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动态和静态顶空法分析蜜源植物的挥发性化合物
1
作者 黄京平 郭伟华 《中国蜂业》 2014年第4期58-58,共1页
静态顶空法由于蜂蜜挥发物的浓度低并且半挥发性物质的回收低,因而还未广泛的用于蜂蜜中挥发物的测定研究中。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DHS)~定性和定量大范围的挥发物和半挥发物并且灵敏度高于静态顶空法。因此常常用来表征不同蜜源植物... 静态顶空法由于蜂蜜挥发物的浓度低并且半挥发性物质的回收低,因而还未广泛的用于蜂蜜中挥发物的测定研究中。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DHS)~定性和定量大范围的挥发物和半挥发物并且灵敏度高于静态顶空法。因此常常用来表征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地理源的蜂蜜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顶空法 蜜源植物 挥发性化合物 挥发性物质 挥发物 吹扫捕集 动态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测定连翘花的头香成分 被引量:6
2
作者 范令刚 蔡孝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测定连翘花的头香成分。方法用静态顶空法收集连翘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连翘花头香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90%,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在连翘花中主要成分依次是侧柏烯(21.9... 目的分析测定连翘花的头香成分。方法用静态顶空法收集连翘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连翘花头香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90%,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在连翘花中主要成分依次是侧柏烯(21.93%)、β-水芹烯(10.43%)、β-蒎烯(9.94%)、桉油精(9.75%)、3-异丙烯基-5,5-二甲基-环戊烯(7.62%)、β-月桂烯(5.22%)、水杨酸甲酯(5.21%)。单萜类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6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顶空法 连翘花 头香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餐饮业地沟油挥发性危害成分的GC/MS静态顶空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全常春 尹平河 +3 位作者 赵玲 单习章 张璇 余汉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应用气质联用的静态顶空方法,对精炼地沟油的易挥发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油中含有大量的烷烃(从C9到C14)和油脂氧化变质的二级产物—己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废油酯 精炼地沟油 挥发性成分 有害成分 GC/MS静态顶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辣椒食品中挥发性物质成分 被引量:7
4
作者 白露露 胡文忠 +3 位作者 姜波 姜爱丽 刘程惠 刘易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9-53,58,共6页
采用静态顶空法提取干辣椒等原料以及辣椒食品-牛肉香辣酱、猪肉香辣酱、海鲜香辣酱、鲜食辣椒酱的挥发性气体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分析辣椒及辣椒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辣椒及辣椒食品样品中共检出74种挥... 采用静态顶空法提取干辣椒等原料以及辣椒食品-牛肉香辣酱、猪肉香辣酱、海鲜香辣酱、鲜食辣椒酱的挥发性气体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分析辣椒及辣椒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辣椒及辣椒食品样品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0种,酮类17种,羧酸类9种,胺类6种,烷烃类6种,醛类4种,醇类3种,烯烃类3种,吡咯类2种,咪唑类1种,酚类1种,醚类1种,其他类1种。辣椒及辣椒食品共有5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分别为己醛、六氢-3-(2-甲基丙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己内酰胺、六氢-3-苯甲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2-氨基-N-乙基酰胺。研究可知此法可快速有效地初步判断辣椒酱中挥发性物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食品 静态顶空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份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 被引量:14
5
作者 严冬霞 高红波 《酿酒科技》 2011年第7期114-117,120,共5页
以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样品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离子强度等影响因子对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测定黄酒中香气物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分析条件为:平衡温度50℃,平衡时间20 min,样品加入量5 mL,NaCl加入量2 g。该方法在质量浓度范围... 以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样品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离子强度等影响因子对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测定黄酒中香气物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分析条件为:平衡温度50℃,平衡时间20 min,样品加入量5 mL,NaCl加入量2 g。该方法在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采用酒样增量法对黄酒中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而异丁醇、异戊醇含量却与之相反。可以考虑将醇酯比特征作为黄酒酒龄和品质的判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气相色谱 黄酒 香气成分 醇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及其贡献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珍红 林勤保 +1 位作者 景波 李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1570,共10页
为解决食品接触用纸中“异味”问题,保证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GC-MS)结合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RI)对食品接触用纸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借助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并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 为解决食品接触用纸中“异味”问题,保证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GC-MS)结合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RI)对食品接触用纸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借助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并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鉴别构成纸张“异味”的主体气味物质。在所有纸样中共检测到119种化合物,鉴别出51种挥发性气味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烷烃类、芳香烃类、烯烃类、杂环类、酯类、醚类、羧酸类等10大类。结果表明,(E,E)-2,4-壬二烯醛、壬醛、癸醛、(E)-2-壬烯醛、2-正戊基呋喃、正十八烷和苯乙烯是食品接触用纸中关键的气味物质。该方法方便且高效,可为食品接触用纸行业的工艺改进、挥发性气味检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纸 静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挥发性气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性值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分析酱香型白酒空杯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文佳 汪廷彩 +2 位作者 雷毅 刘鸿钢 邓艳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3-97,共5页
采用静态顶空与气质联用(GC-MC)技术测定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模拟品酒师感官品评过程中空杯留香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对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样品预处理的空杯... 采用静态顶空与气质联用(GC-MC)技术测定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模拟品酒师感官品评过程中空杯留香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对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样品预处理的空杯在80℃平衡15 min的静态顶空条件下,检测出酱香型白酒中空杯留香香气成分最多。在此优化条件下,共检测出酱香型白酒中空杯留香的香气成分34种,通过香气活力值(OAV)评价香气贡献情况,确定出具有香气贡献的关键化合物(OAV>1)共11种,以酯类、醛类、酸类香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留香 香气成分 条件优化 静态-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12种挥发性成分
8
作者 丁银蒙 赵亚惠 +1 位作者 柳文媛 刘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994-9000,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取葡萄酒5.00 mL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2.00 g氯化钠,顶空进样,经强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1... 目的建立一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取葡萄酒5.00 mL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2.00 g氯化钠,顶空进样,经强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12种挥发性成分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定量限为0.04~9.49mg/L,回收率为70.43%~98.75%,相对标准偏差为0.87%~9.51%(n=6)。结论本方法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即可实现葡萄酒中12种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能够有效提高分析效率,且简便快速、成本低,可以为葡萄酒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挥发性醇 挥发性酯 静态-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被引量:3
9
作者 纪增香 《河北化工》 2012年第9期81-82,共2页
建立了静态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在其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997,回收率为89.0%~107.0%。该方法简便、快速、可行。
关键词 静态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生活饮用水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静态顶空GC-MS法快速测定纺织品和皮革中的甲醛含量
10
作者 钟文倩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2期44-46,共3页
为了解决现有常规检测纺织品和皮革中甲醛含量方法的前处理部分普遍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概述了静态顶空GC-MS法在国内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情况,提出了采用自动顶空进样装置取顶空气体直接进气相色谱分析纺织品和皮革中的甲醛含... 为了解决现有常规检测纺织品和皮革中甲醛含量方法的前处理部分普遍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概述了静态顶空GC-MS法在国内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情况,提出了采用自动顶空进样装置取顶空气体直接进气相色谱分析纺织品和皮革中的甲醛含量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GC-MS 纺织品 皮革 甲醛含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皮肤分泌物气味成分分析及脱臭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伟良 陈德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537-12538,12541,共3页
[目的]研究大鲵皮肤分泌物的气味成分及其除臭方法。[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法从大鲵皮肤分泌物中收集气体,经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乙醇溶解、蛋白酶解、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臭。[结果]大鲵皮肤分泌物气味成分共有9种... [目的]研究大鲵皮肤分泌物的气味成分及其除臭方法。[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法从大鲵皮肤分泌物中收集气体,经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乙醇溶解、蛋白酶解、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臭。[结果]大鲵皮肤分泌物气味成分共有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二甲基二硫醚(C2H6S2)和8种脂类化合物;大鲵分泌物中臭味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不同方法对大鲵皮肤分泌物的脱臭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醇>复合酶解>活性炭。大鲵皮肤分泌物经过乙醇脱臭和酶解脱臭后,无臭味,均未检出二甲基二硫醚。[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分泌物 气体 静态顶空法 GC/MS 脱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薄荷油缓释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璐 肖刚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32,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了微胶囊化薄荷油的总油。用改进的Reineccuis方法测定了表面油。用静态顶空法 (SHA)测定了由 3种不同壁材制成的微胶囊化薄荷油在水中的缓释性能。加入脂类物质壁材的微胶囊化薄荷油能明显的控制香精的释放速度。
关键词 微胶囊 缓释性能 测定 静态顶空法 薄荷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薯9号复热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13
作者 宋国庆 徐瑞兰 辛世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6期43-45,共3页
使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测定不同烹饪方式加工的青薯9号在冻融后的风味物质,分析青薯9号复热时的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对青薯9号马铃薯复热时的风味物质有明显影响。烤制和微波处理的马铃薯风味物质复原度最... 使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测定不同烹饪方式加工的青薯9号在冻融后的风味物质,分析青薯9号复热时的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对青薯9号马铃薯复热时的风味物质有明显影响。烤制和微波处理的马铃薯风味物质复原度最差,冻藏过程中生鲜马铃薯和烤制处理的马铃薯会产生呋喃类物质,煮制的马铃薯会产生二烯醛类物质(3-甲基-2-丁烯醛和异戊烯醛),出现明显的异味,油炸处理可以避免产生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青薯9 风味分析 复热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对青薯9号风味变化研究
14
作者 宋国庆 徐瑞兰 辛世华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1期197-200,共4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不同烹饪方式(煮、蒸、烤、炸、微波)下的青薯9号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薯9号在6种处理方式下共产生8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芳香物质包括吡嗪、噻唑、硫醇、烯醛类和酯类芳香物。基于该技术...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不同烹饪方式(煮、蒸、烤、炸、微波)下的青薯9号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薯9号在6种处理方式下共产生8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芳香物质包括吡嗪、噻唑、硫醇、烯醛类和酯类芳香物。基于该技术建立青薯9号的风味物质图谱并进行分析,确定了烹饪加工方式对青薯9号的香气产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青薯9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