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机械导管溶栓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正佐 王兵 +2 位作者 牛晓阳 王岭 郑浩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评价药物-机械导管溶栓(pharmacomechanic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PCDT联合Venovo(Bard)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目的评价药物-机械导管溶栓(pharmacomechanic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PCDT联合Venovo(Bard)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PCDT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IVCS伴急性下肢DVT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下肢周径差及术后血栓清除率。于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并检查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靶病变血栓均达到完全清除(清除率>95%),同期植入Venovo髂静脉支架23枚。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支架发生移位、断裂或脱落等情况,无死亡病例。23例患者下肢患-健侧周径差(大腿、小腿)分别由术前(5.59±0.93)cm、(3.52±0.85)cm下降为术后(1.43±0.68)cm、(1.41±0.7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6个月时VCSS较术前显著降低(5.4±1.1 vs 8.0±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个月时一期通畅率为95.7%(22/23),手术再干预率为4.3%。结论应用PCDT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IVCS伴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机械导管溶栓 静脉支架置入术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骆广义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使用药物组合的不同分别将3组分为两个亚组: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将158例术后发生LDVT的患者亦分为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结果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两个亚组间比较,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158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药物对急性期LDVT患者治疗效果最好,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于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观测下使用常规剂量溶栓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自由词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斌 金辉 孙嘉智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应用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尿激酶和 /或东菱精纯克栓酶静脉滴注溶栓 ,配合复方丹参液 ,三七丹参片 ,阿司匹林等抗凝 ,巩固疗效。结果 :治愈 5例 ,显效 9例 ,进步 1例。结论 :应用上述方法 ... 目的 :应用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尿激酶和 /或东菱精纯克栓酶静脉滴注溶栓 ,配合复方丹参液 ,三七丹参片 ,阿司匹林等抗凝 ,巩固疗效。结果 :治愈 5例 ,显效 9例 ,进步 1例。结论 :应用上述方法 ,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出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 溶栓疗法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5
作者 徐振 何浩 +5 位作者 许莺歌 闫磊 张松 朱明 吴垠垠 水少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院时mRS评分低于抗凝组(P<0.05)。出院时(84.85%vs.59.38%)、出院后6个月(87.88%vs.65.63%)及12个月(93.94%vs.75.00%),联合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抗凝组(P均<0.05)。出院时联合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抗凝组(100%vs.75.00%,P<0.05)。截至随访末,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18.75%,P>0.05)。结论对于重症CVT患者,相比单纯抗凝,以抗凝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颅内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浩 祖茂衡 +6 位作者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刘洪涛 陈雪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髂股DVT患者(右侧4例,左侧43例)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插管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3例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对髂静脉明显狭...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髂股DVT患者(右侧4例,左侧43例)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插管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3例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对髂静脉明显狭窄者采用PTA(m=26)或PTA及支架置入治疗(n=7).结果47例患者皆溶栓导管放置成功,插管成功率为100%.溶栓治疗24 h有效率为93.62%(44/47),48 h有效率为100%,血栓明显溶解率达80.85%(38/47).47例患者随访4~17个月(平均6.9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者35例,部分改善者8例,复发4例.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经颈静脉途径行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DVT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溶栓疗法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或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永珍 王殿洪 +5 位作者 徐善才 李敬文 李国忠 王琳玺 徐坤 史怀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28-430,共3页
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中,自发性颅内出血占30%~40%[1]。对CVST合并脑出血的处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难度。我们对4例CVST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 脑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侯旭晖 尹健 +2 位作者 杨松柏 张静菊 王田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给予CDT,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率为(52.6±14.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完成随访11例(随访率为52.4%),随访时间6~12个月,其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DVT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63.4±12.9)%,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81.8%。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效果良好,且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亮 张希全 +2 位作者 孙业全 王义平 潘晶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资料与方法 35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06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混合型251例,采用Fogarty球囊拉栓及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资料与方法 35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06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混合型251例,采用Fogarty球囊拉栓及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14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状和支架置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术后造影观察静脉通畅情况;比较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出院后3、6、12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357/357);患侧髂、股、腘静脉阻塞血管完全开通,术后1~3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为89.64%(320/35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分别为(1.56±0.45)cm、(0.94±0.39)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19.67,P<0.001);345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6.67%(23/345)、2.32%(8/345),无一例发生溃疡;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89.56%(309/345)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临床总有效率为98.55%(340/345)。结论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急性病 放射学 介入性 支架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树伟 郭喜田 +1 位作者 王大伟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经健侧入路的导丝,将其拖至左侧股静脉内,建立右-左股静脉通道,然后沿此通道辅以其他介入手段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使用导丝"抓捕"技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疗效优30例(83.3%),良4例(11.1%),中2例(5.6%),总有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为94.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导丝"抓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左髂总静脉闭塞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解疗法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为民 傅宏 +2 位作者 周松 马妙发 王元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应用效果,摸索其治疗规律。方法:对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经患肢静脉给予rtPA总量50~100mg,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应用效果,摸索其治疗规律。方法:对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经患肢静脉给予rtPA总量50~100mg,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血管多普勒彩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症状、体征均获缓解,DSA或血管多普勒彩超示血栓形成相关血管再通。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R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强 程英升 王永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超声加速溶栓 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 机械清除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3 位作者 范春瑛 陈亮 楼文胜 苏浩波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 ,双下肢周径差 <1cm ,下肢活动正常。结论 :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静脉 介入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5
14
作者 岳炫烨 秦碧勇 +5 位作者 周少华 张正洪 叶飞 张迎春 庄凤娟 席刚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血管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相结合、静脉溶栓与静脉内机械碎栓相结合。术后积极消除病因,抗凝治疗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血管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相结合、静脉溶栓与静脉内机械碎栓相结合。术后积极消除病因,抗凝治疗3~6个月。结果:6例患者经治5例痊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病情危重者溶栓效果不佳死亡。4例DSA示浅表静脉扩张消失,静脉窦显影正常,1例浅表静脉扩张明显改善,静脉窦显影基本正常。结论: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神经科学联盟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娟 陈玉萍 魏东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74-778,共5页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目前临床上CVT的治疗措施主要有:(1)抗凝,包括静脉用肝素(根据剂量调整)或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根据体重调...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目前临床上CVT的治疗措施主要有:(1)抗凝,包括静脉用肝素(根据剂量调整)或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根据体重调整);(2)溶栓治疗;(3)对症治疗:包括抗癫治疗和降低颅高压。欧洲神经科学联盟(EFNS)专家组查阅了MEDLIN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相关文献,提出了CVT治疗方案。对于目前仍缺乏证据的方面,专家组在指南中清楚的陈述了依据临床实践作出的指导意见:(1)没有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CVT患者应该给予皮下低分子肝素或静脉使用肝素治疗。(2)CVT伴随的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3)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最佳持续时间目前尚不确定。如果CVT继发于短暂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药可给3个月,先天性CVT和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给6~12个月。对于发生两次以上CVT患者及具有明显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者,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4)目前仍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CVT患者需采用全身性或局部溶栓治疗。对于重症、病情不断恶化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主张使用溶栓治疗。(5)对于严重CVT患者,颅高压明显,一般治疗效果不满意者,抗水肿治疗(包括过度换气、渗透性利尿和部分颅骨切除术)可作为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肝素 治疗 预后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聪 邓超频 +3 位作者 陈大荣 艾鹏 王继生 周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药物抗凝溶栓治疗29例,手术取栓综合治疗14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3~12个...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药物抗凝溶栓治疗29例,手术取栓综合治疗14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3~12个月,18例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未遗留DVT后综合征。药物治疗21例遗留不同程度的DVT后综合征。手术治疗4例遗留肢体肿胀、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改变。结论:手术配合肢体加压、溶栓、抗凝等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效果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易婷玉 吴燕敏 +5 位作者 林定来 林晓晖 潘志南 陈荣城 郑秀芬 陈文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1-319,共9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CVST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状态,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MR静脉成像(MRV)、DSA。3例患者均使用6 F 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且溶栓抽栓术前均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2次/d,抗凝治疗1~7 d。对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破裂致颅内出血、穿刺点假性动脉瘤。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头部MRV+增强MR,采用改良心肌梗死溶栓(mTIMI)分级对静脉窦再通程度进行评估,mTIMI分级2级表示部分再通,mTIMI分级3级表示完全再通,以mTIMI分级≥2级为成功再通。术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以“血管内治疗”“流变溶栓抽栓术”“脑静脉窦血栓”为中文主题词,在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以“Angiojet Rheolytic Thrombectomy”“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rapy”为英文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结果3例均完成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术后造影显示脑静脉窦显影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从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到达靶静脉窦至静脉窦再通时间为28~56 min,中位时间为30 min;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患者于术后2周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MRV提示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术后90 d,2例患者mRS评分为0分,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PubMed检索到16篇文献,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未搜索到相关报道。16篇文献中共67例CVST患者接受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结论初步应用分析显示,可尝试将6 F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作为CVST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方法。由于样本量较少,缺少长期随访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流变溶栓 血栓形成 颅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护理实践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玲芳 段鹏飞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收集206例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与术前访谈、手术器材...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收集206例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与术前访谈、手术器材及药品准备、手术配合、生命体征的观察、疼痛和体位变动护理、特殊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后处置及交接。结果 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血栓清除评价:Ⅰ级9例,Ⅱ级82例,Ⅲ级115例。48例患者术中感觉不适主要为患肢胀痛、胸闷、心悸。12例高血压、5例低血压、6例窦性心动过速、145例血红蛋白尿患者,经及时护理干预后均缓解。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均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无失血过多、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与高效而细致的术中配合是AngioJet血栓清除术安全、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雅 赵成鹏 +2 位作者 杨军 马从乾 周晓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4-96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玉华 陈红兵 +6 位作者 余剑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819-822,共4页
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 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未成年人为6.7/100万,其中43%为新生儿,成人为(2~5)/100万,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ISCVT)报告624例罹患CVST的患者中年龄<50岁的有487例(78%).女性产褥期CVST发生率较高,可达100/100万,约占所有CVST的5%~20%.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应值得重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病例数少,难于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所用证据文献多为回顾性分析结果或病例报告,证据级别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抗凝药物 血管内治疗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