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比湖地区荒漠草地、胡杨林地土壤甲烷排放日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楠 秦璐 +3 位作者 刘东 魏雪峰 冉启阳 吕光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艾比湖地区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探讨影响土壤CH4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该地区环境因子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CH4排放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静态暗箱法结合Li-7 700快速CH4分析... 【目的】定量分析艾比湖地区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探讨影响土壤CH4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该地区环境因子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CH4排放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静态暗箱法结合Li-7 700快速CH4分析仪测定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土壤生长季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步进行气温、风速、大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观测。【结果】观测期内荒漠草地的平均通量为2.19μg/(m2·s),最大值为48.96μg/(m2·s),最小值为-38.58μg/(m2·s);胡杨林地的平均通量为-0.96μg/(m2·s),最大值为36.15μg/(m2·s),最小值为-16.82μg/(m2·s)。荒漠草地CH4排放具有较明显的昼夜变化,呈双峰曲线;胡杨林地则不明显。荒漠草地、胡杨林地土壤CH4通量排放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荒漠草地甲烷通量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胡杨林地,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地表温度与甲烷通量相关性不强;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与甲烷通量日变化之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观测时间内的甲烷排放通量几乎为负通量,表明土壤以吸收CH4为主,故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均是甲烷的吸收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胡杨林地 静态暗箱法 土壤甲烷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