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压电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研究
1
作者 齐芳汐 刘皓 徐思懿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因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在柔性传感器、钠离子电池隔膜和生物医学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但纯PVDF的β相含量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纤维直径、提高PVD... 因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在柔性传感器、钠离子电池隔膜和生物医学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但纯PVDF的β相含量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纤维直径、提高PVDF的β压电相性能。文章对PVDF性能与静电纺丝技术分别进行介绍,对静电纺PVDF纳米纤维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静电纺施加电压、接收距离与β相含量关系进行对比,对静电纺PVDF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静电 纳米纤维 智能织品 应用 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冬 杨凯棣 +2 位作者 贾彤彤 李旭华 贾顺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7,共10页
选择性透过膜用于油水分离具有能耗低、装置简便、易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其核心在于采用过滤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的膜材.本文采用了高压静电纺丝工艺,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一种超疏水、结构可调控的电纺PVDF膜(EPVDF膜).利用... 选择性透过膜用于油水分离具有能耗低、装置简便、易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其核心在于采用过滤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的膜材.本文采用了高压静电纺丝工艺,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一种超疏水、结构可调控的电纺PVDF膜(EPVDF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对EPVDF膜进行了形貌成份的表征,采用水接触角(WCA)对膜材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纺PVDF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对三种油水混合物均可实现30次以上的有效分离,其最大油通量可达到5 300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乙烯纳米纤维(epvdf) 乙烯(PVDF) 静电 油水分离 油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偏氟乙烯基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珠 王丹 +2 位作者 朱染染 阿那热·阿不力克木 李惠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5,21,共8页
静电纺丝工艺可用于制备连续的微纳米纤维,操作方法简单、参数可控;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低表面能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好、易于静电纺丝的特点。近年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基纳米纤维膜应用于... 静电纺丝工艺可用于制备连续的微纳米纤维,操作方法简单、参数可控;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低表面能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好、易于静电纺丝的特点。近年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基纳米纤维膜应用于生物医学、能量转换、电池隔膜、过滤和吸附、催化等方面的报道有很多。在简要介绍PVDF和静电纺丝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静电纺PVDF基纳米纤维膜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静电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压电聚偏二氟乙烯有序纳米纤维及其在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凌云 马思远 吴德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98-2504,共7页
针对传统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纤维工艺复杂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滚筒收集方式制备PVDF有序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改变滚筒转速收集纤维,得到了有序程度不同的PVDF纤维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有... 针对传统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纤维工艺复杂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滚筒收集方式制备PVDF有序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改变滚筒转速收集纤维,得到了有序程度不同的PVDF纤维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有序纤维膜β晶相的含量,并利用NI数据采集卡在相同条件下测试了纤维膜的压电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滚筒转速提高,纤维有序度增强,β相的含量提高,压电电压输出也明显增大,由此得知滚筒转速变化对β晶相的含量及压电输出电压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基于得到的结果,设计制作了利用该有序PVDF纤维膜的压力传感器,并在不同气压下进行了动态响应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PVDF有序纤维压力传感器在0.145-0.165 MPa下的电压输出随气压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度,其灵敏度达179mV/kPa。采用该种方法制备PVDF纤维对研制动态压力传感器极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滚筒收集 乙烯有序纳米纤维 压电特性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电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好义 张子鹏 +3 位作者 谢超 杨卫民 丁玉梅 王瑞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14,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由于成膜的高空隙率、低孔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等优点,为高性能新型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为基体制成的电纺纳米纤维膜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具有机械性能强、电解质...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由于成膜的高空隙率、低孔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等优点,为高性能新型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为基体制成的电纺纳米纤维膜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具有机械性能强、电解质浸润性高及收缩率小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锂电池隔膜的重要原料之一。综述了不同种类PVDF基电纺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分析了与商业聚烯烃隔膜的对比优势,为未来高性能隔膜研究及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乙烯 纳米纤维 锂电池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纤维过滤膜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雪敏 杨文秀 李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得到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的空气过滤材料,将氧化石墨烯掺入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为混合溶剂的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性能氧化石墨烯/PVDF复合纤维过滤膜。研究不同聚偏二氟乙烯质量分数、... 为得到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的空气过滤材料,将氧化石墨烯掺入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为混合溶剂的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性能氧化石墨烯/PVDF复合纤维过滤膜。研究不同聚偏二氟乙烯质量分数、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静电纺丝电压、接收距离等参数对复合纳米纤维过滤膜外观形态、过滤效率、过滤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偏二氟乙烯质量分数为16%,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 0%,静电纺丝电压为29. 0 k V,接收距离为16 cm时,制备的复合纤维过滤膜形貌较好,纤维连续且均匀,过滤效率为99. 99%,过滤阻力为11. 53 Pa/μm,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乙烯复合纤维 过滤 静电 过滤效率 过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超疏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晶 王瑞 +2 位作者 孙红玉 申妮 徐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19,124,共6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为原料,将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按体积比8∶2配制成含量和黏度可控的纺丝液,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超疏水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制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孔径分布及孔隙率、表面接触... 以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为原料,将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按体积比8∶2配制成含量和黏度可控的纺丝液,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超疏水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制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孔径分布及孔隙率、表面接触角、纯水通量等进行分析,考察了纺丝液含量、施加电压、接收距离、纺丝速度对超疏水纳米纤维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为10%(质量分数)、施加电压为18kV、接收距离为15cm、纺丝速度为1.0mL/h条件下,通过连续静电纺丝制备的超疏水纳米纤维膜具备最优的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乙烯纤维 纳米纤维 疏水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性能对电纺聚偏氟乙烯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嘉楠 贾志东 +1 位作者 杨翠茹 关志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解静电性能对电纺过程和产物的影响,以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体系为试验对象,采用针板电极结构电纺装置在不同场强大小、不同电场极性和不同接收极材料的条件进行电纺,得到了具有蛛丝结构的纤维毡,纤维直径在75~25... 为了解静电性能对电纺过程和产物的影响,以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体系为试验对象,采用针板电极结构电纺装置在不同场强大小、不同电场极性和不同接收极材料的条件进行电纺,得到了具有蛛丝结构的纤维毡,纤维直径在75~250nm之间,另外还研究了电纺聚偏氟乙烯纤维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并讨论了静电性能对电纺聚偏氟乙烯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纺中聚偏氟乙烯射流会产生静电现象,积累净电荷,净电荷会随着外电场的增加而增加;射流在不同极性的电场中积累的净电荷不同,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有影响;净电荷的积累会对可纺性产生影响;场强较低的正极性电场有利于获得纤细、均匀的聚偏氟乙烯纤维;射流积累的净电荷需要通过接地装置导走,否则会影响电纺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极性 静电 电荷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压电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亦可 贾凡 +2 位作者 桂澄 晋蕊 李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49,55,共7页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碳纳米管(CNTs)引入到PVDF纳米纤维膜中制备CNTs/PVDF纳米纤维膜,并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CNTs质量分数对CNTs/PVDF纳米纤维膜压电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碳纳米管(CNTs)引入到PVDF纳米纤维膜中制备CNTs/PVDF纳米纤维膜,并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CNTs质量分数对CNTs/PVDF纳米纤维膜压电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试验机以及数字示波器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及压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Ts/PVDF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CNTs的添加有利于晶体结构中β晶型的形成;当CNTs质量分数为5%时,CNTs/PVDF纳米纤维的晶体结构中β晶型含量最多,压电性能最强,此时柔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7.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纳米 柔性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压电性能 静电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光致热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尚鹏 黄庆林 +1 位作者 戴维 肖长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共6页
为解决减压膜蒸馏过程中温度极化现象造成膜渗透通量下降的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引入具有红外致热效应的功能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DF/ATO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热压处理优化纤维结构和孔径... 为解决减压膜蒸馏过程中温度极化现象造成膜渗透通量下降的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引入具有红外致热效应的功能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DF/ATO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热压处理优化纤维结构和孔径,然后探讨ATO质量分数、热压温度对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红外辐照下纤维膜的致热效果和膜蒸馏性能。结果表明:PVDF/ATO纳米纤维膜经170℃热压处理后,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当ATO质量分数为3%时,PVDF/ATO纳米纤维膜经120s红外辐照后,表面温度升高了40℃以上,其膜蒸馏渗透通量相对于原膜从12L/(m^2·h)提高到22L/(m^2·h),并且在5h运行时间内,截盐率保持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乙烯/掺锑氧化锡纳米纤维 热压处理 温度极化 蒸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原位掺杂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悦 安琪 +3 位作者 李大伟 付译鋆 张伟 张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以PVDF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为混合溶剂,利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和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SiO_(2)原位掺杂PVDF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分析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微观形貌...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以PVDF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为混合溶剂,利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和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SiO_(2)原位掺杂PVDF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分析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压电性能等。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面密度与厚度随TEOS质量的增加而增加;静电纺丝使PVDF中部分α相转变为β相,纯PVDF纳米纤维膜的β相含量是PVDF粉末的1.54倍,为(31.42±0.62)%;且原位掺杂SiO_(2)后β相含量进一步提高,拉伸强力与输出电压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TEOS质量为1.643 g时PVDF纳米纤维膜β相含量最高为(42.59±0.62)%,原位掺杂PVDF纳米纤维膜拉伸强力最大为(8.03±0.19)N,输出电压最高为(2.33±0.13)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 溶胶-凝胶 静电 纳米纤维 压电性能 乙烯 有机压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管状聚偏氟乙烯/石墨烯纳米纤维膜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鼎荷 肖长发 +1 位作者 陈明星 黄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8,127,共8页
以聚酯纤维编织管为支撑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纤聚合物,石墨烯(GE)为掺杂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增强型管状PVDF/GE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滴定仪和孔径分布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GE含量对管... 以聚酯纤维编织管为支撑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纤聚合物,石墨烯(GE)为掺杂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增强型管状PVDF/GE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滴定仪和孔径分布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GE含量对管状PVDF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及其对油水混合物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GE可显著增强纳米纤维膜的疏水性,其掺杂量为0.1%(质量分数)时,纳米纤维膜水接触角可达147.6°,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同时煤油通量高达20367L/(m^2·h)。油水分离实验表明,聚酯纤维编织管赋予纳米纤维膜良好的拉伸及抗压性能,使其在负压下可实现连续油水分离,且油(煤油)/水分离效果优异,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膜每运行一个周期后,用无水乙醇清洗膜表面,循环使用10次后分离效率仍可达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石墨烯 静电 管状纳米纤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纳米纤维膜3D微/纳米串珠构建及性能
13
作者 张钰 陈明星 +4 位作者 王琦 王新亚 张威 潘英爽 时庆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61,共8页
文中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SiO_(2)为无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法与静电喷涂法制备了PVDF-HFP/(PVDF-HFP/S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了SiO_(2)添加量和喷涂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得复合纳... 文中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SiO_(2)为无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法与静电喷涂法制备了PVDF-HFP/(PVDF-HFP/S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了SiO_(2)添加量和喷涂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得复合纳米纤维膜由下层PVDF-HFP纳米纤维和上层PVDF-HFP/SiO_(2)微/纳米串珠构成。当SiO_(2)质量分数为2%、喷涂时间为2 h时,所得膜的水接触角高达123°,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呈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分离通量可达9800 L/(m^(2)·h),分离效率大于99%。此外,所得膜循环使用10次后分离效率仍可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六丙烯 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丝法 静电喷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VDF/PAN共混纳米纤维膜对含油污水的过滤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文敏 蒋国军 +2 位作者 李方 阎建华 覃小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571,595,共8页
制备不同共混比的静电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PVDF/PAN)纳米纤维膜.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膜的表面形态,并测试共混纤维膜的亲水性、孔径及对自制乳化油污水的过滤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AN共混比例的增加,共混膜的纤维直径减小;共混... 制备不同共混比的静电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PVDF/PAN)纳米纤维膜.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膜的表面形态,并测试共混纤维膜的亲水性、孔径及对自制乳化油污水的过滤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AN共混比例的增加,共混膜的纤维直径减小;共混膜的水接触角随PAN共混比例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30°,亲水性改善效果明显;共混膜的平均孔径为0.784~2.070μm;测得共混膜的纯水通量为4 019~5 340L/(m^2·h),约是PVDF商品超滤膜的30倍;共混膜对乳化油的截留率最高达到95.31%,稍小于PVDF商品超滤膜的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乙烯/丙烯腈(PVDF/PAN)纳米纤维 含油污水 水接触角 孔径 纯水通量 乳化油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防水透气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颖 姚理荣 高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9,共7页
采用静电纺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纳米膜,探索共混膜的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静电喷射法将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喷于涤纶基布表面,再以优化的静电纺工艺将共混纤维喷于含胶涤纶织物上,测试复合织物防水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 采用静电纺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纳米膜,探索共混膜的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静电喷射法将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喷于涤纶基布表面,再以优化的静电纺工艺将共混纤维喷于含胶涤纶织物上,测试复合织物防水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的优化制备工艺为静电纺电压14 kV、接收距离10 cm、纺丝液质量分数12%、溶剂DMF与丙酮体积比4/6、溶质PU与PVDF的质量比7/3;胶黏剂在涤纶织物表面呈微米级点状或块状,当其质量分数为40%时,膜与基布黏结牢度高,透气性好,复合织物随膜厚度增加,其抗湿性相差不大,耐静水压值、透气性、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但断裂强力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氨酯/乙烯纳米纤维 复合织物 防水透气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合物/相变纳胶囊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平 杨沉 +2 位作者 王凡 王圣斯 王学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共7页
为提高相变纳胶囊在静电纺纤维上的负载量,采用相反转温度(PIT)乳化和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正十八烷纳胶囊,将其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PVDF和PAN复合... 为提高相变纳胶囊在静电纺纤维上的负载量,采用相反转温度(PIT)乳化和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正十八烷纳胶囊,将其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PVDF和PAN复合纳米纤维,并使用SEM、TEM、DSC和TG等方式对2种纳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复合纤维均平直光滑,纺锤状较少;PVDF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在100~300 nm之间,PAN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在400~800 nm之间,纤维直径随胶囊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PAN纤维负载相变纳胶囊的能力优于PVDF纤维,热性能更好;纳胶囊添加质量分数为9%的PAN相变纤维具有较为优良的热焓值和热稳定性,其结晶焓为22.55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相变纳胶囊 乙烯(PVDF) 丙烯腈(PAN) 纳米纤维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水稻叶各向异性聚偏氟乙烯超疏水膜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康 景宜 亓健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仿生水稻叶各向异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疏水膜,研究了纺丝液配比、纺丝条件对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疏水性以及纤维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纺丝液溶剂配比为DMF/丙酮=5∶5,PVDF质量分数为22%。最...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仿生水稻叶各向异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疏水膜,研究了纺丝液配比、纺丝条件对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疏水性以及纤维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纺丝液溶剂配比为DMF/丙酮=5∶5,PVDF质量分数为22%。最优纺丝参数为:电压12 kV,纺丝液推注速度0.05 mm/min,滚筒接收转速2200 r/min,接收距离15 cm。制备出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各向异性,其与水的接触角为149.5°。同时,膜的断后伸长率为94.90%,抗拉强度16 MPa。为超疏水膜及表面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乙烯超疏水 各向异性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涛 潘志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157,165,共7页
为系统分析静电纺纳米纤维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材料种类对传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明晰其传感机制,综述了碳纳米纤维、聚偏二氟乙烯和聚氨酯纳米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比较了这些传感器的敏感系数、应变范围及稳定性等的优... 为系统分析静电纺纳米纤维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材料种类对传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明晰其传感机制,综述了碳纳米纤维、聚偏二氟乙烯和聚氨酯纳米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比较了这些传感器的敏感系数、应变范围及稳定性等的优势与缺陷,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应变传感器在人体运动、生命健康监测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传感器基体的应变能力及恢复性对其应变范围及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其基体形成的导电网络结构在应变过程中易发生结构损伤,且初始电阻越小,基体及导电网络的有效应变范围越大,传感器的性能越好,认为未来开发具有高应变范围、灵敏性及稳定性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基应变传感器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纳米纤维 应变传感器 纳米纤维 乙烯纳米纤维 氨酯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离子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文静 吴俊贤 +1 位作者 何崟 刘皓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为开发具有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柔性离子传感器,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离子液体(IL)复合纳米纤维膜,与电极材料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传感器。探讨了纺丝液质量分数及IL含量对纺丝工艺和纤维膜形貌的影响;其次利用能... 为开发具有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柔性离子传感器,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离子液体(IL)复合纳米纤维膜,与电极材料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传感器。探讨了纺丝液质量分数及IL含量对纺丝工艺和纤维膜形貌的影响;其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复合纳米纤维膜所含元素分布与化学结构;进一步利用柔性传感器测试系统探究了不同IL含量、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膜对于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DF质量分数为18%~19%,且与离子液体量比为2∶1或3∶1时,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规整,串珠少,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带电离子数量增多且分布均匀;随着PVDF/IL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增加,离子传感器的检测范围逐渐增大,灵敏度逐渐降低;在聚偏二氟乙烯质量分数为18%,且与离子液体的量比为2∶1时,离子传感器在0~40 kPa的检测范围内具有32.471 pF/kPa灵敏度的压力感测,在5000次加载-循环中保持突出的力学稳定性,并且可应用于分辨人体关节运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离子液体 静电 纳米纤维 柔性离子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纺布支撑PVDF纳米纤维疏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立娟 汪月华 +2 位作者 侯得印 李国亮 姜钦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38,43,共6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基于不同无纺布支撑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疏水膜,考察了不同无纺布支撑材料对膜结构与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及膜蒸馏脱盐实验等对纳米纤维膜的... 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基于不同无纺布支撑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疏水膜,考察了不同无纺布支撑材料对膜结构与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及膜蒸馏脱盐实验等对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不同无纺布为支撑材料的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最高可高达149.5°;复合膜整体孔隙率最高为79.8%,纳米纤维分离功能层的孔隙率最高可达92.6%;纳米纤维膜平均孔径随着静电纺丝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膜平均孔径在1.25~2.02μm,尽管膜孔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但复合膜的盐截留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以质量浓度35 g/L的NaCl溶液为进料液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实验,在疏水膜两侧温差为60℃条件下膜通量最高可达48.84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静电 纳米纤维 蒸馏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