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的适宜时机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廖景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1~4 d者设为早期组,共53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5~7 d者设为中期组,共54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8~10 d者设为晚期组,共56例。对比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初次IVIG无反应情况、住院天数和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改善,其中CD4^(+)T、CD4^(+)T/CD8^(+)T和CD19^(+)T水平降低,而CD3^(+)T、CD8^(+)T和NK水平升高;生物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三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物标志物、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组与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有最优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及最短的住院天数。结论: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发病后5 d内使用IVIG免疫功能恢复最佳,降低炎症和蛋白标志物水平最优,还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有最低的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最少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并发症,可能是适宜使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治疗 适宜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