.64.0%,P=0.035)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6%vs.24.0%,P=0.044)明显降低。在术中建立VA-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较ICU床旁建立VA-ECMO者脱机率(77.8%vs.57.9%)和出院后30 d生存率(66.0%vs.35.2%)更高(P均<0.05),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37.0%vs.66.9%,P<0.05)。结论:VA-ECMO可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出现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IABP搏动性血流对于VA-ECMO辅助过程中外周器官灌注有积极作用,早期及时应用VA-ECMO有助于获得更优的短期辅助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其他6个ECMO中心因AFM接受VA-ECMO治疗的患儿125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RAR截断值,并分为RAR<0.38组和RAR≥0.38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RAR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研究期间36例(28.8%)患儿发生院内死亡。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RAR每增加1个标准差,院内死亡风险增加93%(OR=1.93,95%CI:1.1~3.39,P=0.022)。与RAR<0.38组相比,RAR≥0.38的院内风险增加6.5倍(OR=7.5,95%CI:1.85~30.32,P=0.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RAR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nonlinear=0.325)。亚组分析发现,性别与RAR在评估院内死亡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AR升高与AFM患儿VA-ECMO院内死亡高风险相关,提示RAR可能是临床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文摘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治疗可逆性心肺衰竭危重患儿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然而使用ECMO的患者病死率与ECMO并发症息息相关,特别是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等,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成为ECMO成功与否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ECMO(venoarterial-ECMO,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行VA-ECMO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患者病死例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例患儿中,18例(47.4%)发生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感染组),包括7例血液感染和11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6株,88.9%),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与非感染组(20例)相比,感染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及VA-ECMO辅助时间较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OR=1.012,95%CI:1.002~1.022;P=0.021)是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存活出院例数少于非感染组(1 vs 1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是儿童心脏术后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可能会降低患儿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否发生VA-ECMO相关院内感染影响患儿存活出院的例数。
文摘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及预测脱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12例、失败组6例;对比2组ECMO支持第1天、脱机前1天及脱机即刻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主动脉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AV-V_(max))、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收缩期二尖瓣环侧壁位点运动速度(TDI lat s')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间隔壁位点运动速度(e'),计算E/e';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应变率(LVGLSR)。结果脱机前1天,成功组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明显高于失败组(P均<0.05),ECMO流量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显著高于、ECMO流量低于ECMO支持第1天(P均<0.05);脱机即刻LVEF、TDI lat s'、VTI及LVGLS较脱机前1天进一步增高(P均<0.05)。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和LVGLS预测成功脱机的AUC分别为0.926、0.917、0.861、0.944和0.981,截值分别为34.50%、9.40 cm、5.50 cm/s、-6.75%和85.00 cm/s时,敏感度分别为88.90%、88.90%、77.80%、100%和88.90%,特异度分别为83.30%、83.30%、83.30%、83.30%和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监测接受ECMO支持患者,对评估ECMO疗效、选择脱机时机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文摘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ECMO的适应证及不同年龄段应用的患者分析总结,对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VA-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转归差异。结果:307例患者中,177例(57.7%)为成年患者,男性211例(68.7%),平均VA-ECMO辅助时间为(119.2±72.7)h,209例(68.4%)成功脱机,158例(51.5%)恢复后顺利出院。VA-ECMO机械辅助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不全(51.1%)、肺部感染(36.8%)和出血(30.2%)。联合应用IABP者较不用IABP者VA-ECMO辅助时间未能缩短,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1.5 h vs.158.6 h,P=0.013)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119.0 h vs.153.2 h,P=0.002)明显缩短,急性肾功能不全(40.0%vs.64.0%,P=0.035)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6%vs.24.0%,P=0.044)明显降低。在术中建立VA-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较ICU床旁建立VA-ECMO者脱机率(77.8%vs.57.9%)和出院后30 d生存率(66.0%vs.35.2%)更高(P均<0.05),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37.0%vs.66.9%,P<0.05)。结论:VA-ECMO可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出现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IABP搏动性血流对于VA-ECMO辅助过程中外周器官灌注有积极作用,早期及时应用VA-ECMO有助于获得更优的短期辅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