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军 岳思羽 +2 位作者 乔琦 刘景洋 林晓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重要意义.选取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 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重要意义.选取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经过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应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保障环境安全,污染控制以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为主.最后,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方法所设定的各项指标在经济上、技术上、可操作性上都是可行的.依据该评价方法,制定了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产业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 层次分析法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振华 袁九毅 +1 位作者 潘峰 仝纪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28-3730,3742,共4页
介绍了静脉产业的由来以及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析并指出标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外一些实践和国内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对标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最后指出相关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 静脉产业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 建设指标 管理指标 验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崇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典范。创新性地从静脉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从静脉产业内涵、发展现状、日本生态工业园特点、经济绩效评价分析等角度探...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典范。创新性地从静脉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从静脉产业内涵、发展现状、日本生态工业园特点、经济绩效评价分析等角度探讨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后,阐明了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产业 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 环境产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103,共9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生活垃圾、废旧电器、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以填埋、焚烧的方式进入大气、土壤、地下水,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共生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将这...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生活垃圾、废旧电器、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以填埋、焚烧的方式进入大气、土壤、地下水,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共生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将这些废弃物再次回收、拆解、再次利用、再次进入社会物质大循环的静脉产业集中到一个生态工业园区中,形成共生产业链,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城市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的理论基础是共生理论与工业生态学,现实基础是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大发展,约束条件是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究核心是综合类静脉产业生态园的建设、管理、运营及需要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念 静脉产业生态 生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96
5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9-152,148,共5页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生态产业 结构模型 生态系统 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 被引量:36
6
作者 黄海凤 张宏华 +1 位作者 蔡文祥 王春能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79-382,402,共5页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一套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对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建...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一套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对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并以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为基础,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曙光 李桂香 +1 位作者 崔兆杰 朱丽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产业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共生效率评价是生态工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内涵进行界定,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产... 产业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共生效率评价是生态工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内涵进行界定,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产业共生稳定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14个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日照生态工业园和信发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建议,为今后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共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生效率 量化评价 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芸 游春 +2 位作者 张树深 刘素玲 张敬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7,79,共5页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构建了包含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以及"以废治废"产业链的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并对"以废治废"产业链引入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可以有效提高钢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以废治废 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 生态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被引量:57
9
作者 冯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推行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产业生态 生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崇梅 毛荐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66,共3页
阐释了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形成机理,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按照生物链的分析方法对工业园区产业链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的实现体系。
关键词 生态工业 生态产业 产业生态 技术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 被引量:15
11
作者 乔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介绍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一些开发区二次创业、解决土地节约化利用和自然资源制约问题的优先途径;按照园区内行业类型和组织方式的差异性,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生态工业... 介绍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一些开发区二次创业、解决土地节约化利用和自然资源制约问题的优先途径;按照园区内行业类型和组织方式的差异性,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三类;重点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结合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重点分析了2006—2008年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物控制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受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阶段限制,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各项指标达标率呈波动性发展,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综合 行业 静脉产业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艳 罗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2,共4页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中,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思想,即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的特色产业...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中,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思想,即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的特色产业带,带动周边城市圈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上述五市相关产业相互协作的虚拟生态园区,将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圈 产业集群 生态工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产业政策支持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林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1,共5页
生态工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载体,是一个中观的经济学概念。产业政策在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型至集约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得... 生态工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载体,是一个中观的经济学概念。产业政策在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型至集约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得出政府应积极制定针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产业政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产业生态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组织政策的生态工业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林 方翠翠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71-72,共2页
文章探讨了产业组织政策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作用,认为产业组织政策能促进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实现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建议政府积极制定激励生态工业园建设产业组织政策。
关键词 生态工业 产业生态 产业组织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水泥集团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网比较研究
15
作者 赵涛 徐凤君 李敏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1,51,共4页
运用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乌兰水泥集团和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网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为成功建立及推广生态工业园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产业链网 生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第三方废弃物治理和生态工业园
16
作者 彭玉兰 李君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0,共5页
通过引入第三方废弃物治理市场,产业集群可在多方面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再循环。为了进一步将废弃物"零排放"目标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是明晰产权,制定和完善各种严厉的环保法规,... 通过引入第三方废弃物治理市场,产业集群可在多方面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再循环。为了进一步将废弃物"零排放"目标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是明晰产权,制定和完善各种严厉的环保法规,通过市场的作用,推进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产业集聚 第三方污染物治理 逆向物流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宝山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晓旭 李佳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4,共3页
从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出发,结合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以建设中国上海精品钢延伸产业综合工业区的特点,完整地构建了其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
关键词 生态工业 产业 宝山工业 精品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inet软件的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尔希 王巧稚 +2 位作者 柯丽华 周明洋 张萍萍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对矿业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偏重于对产业共生情况的定性,欠缺量化分析共生网络结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Ucinet软件,以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其产业共生网络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鉴别产业共生网络的核心企业以及企业间共生对接关系薄弱之处。通过分析发现,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相比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核心企业间产业共生对接过于单一,部分核心企业一旦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整个产业共生网络破碎。因此,核心区域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还有待提高,本文建议核心区域企业购买提质增效设备用以提高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加强了核心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而且加速了矿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生态工业 产业共生网络 共生网络密度 点度中心度 核心-边缘结构 准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产业集聚与城市工业部门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凤秀 温湖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9,共15页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探索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工业经济发展生态化的有效结合是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要求。作为我国探索绿色发展政策试验田的生态工业示范园,承载着以绿色产业集聚的方式推...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探索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工业经济发展生态化的有效结合是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要求。作为我国探索绿色发展政策试验田的生态工业示范园,承载着以绿色产业集聚的方式推进资源环境利用集约化与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使命。基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绿色产业集聚能否推动城市工业部门高质量转型发展。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工业部门的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实施后城市工业部门的绿色经济效率大约提高了9%,说明绿色产业集聚能够推动城市工业部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工业转型的效果依赖于环境规制、集聚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环境因素,并且其影响具有长期性与时滞性。建议结合强约束的环境规制政策、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绿色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以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工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政策试验田 绿色经济效率 产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丽花 佟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36-4245,共10页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贵港生态工业园的0.246,说明其聚合性较好;从最短距离长度来看,卡伦堡和贵港分别为2.110和2.236,复杂性弱;从传递性来看,两者传递性皆低于25%,节点之间联系性不够强;从核心-边缘结构来看,卡伦堡各节点之间的异质性(0.057)高于贵港(0.005),可见贵港参与主体的中心性较为均衡,而卡伦堡差异性较大。两者都以一个产业或者企业集团为网络核心;网络内其他节点联系不够紧密,长链条联结较少;网络复杂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法 生态工业 产业生态 产业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