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的比较
1
作者 朱利思 汤曼力 +3 位作者 谭杰 胡露红 肖欢 张严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7-41,共5页
目的 比较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创伤血栓评分系统(TESS)、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AUTAR)、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科学选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提供参... 目的 比较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创伤血栓评分系统(TESS)、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AUTAR)、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科学选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318例住院创伤患者,应用RAPT、TESS、AUTAR、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计算各评分表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RAPT、TESS、AUTAR、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60、0.653、0.57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5、6.5、15.5、9.5分;灵敏度分别为88.7%、84.9%、57.7%、65.1%;特异度分别为70.3%、74.1%、75.5%、47.2%。结论 RAPT、TESS、AUTAR、Caprini评估工具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其中TESS用于创伤患者的预测效力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 创伤血栓评分系统 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预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春风 邱皓 +3 位作者 王群波 李波 卢旻鹏 屈一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81-2584,共4页
目的评估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髋/膝关节术后疑似下肢DVT患者195例,根据Wells评分分为高风险(Wells评分>1分)、低风险(Wells评分≤... 目的评估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髋/膝关节术后疑似下肢DVT患者195例,根据Wells评分分为高风险(Wells评分>1分)、低风险(Wells评分≤1分);D-二聚体>500μg/L为阳性;以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计算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DV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95例患者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7例(19.0%),排除下肢DVT 158例(81.0%)。195例患者中,高风险52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2例;低风险143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5例。195例患者中,D-二聚体检查阳性56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1例;D-二聚体检查阴性139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6例。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DVT 49例(Wells评分高风险且D-二聚体检查阳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2例;可能为下肢DVT 9例(Wells评分低风险,D-二聚体检查阳性或者Wells评分高风险,D-二聚体检查阴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4例;排除下肢DVT 137例(Wells评分低风险且D-二聚体检查阴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1例。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65.3%、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排除下肢DVT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WELLS评分 D-二聚体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酥雯 袁洪新 +6 位作者 袁鹏 岳天华 鲍柏军 纪易斐 江枫 赵辉 肖明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下肢DVT组和伴非高危PTE组。分析两组患者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阳性比例、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诊断伴非高危PTE风险的价值。结果入组475例患者中单纯下肢DVT组346例(72.8%),伴非高危PTE组129例(27.2%)。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3(95%CI=0.497~0.610)、0.724(95%CI=0.670~0.779)、0.698(95%CI=0.645~0.750)、0.751(95%CI=0.701~0.802)、0.727(95%CI=0.678~0.777)。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AUC均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AUC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结论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症 WELLS评分 修正Geneva评分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Ⅺ水平及其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海军 李荣华 +4 位作者 陈国平 王丽 侯军 程小康 于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Ⅺ(FⅪ)水平及其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22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随访3年,研究组最终纳入197例,根据限制性立方...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Ⅺ(FⅪ)水平及其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22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随访3年,研究组最终纳入197例,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结果将研究组分为低水平组94例(FⅪ<10.3 U/L),中水平组52例(FⅪ10.3~12.1 U/L)和高水平组51例(FⅪ>12.1 U/L)。研究组于抗凝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血浆中FⅪ水平并比较;采用Cox模型分析FⅪ对DVT复发的影响,RCS分析DVT复发与FⅪ水平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FⅪ水平DVT的复发风险,并对研究组进行3年的随访。结果研究组F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有33例(16.75%)患者出现DVT复发,调整性别、年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Ⅺ水平是DVT复发的风险因素(P<0.05)。将FⅪ水平设置为三分位数,计算调整后的风险比,结果显示,FⅪ<10.3 U/L的患者,FⅪ平均值为9.2 U/L,风险比为0.82(95%CI:0.673~0.984);FⅪ10.3~12.1 U/L的患者,FⅪ平均值为11.4 U/L,风险比为1.04(95%CI:0.813~1.432);FⅪ>12.1 U/L的患者,FⅪ平均值为13.8 U/L,风险比为1.38(95%CI:0.921~1.563)。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组复发风险为28.62%(95%CI:25.633~31.609),中水平组复发风险为30.10%(95%CI:27.594~32.606),高水平组复发风险为38.06%(95%CI:34.306~41.371),3组之间显著相关(χ^(2)=6.631,P=0.036)。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DVT患者血浆中FⅪ呈现高水平状态;随着FⅪ水平上升,患者DVT复发风险增高,可将10.3 U/L和12.1 U/L FⅪ水平节点作为DVT复发率明显升高的参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因子Ⅺ 复发 数据相关性 比例危险度模型 下肢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春桃 李贤秋 +2 位作者 甘佩灵 潘潇 周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9-1835,共7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血栓(PVT)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PVT患者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 目的分析门静脉血栓(PVT)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PVT患者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组及非PVT组各44例。满足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出血情况,并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SM前后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非PVT组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率明显低于PVT组(P<0.001),PSM后结果与PSM前一致(P=0.028)。PSM前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PVT(HR=2.944,95%CI:1.364~6.441,P=0.007)和MELD评分≥15(HR=3.531,95%CI:1.630~7.650,P=0.001)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SM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HR=3.312,95%CI:1.049~10.457,P=0.041)。结论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倾向性评分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