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静电传感的气固两相流测量及研究装置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超 王玉琳 张文彪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气固两相流参数的测量是国际公认的难题,针对静电传感原理的测量方法,从该方法用于气固两相流测量的发展现状和支撑该研究的装置建设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于测量方面的研究现状,分别从颗粒速度的测量、颗粒浓度的测量和静电传感器的模... 气固两相流参数的测量是国际公认的难题,针对静电传感原理的测量方法,从该方法用于气固两相流测量的发展现状和支撑该研究的装置建设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于测量方面的研究现状,分别从颗粒速度的测量、颗粒浓度的测量和静电传感器的模型及测量机理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于研究装置,从模拟和实流装置两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应用该方法实现气固两相流的有效可靠测量,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供读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静电传感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传感技术在燃煤电站煤粉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传龙 宋志英 +1 位作者 王式民 张建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燃煤电站制粉系统各燃烧器实现煤粉流量均衡分配以及风粉最佳配比,对于锅炉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静电传感技术的基本测量原理、传感器探头结构及静电传感技术在煤粉浓度、速度、流量和煤粉均... 燃煤电站制粉系统各燃烧器实现煤粉流量均衡分配以及风粉最佳配比,对于锅炉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静电传感技术的基本测量原理、传感器探头结构及静电传感技术在煤粉浓度、速度、流量和煤粉均衡控制中的应用,最后对静电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传感技术 风粉比 燃煤电站 制粉系统 优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传感技术的液压泵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启璘 孙新 文振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9-151,共3页
对液压泵的常见故障及常用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将静电传感器技术运用到液压系统在线监测中。研究了液压泵油液在线监测机制、磨粒荷电量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液压系统的油液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了磨粒浓度、大小及材质与传感... 对液压泵的常见故障及常用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将静电传感器技术运用到液压系统在线监测中。研究了液压泵油液在线监测机制、磨粒荷电量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液压系统的油液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了磨粒浓度、大小及材质与传感器测量电压之间的关系。运用静电传感器在线监测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中磨损颗粒的荷电情况,得到液压泵磨损的监测结果,验证了静电监测方法在液压泵在线监测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泵 磨损磨粒 静电传感技术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传感信号的小孔泄漏探测方法与试验
4
作者 殷逸冰 张永亮 +1 位作者 刘尊民 张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149,共8页
根据高压气体从小孔喷出时在喷出区域附近积聚大量电荷的现象,提出基于静电传感信号的小孔泄漏探测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并开展探索性静电感知试验。首先,分析气体从小孔泄漏喷出导致附近区域异常带电的机制,并引入基于静电传感的泄漏探... 根据高压气体从小孔喷出时在喷出区域附近积聚大量电荷的现象,提出基于静电传感信号的小孔泄漏探测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并开展探索性静电感知试验。首先,分析气体从小孔泄漏喷出导致附近区域异常带电的机制,并引入基于静电传感的泄漏探测理论方法;然后,针对静电信号内含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信号降噪与特征提取方法,进一步在压力管道气体泄漏试验平台开展气体泄漏喷出静电感知试验;最后,对小孔泄漏静电探测应用场景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泄漏发生时喷射气体的静电信号特征十分活跃,且信号平均峰值与喷射压力呈二次正相关,静电传感技术有望为泄漏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传感信号 小孔泄漏 知试验 特征提取 气体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信号变分模态分解和随机森林的气路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殷逸冰 文振华 左洪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5-297,共13页
气路静电监测是面向航空发动机健康诊断的全新技术,为使其后续可应用于气路故障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随机森林的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气路静电监测原理,针对静电信号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峭度-排列熵... 气路静电监测是面向航空发动机健康诊断的全新技术,为使其后续可应用于气路故障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随机森林的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气路静电监测原理,针对静电信号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峭度-排列熵重构准则的静电信号增强方法,并提出故障特征集构造方法,帮助有效提取关键故障信息;进一步通过开展燃烧室积碳、叶片-机匣碰摩、部件掉块等模拟实验,获取故障静电信号和特征集,并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故障类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试集上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且所提出新特征的归一化重要度达到0.2以上,较传统特征更高,能为基于静电监测的气路部件故障识别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气路 静电传感 随机森林 信号处理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油系统静电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志雄 王继文 左洪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7-153,共7页
针对没有考虑绝缘层对静电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改进点电荷传感模型,分析改进前后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与空间灵敏度。在滑油系统中,静电传感器监测荷电磨粒时,绝缘层厚度会影响静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荷电油液会在传感器探极上产生感... 针对没有考虑绝缘层对静电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改进点电荷传感模型,分析改进前后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与空间灵敏度。在滑油系统中,静电传感器监测荷电磨粒时,绝缘层厚度会影响静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荷电油液会在传感器探极上产生感应电荷量,影响静电传感器对荷电磨粒的监测,把油液和磨粒所带电荷极性分为相同极性和相反极性,计算了荷电油液中磨粒在探极上的感应电荷量,分析荷电油液对磨粒监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滑油系统静电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静电传感模型 荷电磨粒 荷电油液 应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fluorescence sensor based on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3-amino-9-ethylcarbazole via electrostatically assembled gold nanoparticle layer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淑珍 龙姝 +3 位作者 夏姣云 曹忠 张玲 龚福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A novel technique of immobilizing indicator dyes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and covalent bonding to fabricate optical sensors was developed.3-Amino-9-ethylcarbazole(AEC)was attached to the outmost surface of quartz g... A novel technique of immobilizing indicator dyes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and covalent bonding to fabricate optical sensors was developed.3-Amino-9-ethylcarbazole(AEC)was attached to the outmost surface of quartz glass slide via aminosilanizing the slide,crosslinking chitosan,adsorbing Au nanoparticle,self-assembling HS(CH2)11OH,and coupling AEC.Thus, an AEC-immobilized optical sensor was obtained.The sensor exhibits a wide linear response range from 7.0×10- 7to 1.0×10 -4 mol/L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5 9 for the detection of 2-nitrophenol.The detection limit and response time of the sensor are 1.0×10- 7mol/L and less than 10 s,respectively.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used sensor can be restored to the blank value by simply rinsing with blank buffer.A very effective matrix for immobilizing indicator dye is provided by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hich is adaptable to other indicator dyes with amino groups besides A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sensor CHITOSAN Au nanoparticle 3-amino-9-ethylcarbazole 2-nitrophenol indicator dy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