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静脉留置管留置引流大量心包积液8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艳萍 胡代军 +2 位作者 沙敏 夏跃波 崔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97-397,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留置管 引流 大量心包积液 临床应用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静脉留置针滴液穿刺法在高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彭丽丽 闫雅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研究负压静脉留置针滴液穿刺法在高龄老年病人血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高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使用常规静脉留置... 目的:研究负压静脉留置针滴液穿刺法在高龄老年病人血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高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使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使用负压静脉留置针滴液穿刺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病人的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穿刺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静脉留置针滴液穿刺法可以有效提高高龄老年病人高难度血管的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高龄 静脉 穿刺成功率 时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循证护理实践
3
作者 刘小玉 杨芹 +3 位作者 李凤婷 贾红艳 高玉梅 李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 :将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及科室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遵... 目的 :将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及科室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转化模式,结合临床现状制订对策。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采用现场观察和自我报告评估护士对最佳证据实施的依从性。结果 :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穿刺和维护最佳证据知晓率和依从性(P<0.05);证据的应用可在未增加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前提下(P=0.205),有效延长留置时长(P<0.001),明显减少了静脉治疗相关费用(P<0.001)。结论 :证据的应用可以提升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得到延长,减少了患儿穿刺次数和住院费用,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省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儿童 循证护理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80
4
作者 顾莺 胡雁 +3 位作者 张玉侠 薛一凡 杨玉霞 王慧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外周静脉维护的实践活动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 目的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外周静脉维护的实践活动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获取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中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证据应用前后各有46例次接受外周静脉留置的患儿以及15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以护士每条标准行为依从性、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基线审查中"每天2次评估并记录并发症"等4条依从性差的标准在证据应用后显著提高(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由证据应用前的34.78%降至15.22%(P<0.05)。结论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护士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行为,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外周静脉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 被引量:64
5
作者 朱振云 叶天惠 +1 位作者 王颖 高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实施"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专案行动,将2015年10~12月护理专案行动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对照组,留置针582例次;2016年5~...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实施"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专案行动,将2015年10~12月护理专案行动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对照组,留置针582例次;2016年5~7月实施护理专案行动后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干预组,留置针519例次。护理专案行动通过现况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结果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由护理专案活动前的64.43%下降到活动后的14.84%(P<0.01)。结论护理专案行动降低了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专案 外周静脉 不规范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0
6
作者 庞溯摈 郭冬梅 +2 位作者 蒙国照 王建玲 于黎霞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5A期502-503,共2页
目的 :探讨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别在家犬颈外静脉、右前臂头静脉、左前臂头静脉留置 2 0G、2 2G、2 4G套管针 ,并模拟输液 ,3d后取局部血管送病理检查 ,光镜下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 ... 目的 :探讨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别在家犬颈外静脉、右前臂头静脉、左前臂头静脉留置 2 0G、2 2G、2 4G套管针 ,并模拟输液 ,3d后取局部血管送病理检查 ,光镜下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 :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中 ,颈外静脉发生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9.5 4,P <0 .0 0 1) ,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同血管中 ,2 4G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2 .39,P <0 .0 5 )。结论 :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同静脉炎发生率有关。临床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时 ,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情况下 ,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 ,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静脉炎家犬 物理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花艳 朱丽辉 +3 位作者 赵小平 刘利敏 陈菲菲 李娟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其留置时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留观输液科使用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其留置时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留观输液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7382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维护静脉留置针;选取2016年3-5月的8071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观察组,采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为(48.43±12.26)h,而观察组为(68.37±22.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07)。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2%,两组在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拔管、压伤、及皮肤过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能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自我管理 干预措施 儿科 外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及血管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高荣华 赵改婷 +1 位作者 张玉敏 耿少英 《护理研究》 2004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 静脉 血管栓塞 相关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储兰芳 董何 +1 位作者 刘小萍 刘凌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870,共3页
目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方法:将新近操作的60例穿刺病例分为两组,根据住院次序将前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女17),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探讨穿刺过程中的无痛方法及穿... 目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方法:将新近操作的60例穿刺病例分为两组,根据住院次序将前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女17),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探讨穿刺过程中的无痛方法及穿刺后的护理注意点和常见的造成疼痛的原因。结果:60例病例静脉针,平均留置天数4.5d。静脉针穿刺及留置过程中,无明显疼痛51例,感轻度不适7例,疼痛明显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技术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必须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在穿刺和护理等环节开展规范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静脉 无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丽红 王会敏 +2 位作者 周园 孟维慧 谢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封管液对留置针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封管液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50U/mL肝素盐水组、100U/mL肝素盐水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50U... 目的观察不同封管液对留置针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封管液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50U/mL肝素盐水组、100U/mL肝素盐水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50U/mL肝素盐水、100U/mL肝素盐水封管,观察比较三组静脉留置针堵管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生理盐水组堵管率为32.0%、50U/mL肝素盐水组为14.0%、100U/mL肝素盐水组为1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U/mL肝素盐水组最重。结论50U/mL肝素盐水封管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留置针堵管,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此,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和100U/mL肝素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型 封管液 肝素盐水浓度 静脉针堵管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11
作者 邵雪华 陈姬雅 +1 位作者 周炜 陈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平均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堵塞3例、液体外渗3例、静脉炎1例、脱管2例、折管2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高于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5.52±1.21)d,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优于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静脉 静脉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同军 王志斌 +2 位作者 达朝玲 王忠义 孙学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821-2822,2825,共3页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压(EJVP)监测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行TU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监测组(EJVP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压监测组〔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压(EJVP)监测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行TU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监测组(EJVP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压监测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不监测静脉压力即对照组,每组45例。对EJVP组和CVP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和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静脉压升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3组患者的TURS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钠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静脉给液量及灌洗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组与CVP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与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EJVP组和CVP组静脉压升高分别有9例和10例;对照组TURS发生率较CVP组和EJVP组高(P<0.05);术后对照组血钠明显低于CVP组和EJVP组(P<0.05)。结论 EJVP和CVP监测结果均可有效预防TURS的发生,但EJVP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静脉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盐水用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许丽春 胡雁 +2 位作者 张锦辉 吴林静 傅建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82-86,共5页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在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盐水封管的RCT和CCT,对纳入的RCT和CC...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在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盐水封管的RCT和CCT,对纳入的RCT和CCT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1项RCT,11项CCT),合计1 5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封管与肝素钠盐水封管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静脉炎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两者在平均留置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肝素钠盐水的平均留置时间优于生理盐水。仅1篇文献报道了生理盐水封管出血倾向发生率低于肝素钠盐水封管(P<0.01)。结论成年患者采用肝素钠盐水封管可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两种封管方式在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可能减少出血倾向。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本结果尚有待高质量RCT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肝素钠盐水 生理盐水 封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俊 陈泓伯 +1 位作者 陈利钦 王功朝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肝素钠与生理盐水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 目的评价肝素钠与生理盐水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39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封管液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堵塞率(Z=1.84,P=0.07)、回血发生率(Z=0.82,P=0.41)、局部外渗率(Z=1.39,P=0.16)、局部静脉炎发生率(Z=0.93,P=0.35)及平均留置天数(Z=1.15,P=0.25)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其安全性更高,同时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生理盐水 静脉 封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细菌定植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丽群 田斌 +2 位作者 贺艳 李映兰 唐四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72 h,T2:72 h≤t≤96 h,T3:96 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部位 细菌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博 方雪娟 +3 位作者 李扬 茹萍 张玉 董瑞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改进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新生儿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3 0 )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 ;Ⅱ组 (n =3 0 )为改良组。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评分、保留天数及穿刺部位。结果 ... 目的 改进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新生儿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3 0 )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 ;Ⅱ组 (n =3 0 )为改良组。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评分、保留天数及穿刺部位。结果 Ⅰ组穿刺成功率评分 ( 1 .3 3± 0 .6 2 )明显低于Ⅱ组 ( 1 .87± 0 .74 ) (P <0 .0 5 ) ;两组患儿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与大隐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的穿刺方法明显提高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头皮静脉留置针比大隐静脉更易于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 静脉穿刺 穿刺方法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9
17
作者 甄毅贞 陈泽红 黄美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 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器内液体直接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华 隋莹 +3 位作者 郑丽红 张莹 王艳 韩怡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8A期874-876,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可行、适合儿科特点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方法 :将 2 0 0例用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直接用输液器内液体封管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分别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天数、封管维持时间及疗程完成情...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可行、适合儿科特点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方法 :将 2 0 0例用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直接用输液器内液体封管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分别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天数、封管维持时间及疗程完成情况。结果 :两组留置天数、封管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输液疗程完成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可用输液器内液体直接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 封管液 直接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健蓉 蔡威 +1 位作者 汤庆娅 陶晔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人中心静脉导管 周围静脉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毕秀芝 林丽丽 于艳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3期21-22,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家兔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将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兔耳缘静脉内保留不同时间(3、7、9d),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 目的通过研究家兔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将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兔耳缘静脉内保留不同时间(3、7、9d),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行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的变化。结果各组血管外观基本良好,无僵硬条索改变,9d组仅有1例标本弹性降低;各组血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对于刺激性小的静脉注射药物,留置针可适当延长至7~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静脉 时间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