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稳天气条件对石河子市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陈非凡 任岗 +6 位作者 何清 陆忠奇 王进 赵竹君 安冬亮 张红伟 吴春霞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8,共15页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3月1日—2023年2月28日,石河子市静稳天气指数(SWI)与PM2.5、AQI对应关系较强,石河子市冬季污染主要受静稳天气影响,SWI长时间维持在13以上,导致污染物低空累积。环流形式表明:石河子市受蒙古高压及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地面长时间维持静小风,污染的消散主要依赖天气过程的扰动;垂直探测显示,该过程中污染物主要分布在600 m以下,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200~300 m高度处,能见度维持在2 km左右;静稳天气维持过程中,600 m以下气流运动缓慢,难与其他高度气流在垂向上混合,影响污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指数 重污染过程 激光雷达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的初步构建及其在环境气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2
作者 张恒德 张碧辉 +1 位作者 吕梦瑶 安林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8-1004,共7页
静稳天气与大气重污染的发生有紧密联系,为定量描述大气的静稳程度,文章研发了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结合统计和预报经验,挑选发生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及其阈值条件,通过权重求和得到初步构建静稳天气指数(SWI)。此后,基于近13年的气象数据... 静稳天气与大气重污染的发生有紧密联系,为定量描述大气的静稳程度,文章研发了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结合统计和预报经验,挑选发生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及其阈值条件,通过权重求和得到初步构建静稳天气指数(SWI)。此后,基于近13年的气象数据,分段统计各气象要素不同区间内雾-霾天气出现概率相对气候态的倍数作为分指数,根据分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排序,得到10个对静稳天气具有较强指示意义的气象要素,对这10个要素的分指数求和得到静稳天气指数。改进后的指数和PM_(2.5)浓度有更好的相关性。以2015年1月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不同阶段SWI和AQI指数的变化,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表现出发展阶段稳定增长,消散阶段迅速降低的特征。应用静稳天气指数评估发现,APEC减排期间京津冀地区大气静稳程度和减排之前相当,但污染持续时间和峰值强度较减排前明显降低。SWI可以在重污染天气预报和重大活动减排措施评估中得到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指数(swi) 雾-霾天气过程 污染减排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萌 刘帆 +2 位作者 刘艳 王瑾婷 谢逸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71-80,共10页
该文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月20-27日咸阳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实况、静稳指数、混合层高度、环流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生持... 该文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月20-27日咸阳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实况、静稳指数、混合层高度、环流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生持续性雾霾天气时,咸阳南部各县区空气质量均达到重度-严重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是由PM_(2.5)造成,PM_(2.5)浓度连续3 d超过日均五级标准限值,多个县区PM_(2.5)逐时浓度的相关系数在0.83~0.97之间,同步出现了持续污染;(2)咸阳地区地面较小的风速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同时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相互配合,使雾霾天气得以维持和发展;(3)静稳指数对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散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通常情况下高PM_(2.5)对应高静稳指数,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混合层高度和PM_(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和较弱的垂直上升运动抑制了近地面层大气垂直风向的湍流交换,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雾霾 天气形势 指数 混合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