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整理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威 关晋平 +1 位作者 陈国强 匡小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0,共7页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 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 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 W/m2和51.07 k 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和78.47%,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多巴胺 改性 静电层层自组装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阻燃蚕丝织物的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能测试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婕 于鹏美 +3 位作者 陈忠立 孙道权 陈国强 关晋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了制备环保且阻燃性能优良的蚕丝织物,以可降解的天然物质壳聚糖(CH)和植酸钠(SP)为组装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组装液中CH和SP的质量分... 为了制备环保且阻燃性能优良的蚕丝织物,以可降解的天然物质壳聚糖(CH)和植酸钠(SP)为组装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组装液中CH和SP的质量分数均为1.0%,组装液pH=5,第1层组装时间15 min,第2层及之后每层组装时间1 min,组装层数20层。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阻燃整理的蚕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1.9%,较未经处理的蚕丝织物提高8.8个百分点。经阻燃整理后的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虽物理性能略有下降,但基本不会影响其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层层自组装 蚕丝织物 壳聚糖 植酸钠 阻燃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鑫华 吕丰 +3 位作者 李冬光 许岳剑 韩明川 陈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33-36,共4页
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讨论了温度、pH值、离子强度以及自组装膜层数对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制备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范围为0.5mmol/L~16mmol/L,电流... 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讨论了温度、pH值、离子强度以及自组装膜层数对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制备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范围为0.5mmol/L~16mmol/L,电流响应时间仅为5.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壳聚糖接枝聚苯胺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静电自组装法 反应机理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尚志同 戴儇 +2 位作者 刘彬 喻强 李小成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33-1536,1557,共5页
硅以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脱锂电位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为解决硅在锂化过程中高达300%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的问题,以Al-Si合金为原料,通过选择性酸刻蚀工艺得到多孔硅微球(p-Si),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在其表面包覆石墨烯(... 硅以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脱锂电位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为解决硅在锂化过程中高达300%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的问题,以Al-Si合金为原料,通过选择性酸刻蚀工艺得到多孔硅微球(p-Si),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在其表面包覆石墨烯(p-Si@G),以Fe_(2)O_(3)-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p-Si@G-CNTs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包覆和碳纳米管的生长对于p-Si电化学性能的提升作用和提升机制。结果表明:在p-Si表面包覆石墨烯后其循环稳定性和首次库仑效率得到大幅改善。通过进一步在p-Si@G生长碳纳米管后其倍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p-Si@G与催化剂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p-Si@G-CNTs性能最佳,在0.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比容量可以达到1410.9 mAh/g。同时,该材料也展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在8 A/g电流密度下仍然有536.2 mAh/g的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微球 静电自组装法 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