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静电法制备多孔磁性壳聚糖微球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巧玲 屈建 +4 位作者 王征科 费若冲 柴飞犇 伍佳 王幽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0-1664,共5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以硅胶(Silicagel,S)为致孔剂,在热的NaOH溶液中溶出硅胶致孔,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SEM观察了微球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微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其制...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以硅胶(Silicagel,S)为致孔剂,在热的NaOH溶液中溶出硅胶致孔,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SEM观察了微球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微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静电法制备的磁性硅胶/壳聚糖微球粒径可通过微量进样器的针头大小来控制,并且粒径分布均匀,实验重复性及可控性好;当以质量体积分数为5%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体积分数2%,MS∶MCS=4∶1),用8号针头进样时,制得直径约为600μm,孔洞分布均匀,孔径约为50μm的多孔磁性壳聚糖微球.由于磁性多孔壳聚糖微球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羟基和氨基,因此显弱碱性,对酸性物质和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很好,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有效分离.磁性多孔壳聚糖微球在生物分离及污水中的酸性染料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磁性微球 硅胶 高压静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法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 被引量:9
2
作者 高建成 李保国 +1 位作者 丁志华 李凌云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探索了将高压静电法用于制备蛋白药的可能性 ,选用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 ,海藻酸钙 壳聚糖为壁材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 ,并对芯材 /壁材的比例、壳聚糖浓度及微胶囊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此方法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微胶囊不但形状... 探索了将高压静电法用于制备蛋白药的可能性 ,选用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 ,海藻酸钙 壳聚糖为壁材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 ,并对芯材 /壁材的比例、壳聚糖浓度及微胶囊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此方法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微胶囊不但形状圆整、粒径分布均匀 ,而且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是一种很好的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高压静电法 壳聚糖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法和静电法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玲燕 范丽 +1 位作者 徐靖宏 林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了筛选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材料及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和静电法分别形成阿拉伯胶杜仲微囊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杜仲微囊,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对微囊的载药率,包埋率及药物释放率的检测,及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的形态学观... 为了筛选制备杜仲药物微囊的材料及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和静电法分别形成阿拉伯胶杜仲微囊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杜仲微囊,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对微囊的载药率,包埋率及药物释放率的检测,及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为喷雾干燥法及静电法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囊表面较光滑而静电法制备的微囊表面较粗糙。两者粒径分布均较窄,静电法微囊粒径更均匀,喷雾干燥法微囊粒径较小。喷雾干燥法更适用于杜仲药物微囊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静电法 杜仲 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孝彬 杨萱 +2 位作者 林锴翔 许琦 李永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115,共8页
燃煤机组每台磨煤机的实时入炉煤质对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煤质检测程序繁琐,且存在检测数据滞后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煤粉传输过程中存在静电... 燃煤机组每台磨煤机的实时入炉煤质对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煤质检测程序繁琐,且存在检测数据滞后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煤粉传输过程中存在静电变化的特性,安装静电传感器检测不同煤粉通过管道时的静电信号强度,结合风煤比、煤粉流速、磨煤机出口温度等影响参数,并结合现场数据分析参数相关性与迟延性,构建煤质辨识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某600 MW机组锅炉实测数据为例,经参数寻优后采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煤质准确率达到86.84%,对4种煤质分类结果的评估指标AUC值均在0.9以上,并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炉煤质 煤质辨识 静电法 分类模型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法的烟尘流速检测技术
5
作者 王茂杰 杨帆 +2 位作者 胡红利 卢家宇 蔡和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9-585,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燃煤发电所产生的烟尘是主要的大气颗粒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准确监测烟尘排放的速度对于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静电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不受烟道积粉...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燃煤发电所产生的烟尘是主要的大气颗粒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准确监测烟尘排放的速度对于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静电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不受烟道积粉影响、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该文采用探针型静电传感器用于电厂烟道粉尘流动参数的测量。通过获取包含丰富两相流流动信息的静电信号,使用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信号处理的空间滤波法对粉尘流动速度进行检测。通过搭建气力输送实验平台测量系统,进行流速的静态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静电法检测得到的烟尘流速数据具有较大可靠性,测量误差较小,对烟尘流速检测技术有了较大提升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尘流速检测 探针型传感器 静电法 空间滤波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硝基胍工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6
作者 董军 刘磊 +2 位作者 王灵鑫 贺希 冀威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3-519,共7页
为了得到堆积密度高的球形硝基胍(NQ)晶体,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NQ的工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电压、流速、接受距离下NQ粒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关关系变化曲线;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优化工艺... 为了得到堆积密度高的球形硝基胍(NQ)晶体,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NQ的工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电压、流速、接受距离下NQ粒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关关系变化曲线;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优化工艺,并通过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模拟后得到的优化工艺方案为:流速0.14mL/min,电压10kV,接收距离250mm;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静电喷雾制备的NQ仅发生物理变化;制备的NQ为球形,平均粒径在5μm左右;与原料相比,球形NQ的活化能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提高了14.37kJ/mol和16.31K,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球形NQ的堆积密度为1.332g/cm^(3),相较于原料提升了0.948g/cm^(3),流散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硝基胍 NQ 静电喷雾 热安全性 堆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SnSbCuFeZn高熵合金/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辛玉 潘石 +2 位作者 聂淑晴 缪畅 肖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将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导电互联的碳纳米纤维中,成功制备了SnSbCuFeZn@CNFs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有重要影响,且直接影响SnSbCuFeZn...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将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导电互联的碳纳米纤维中,成功制备了SnSbCuFeZn@CNFs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有重要影响,且直接影响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晶相、尺寸和分布,决定SnSbCuFeZn@CNFs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nSbCuFeZn@CNFs-900电极展现出优良综合性能:0.1 A/g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232.8 mA/g,循环200次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保持在786.0 mA/g;1.0 A/g时,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有433.8 mA/g;2.0 mV/s扫描速度下,赝电容贡献率高达9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SnSbCuFeZn高熵合金 碳纳米纤维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展
8
作者 刘允璞 刘威 +1 位作者 王黎明 覃小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234,共9页
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材料凭借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内部连通性和厚度可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研究制备过程简单普适、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的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综述了冷冻干燥法、层层堆叠法、湿度调控法、致孔颗... 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材料凭借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内部连通性和厚度可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研究制备过程简单普适、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的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综述了冷冻干燥法、层层堆叠法、湿度调控法、致孔颗粒溶解法等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相关制备方法的优势与不足,阐述了三维纳米纤维材料在空气过滤、油水分离、隔热保暖、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在不同应用领域性能优化的方向。最后对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制备流程简单化、工艺普适化、尺寸可控化、孔隙结构构筑可控化以及多功能集合化是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三维材料 二次成形 直接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陶瓷中空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朋超 龚静华 +2 位作者 杨曙光 马敬红 徐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1-578,共8页
陶瓷中空纳米纤维具有特殊的纳米一维管式结构,在微电子、应用催化、气体传感器和光电转换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法制备陶瓷中空纳米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同轴静电纺丝法、单针头静电纺丝法以及后处理法... 陶瓷中空纳米纤维具有特殊的纳米一维管式结构,在微电子、应用催化、气体传感器和光电转换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法制备陶瓷中空纳米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同轴静电纺丝法、单针头静电纺丝法以及后处理法在制备陶瓷中空纳米纤维方面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单针头静电纺丝法在制备中空纳米结构上存在的相转化、气体挥发和柯肯达尔效应等机理,并且对于陶瓷中空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以及不足进行了展望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陶瓷 中空 纳米纤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ZrO_2纳米纤维 被引量:6
10
作者 关宏宇 邵长路 +3 位作者 刘益春 韩冬雪 杨兴华 于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3-1415,M009,共4页
Thin PVA/zirconium oxychloride composite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ol-gel processing and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fter calcining the above precursor fibers,ZrO 2 nanofibers with a diameter of 70—100 nm were s... Thin PVA/zirconium oxychloride composite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ol-gel processing and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fter calcining the above precursor fibers,ZrO 2 nanofibers with a diameter of 70—100 nm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The ZrO 2 nano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G-DTA,FTIR,and SEM,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linity and morphology of ZrO 2 fibers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ZRO2 纳米纤维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青 谭晶 +3 位作者 李好义 丁玉梅 杨卫民 何雪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801,共4页
静电纺丝法可实现多种材料一维纳米结构的构筑,对纳米纤维的粗糙结构、直径、比表面积、堆积密度和连通性精准可控,在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在过滤、催化氧化、吸附、固定酶及物理性污染等领... 静电纺丝法可实现多种材料一维纳米结构的构筑,对纳米纤维的粗糙结构、直径、比表面积、堆积密度和连通性精准可控,在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在过滤、催化氧化、吸附、固定酶及物理性污染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扩宽纳米纤维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环境污染治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收集法测量氡浓度的两种技术路线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延亮 肖德涛 +2 位作者 赵桂芝 周青芝 单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6-378,384,共4页
基于静电收集法的连续测氡仪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静电场对带正电的氡子体的收集效率受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该方法需要进行除湿或湿度修正。对这两种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干燥管除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且测量精度高,但是... 基于静电收集法的连续测氡仪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静电场对带正电的氡子体的收集效率受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该方法需要进行除湿或湿度修正。对这两种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干燥管除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且测量精度高,但是在相同的泵流率下干燥管的空隙体积增加了测量延迟效应;使用温、湿度曲线修正,会由于温、湿度的测量而导致附加的测量误差,但延迟效应较小,且有不需要更换干燥剂的优点,特别适合于无人值守时对氡浓度的长期连续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收集 干燥管 温、湿度修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勇 陈建 +5 位作者 蒋文平 曾宪光 张华知 金永中 唐俊 牟宗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主要研究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最佳纺丝条件。实验表明:纺丝浓度18%(wt,质量分数,下同),纺丝电压22kV,纺丝速率0.0007mm/s为静电纺丝制备PVDF隔膜的最佳纺丝条件。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与Celgard的PP/PE/PP... 主要研究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最佳纺丝条件。实验表明:纺丝浓度18%(wt,质量分数,下同),纺丝电压22kV,纺丝速率0.0007mm/s为静电纺丝制备PVDF隔膜的最佳纺丝条件。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与Celgard的PP/PE/PP三层隔膜相对比,静电纺丝法制备PVDF锂离子电池隔膜形貌较好,串珠结构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VDF 锂离子电池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TiN@MnO纤维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商超群 杨海燕 +5 位作者 周新红 满忠雷 韩鹏献 姚建华 段玉龙 崔光磊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3,共7页
以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锰为起始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分别配制高分子溶液.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TiN@MnO前驱体,并经氨气处理得到了具有芯-壳结构的TiN@MnO同轴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以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锰为起始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分别配制高分子溶液.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TiN@MnO前驱体,并经氨气处理得到了具有芯-壳结构的TiN@MnO同轴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物理吸附仪分析、观察和表征了TiN@MnO同轴结构纤维,其比表面积达16 m2.g-1.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在20mV.s-1倍率下,TiN@MnO同轴纤维电极比电容保持率为2 mV.s-1倍率下的81%,充分说明TiN和MnO两种组分的协同效应提高了电极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芯-壳结构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V_2O_5微纳米棒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飞 周德凤 +3 位作者 杨国程 刘建伟 李朝辉 孟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偏钒酸铵(NH4VO3)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溶胶过程制备PVP/NH4VO3纤维,对纤维缓慢控温处理制备V2O5微纳米棒。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偏钒酸铵(NH4VO3)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溶胶过程制备PVP/NH4VO3纤维,对纤维缓慢控温处理制备V2O5微纳米棒。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技术手段对V2O5微纳米棒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V2O5微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表面形态和晶相的生长有明显影响,550℃煅烧的V2O5微纳米棒在可见光区对MB的光降解效率最高,并分析和探讨了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V2O5 微纳米棒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服装用PVDF压电传感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威 马爽 +1 位作者 韩都 徐磊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文中设计了可以用于服装的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传感器。以PVDF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PVDF纤维膜。制得的PVDF纤维膜柔软轻薄,通过扫描电镜(SEM)、XRD不同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为静电纺纤维膜并无串珠结构和缺陷,成膜晶... 文中设计了可以用于服装的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传感器。以PVDF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PVDF纤维膜。制得的PVDF纤维膜柔软轻薄,通过扫描电镜(SEM)、XRD不同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为静电纺纤维膜并无串珠结构和缺陷,成膜晶型以β晶为主;而流延法制得薄膜表面均匀,晶型为α晶。将静电纺纤维膜封装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传感器感芯,通过压电采集系统采集服装对人体正常压力下的电压,压电性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静电纺丝 压电性能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纤维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静 乔辉 魏取福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纳米纤维,经预氧化、高温炭化,制备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碳纳米纤维(CN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发现:制备的CNF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572.9...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纳米纤维,经预氧化、高温炭化,制备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碳纳米纤维(CN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发现:制备的CNF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572.9 m^2/g,平均孔径为33.6 nm。以50 m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制备的多孔CNF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33.3 mAh/g,第20次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231.8 mAh/g,充放电效率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CNF) 多孔结构 负极材料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SiC纤维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李佳艳 +1 位作者 谭毅 孙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83,93,共4页
以聚碳硅烷(PC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制得前躯体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CS/PVP前驱体纤维,经高温分解得到SiC纤维。X射线衍射证实纤维中生成了立方结构β-SiC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体纤维及煅烧后SiC纤维的形... 以聚碳硅烷(PC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制得前躯体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CS/PVP前驱体纤维,经高温分解得到SiC纤维。X射线衍射证实纤维中生成了立方结构β-SiC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体纤维及煅烧后SiC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所制备的SiC纤维直径很小,但均匀性不是很高,且表面依附一层非晶形SiO2薄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不熔化处理 静电纺丝 SI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阻燃蚕丝织物的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能测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婕 于鹏美 +3 位作者 陈忠立 孙道权 陈国强 关晋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了制备环保且阻燃性能优良的蚕丝织物,以可降解的天然物质壳聚糖(CH)和植酸钠(SP)为组装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组装液中CH和SP的质量分... 为了制备环保且阻燃性能优良的蚕丝织物,以可降解的天然物质壳聚糖(CH)和植酸钠(SP)为组装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组装液中CH和SP的质量分数均为1.0%,组装液pH=5,第1层组装时间15 min,第2层及之后每层组装时间1 min,组装层数20层。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阻燃整理的蚕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1.9%,较未经处理的蚕丝织物提高8.8个百分点。经阻燃整理后的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虽物理性能略有下降,但基本不会影响其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层层自组装 蚕丝织物 壳聚糖 植酸钠 阻燃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整理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威 关晋平 +1 位作者 陈国强 匡小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0,共7页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 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 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 W/m2和51.07 k 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和78.47%,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多巴胺 改性 静电层层自组装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