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赛 马红丽 阮文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64-3069,共6页
背景静脉用药由于疗效明确、起效迅速等,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静脉用药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当今医疗安全的基础。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2... 背景静脉用药由于疗效明确、起效迅速等,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静脉用药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当今医疗安全的基础。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2019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全院开始实行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3—5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二科、血液内科、胸心外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静脉用药共41537组),2019年7—9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一科、呼吸内科一、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静脉用药共39132组)。本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化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即在医嘱系统中新增“警示”模块,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或患者使用过敏类药物起到限制或提醒功能,同时增加输液结束扫描,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比较两组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近似错误发生率、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2%与0.56%,0.03%与0.32%,P<0.05)。对照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0,而观察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97.34%。结论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可以减少静脉用药的潜在不安全危险因素,减少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责任到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药物疗法管理 给药系统 医院 信息化 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 近似错误 全程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丽芳 汪媛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制订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造工作环境和工...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制订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造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得分中总分及三查七对的内容和方法等4个条目得分显著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与护士用药有关的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可完善护士与用药相关的知识结构,规范护士安全用药行为,降低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急诊护理 SHEL模式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史文秀 赵春芝 +1 位作者 张久星 李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成效。通过重点环节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三个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在降低差错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保障静脉输液用药的安...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成效。通过重点环节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三个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在降低差错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保障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用药差错 用药安全 药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静脉化疗安全用药规范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清 姚丹 +5 位作者 王国蓉 蒋倩 罗蕾 姚文秀 张甜 周红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 :构建一套由多学科团队参与、涵盖化疗用药全环节的肿瘤静脉化疗安全用药规范,为化疗药物规范化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形成规范初稿,通过专家会议对初稿进行讨论和修订后形成咨询稿... 目的 :构建一套由多学科团队参与、涵盖化疗用药全环节的肿瘤静脉化疗安全用药规范,为化疗药物规范化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形成规范初稿,通过专家会议对初稿进行讨论和修订后形成咨询稿,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终稿。结果 :共对18名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5、0.890、0.885,总条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47~0.166(均P<0.001),三级条目的可操作性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68~0.207(均P<0.001)。肿瘤静脉化疗安全用药规范包括4个一级条目(人员、环境、流程、监测与随访)、14个二级条目、47个三级条目,以及36个条目说明。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肿瘤静脉化疗安全用药规范纳入了“医-药-护”多学科专业规范要求,包含人员资质、用药环境、用药流程、监测与随访等全流程,有利于静脉化疗实践的多学科沟通合作,促进化疗用药过程的规范化和同质化,保障患者化疗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静脉化疗 化疗用药 用药规范 化疗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用药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红梅 颜青 吴永佩 《中国医院》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药品质量、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患者安全用药直接关系到医疗风险和民众健康。通过对静脉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地位与风险的分析,认为应严格静脉药物的质量标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疏导民众对静脉药物治疗的心理依赖性,并严... 药品质量、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患者安全用药直接关系到医疗风险和民众健康。通过对静脉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地位与风险的分析,认为应严格静脉药物的质量标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疏导民众对静脉药物治疗的心理依赖性,并严格遵循药物治疗的用药途径遴选原则,提出规范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确保静脉输液成品质量,降低静脉用药风险,并简要介绍了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工作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质量管理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理论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冬梅 张玲玲 朱建英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确保医院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输液管理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初步形成安全管理模式的粗略理论框架,采用Delphi法,听取专家对理论框架的意见与建议。结果... 目的: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确保医院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输液管理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初步形成安全管理模式的粗略理论框架,采用Delphi法,听取专家对理论框架的意见与建议。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其理论框架: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组织结构部分和质量评价指标部分。组织结构部分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155项。质量评价指标部分由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结论:应用Delphi法构建的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理论框架,可信程度高,能为输液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PHI法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原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管理模型 被引量:19
7
作者 余丽 付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1,共4页
该文通过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原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安全管理模式,以外送工作为例,成立FMEA管理小组,设计PIVAS开展FMEA的流程路线,建立基于FMEA原理的PIVAS安全管理应用模型,基于FMEA原理的PIVAS安全管理模式,能... 该文通过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原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安全管理模式,以外送工作为例,成立FMEA管理小组,设计PIVAS开展FMEA的流程路线,建立基于FMEA原理的PIVAS安全管理应用模型,基于FMEA原理的PIVAS安全管理模式,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前移,实现风险的标准化预警,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将FMEA原理应用于PIVAS安全管理,能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重点质量事件的改进,达到整体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被引量:54
8
作者 汪晖 徐蓉 李秀云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 目的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4例发生置管并发症。结论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持管道的正常使用,保证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过程及使用期间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管理模式 流程管理 质量监控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陆晓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后疫情时代,重症医学研究范畴日趋扩大。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在面对ICU危重症患者的急性期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ICU危重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以及意外发生概率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中通常需要给予静脉用药来维持危重... 后疫情时代,重症医学研究范畴日趋扩大。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在面对ICU危重症患者的急性期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ICU危重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以及意外发生概率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中通常需要给予静脉用药来维持危重症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重症医学 ICU危重患者 危重症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 基本生命体征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 研究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构建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驰 贾秀玲 +3 位作者 范静 李相成 胡晓燕 朱秀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性指标,为静脉输液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和研究小组讨论,初步确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性指标,为静脉输液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和研究小组讨论,初步确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结果构建的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27项。3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86.7%、92.3%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90和0.90,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89、0.302和0.487(均P<0.01)。结论构建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质量敏感性指标具有一定可信度,可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静脉输液安全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 质量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被引量:20
11
作者 林淑瑜 甘惠贞 +2 位作者 王佳坤 李玉堂 洪燕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3-554,I0001,共3页
该文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以来每个工作环节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PIVAS工作是高专业、高技术和知识化的服务过程,通过提高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优化工作流程,... 该文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以来每个工作环节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PIVAS工作是高专业、高技术和知识化的服务过程,通过提高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优化工作流程,规避各个工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更安全、有效、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静脉用药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2
作者 杨洋 王红梅 +1 位作者 单雪峰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静脉用药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静脉用药患者(建模组1 302例和验证组281例),采用药学监护联盟协会提出的药物相关问题V 9.09分类标准分析患者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采用logistics... 目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静脉用药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静脉用药患者(建模组1 302例和验证组281例),采用药学监护联盟协会提出的药物相关问题V 9.09分类标准分析患者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采用logistics回归、神经网络、CHAID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静脉用药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混淆矩阵格式对各预测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F1值以及生成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患者药物相关问题发生率为26.9%。患者药物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治疗安全性方面(n=556,94.9%),其次是治疗有效性方面(n=30,5.1%)。构建的模型中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效能最好,AUC为0.826。结论: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静脉用药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静脉用药安全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用药安全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的精益管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莉 郑蓉 +3 位作者 鲍祎敏 陈满满 姜孝颖 孙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0-54,共5页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质量。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实施精益管理,包括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审方系统、加强目视化管理、细化配制环节、改良运输环节,改进质控流程。对精益管理前(2019年5~7月)与管理后(2020...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质量。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实施精益管理,包括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审方系统、加强目视化管理、细化配制环节、改良运输环节,改进质控流程。对精益管理前(2019年5~7月)与管理后(2020年8~10月)各环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精益管理后,抗菌药物日均审方时间、摆药时间、配制时间、出仓打包时间及配送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抗菌药物不合格医嘱及调配环节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配制后药物微粒显著降低(均P<0.01);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满意率显著提升(P<0.01)。结论实施精益管理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调配流程,可降低药物配制差错率,提高配制时效性,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精益管理 抗菌药物 药物配制 用药安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晨 李晓玲 +1 位作者 王建国 马全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及专业优势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药学质量监控、... 目的: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及专业优势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药学质量监控、药学咨询及药品管理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液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薄红 张东华 +1 位作者 陈玉皇 隋颖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12期81-81,共1页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中心建立了由主管院长一中心主任一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质量检查组。制定了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32项规章制度、15项工作流程及操作规程。制定了14个岗位工作职...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中心建立了由主管院长一中心主任一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质量检查组。制定了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32项规章制度、15项工作流程及操作规程。制定了14个岗位工作职责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科室管理上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监控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人中心静脉通路多组输液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瀚熙 蓝惠兰 +2 位作者 申铁梅 张秀浓 陈晓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1期2884-2886,共3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 用药安全管理 危重病人 输液安全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ICU病人 用药种类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博览会期间色标管理模式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5期1195-1195,1201,共2页
门急诊输液室的特点是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用药品种繁多,此种状态易造成输液环境嘈杂和输液病人的不便,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且存在着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1]。"安全色"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用各种醒目的颜色告... 门急诊输液室的特点是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用药品种繁多,此种状态易造成输液环境嘈杂和输液病人的不便,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且存在着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1]。"安全色"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用各种醒目的颜色告诉士兵各个区域的危险级别。195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安全色标技术委员会",给予各种颜色以特定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门急诊输液室 管理模式 博览会 护理安全隐患 国际标准化组织 应用 用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静脉用药错误知信行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诗涵 杨珍 +4 位作者 谢志勤 杜韫雨 吴秀强 易林霞 王泽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1,共5页
目的汉化ICU护士静脉用药错误知信行问卷(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 in Medication Errors Questionnaire,KAB-MEQ)并检验信效度。方法获取原作者授权,根据Brislin经典翻译模型对原问卷进行顺译、回译、原作者审查、跨文化调适... 目的汉化ICU护士静脉用药错误知信行问卷(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 in Medication Errors Questionnaire,KAB-MEQ)并检验信效度。方法获取原作者授权,根据Brislin经典翻译模型对原问卷进行顺译、回译、原作者审查、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KAB-MEQ,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2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问卷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KAB-MEQ包含3个维度共20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689%。修正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702、RMSEA=0.057、IFI=0.972、TLI=0.966、CFI=0.972,模型拟合良好。问卷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89~1.0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78。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5,折半信度为0.818,重测信度为0.862。结论中文版KAB-ME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ICU护士静脉用药错误知信行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静脉用药 用药错误 知识 态度 行为 用药安全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在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贾晓娜 陈文秀 +1 位作者 仇海燕 武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在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奶酪原理对30例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并梳理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流程,设计出思维导图,进行理论培训和情景模拟实践。应用前后分别对... 目的探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在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奶酪原理对30例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并梳理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流程,设计出思维导图,进行理论培训和情景模拟实践。应用前后分别对100名护士进行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操作规范率及药物外渗率。结果应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后护士理论知识得分(93.98±2.67)分、操作考核得分(94.60±3.02)分,操作规范率为91.25%,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应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护士对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知识的掌握度和规范操作率,从而提高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用药 药物外渗 奶酪原理 思维导图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种静脉用药序贯输注组间冲管液安全剂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岚 韦薇 +1 位作者 李晓琳 周艳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5-79,共5页
目的测定临床常用30种静脉用药序贯输注过程中组间冲管液的安全剂量,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且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吸光度的30种静脉用药作为实验对象,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将其配制成临床常用成品输液,模... 目的测定临床常用30种静脉用药序贯输注过程中组间冲管液的安全剂量,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且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吸光度的30种静脉用药作为实验对象,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将其配制成临床常用成品输液,模拟体外临床输注。输液结束时,更换与溶剂一致的0.9%氯化钠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冲管液,依次留取样本1 mL,共留取70个样本。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阶段冲管液量标本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当冲管液量样本浓度为0时,判定输液管内残留药液已被冲洗干净。结果30种静脉用药的冲管液体积24~65 mL,其中24~<30 mL 12种,30~<40 mL 10种,40~<50 mL 6种,50 mL 1种,65 mL 1种。22种(73.33%)药品组间冲管安全剂量在40 mL以内。结论多种静脉用药序贯输液时,当有配伍禁忌或无法确定有无配伍禁忌时,均需要使用安全剂量行组间冲管,以利于临床静脉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序贯输液 组间冲管 冲管液 药物吸光度 安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