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的改进弹簧分形模型
被引量:
14
1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83-88,共6页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推导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使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给出结合部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根据文献[10]的机床结合部法向变形量-压应力的经验幂律关系形式,推导界面静弹性刚...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推导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使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给出结合部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根据文献[10]的机床结合部法向变形量-压应力的经验幂律关系形式,推导界面静弹性刚度、总载荷的表达式.工程粗糙表面的算例表明,总法向刚度-载荷曲线与文献[10]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深入研究分形和提取结合部参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接触界面
静弹性刚度
表面微观形貌
改进分形几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
被引量:
12
2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2,330,共5页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整机的理论模态。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以机床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7.8%~17.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接触界面
静
弹性
法向
刚度
域扩展系数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刚度性能评价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超
叶伟
+2 位作者
张克涛
黄风立
张伟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运用螺旋理论和应变能方法研究了具有2R1T三自由度的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的静弹性刚度性能,模型考虑了杆件和关节的柔度。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得到分支的约束螺旋系;其次,基于材料力学得到分支中杆件的应变能,通过映射分支约束螺旋系...
运用螺旋理论和应变能方法研究了具有2R1T三自由度的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的静弹性刚度性能,模型考虑了杆件和关节的柔度。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得到分支的约束螺旋系;其次,基于材料力学得到分支中杆件的应变能,通过映射分支约束螺旋系到铰空间得到关节的应变能,通过汇总杆件、关节的应变能和卡氏定理得到与约束螺旋系对应的分支紧凑刚度矩阵;最后,通过虚功原理得到机构的总体刚度矩阵。采用有限元商业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定义弹性元件存储的应变能与总应变能之比作为应变能因子指标,给出了应变能因子指标在规则工作空间的四维切片分布图,从应变能的角度定量评价了各弹性元件对机构刚度性能的影响程度,给出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全局应变能因子指标。本研究为定位对机构刚度性能影响最大的弹性元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应变能
静弹性刚度
模型
刚度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的改进弹簧分形模型
被引量:
14
1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机构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83-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273)
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KJ2012B013)
文摘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推导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使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给出结合部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根据文献[10]的机床结合部法向变形量-压应力的经验幂律关系形式,推导界面静弹性刚度、总载荷的表达式.工程粗糙表面的算例表明,总法向刚度-载荷曲线与文献[10]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深入研究分形和提取结合部参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固定接触界面
静弹性刚度
表面微观形貌
改进分形几何理论
Keywords
stationary contact interface
static elastic stiffness
surface microtopography
improved frac-tal geometric theory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
被引量:
12
2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机构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出处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2,330,共5页
基金
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ZJX200605)
文摘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整机的理论模态。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以机床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7.8%~17.3%之间。
关键词
固定接触界面
静
弹性
法向
刚度
域扩展系数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分形维数
Keywords
fixed contact interface
normal static elastic stiffness
domain extension factor
size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spots
fractal dimension.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刚度性能评价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超
叶伟
张克涛
黄风立
张伟中
机构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5465)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G19E050029、LGG19E050018)
文摘
运用螺旋理论和应变能方法研究了具有2R1T三自由度的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的静弹性刚度性能,模型考虑了杆件和关节的柔度。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得到分支的约束螺旋系;其次,基于材料力学得到分支中杆件的应变能,通过映射分支约束螺旋系到铰空间得到关节的应变能,通过汇总杆件、关节的应变能和卡氏定理得到与约束螺旋系对应的分支紧凑刚度矩阵;最后,通过虚功原理得到机构的总体刚度矩阵。采用有限元商业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定义弹性元件存储的应变能与总应变能之比作为应变能因子指标,给出了应变能因子指标在规则工作空间的四维切片分布图,从应变能的角度定量评价了各弹性元件对机构刚度性能的影响程度,给出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全局应变能因子指标。本研究为定位对机构刚度性能影响最大的弹性元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应变能
静弹性刚度
模型
刚度
性能评价
Key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strain energy
elastostatic stiffness modeling
stiffn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分类号
TH11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的改进弹簧分形模型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刚度性能评价
杨超
叶伟
张克涛
黄风立
张伟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