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静动态磁共振成像比较正常青年男女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
1
作者 赵志恒 吴玥 +5 位作者 张静 杨子涛 张钦涌 王庆伟 程敬亮 车英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利用静动态盆底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正常青年男女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健康青年志愿者男性60例,女性60例,使用3.0T MRI扫描仪行静态动态盆底MRI扫描。在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矢状位T2WI图像上测量H线、M线... 目的利用静动态盆底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正常青年男女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健康青年志愿者男性60例,女性60例,使用3.0T MRI扫描仪行静态动态盆底MRI扫描。在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矢状位T2WI图像上测量H线、M线、膀胱颈(bladder neck,BN)到耻骨尾骨线(pubococcygeal line,PCL)线的垂直距离(BN-PCL)、子宫(uterus)到PCL线的垂直距离(UPCL)、肛管直肠角、肛提肌板角、耻骨前列腺角,并计算上述参数静动态差值;在静态横轴位T2WI图像上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髂尾肌厚度。比较各参数两组间差异。结果正常青年男性静态M线长度、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BN-PCL线长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男性髂尾肌厚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女性H线、BN-PCL线静动态差值明显大于男性(P<0.05)。结论静动态盆底MRI发现男性和女性肛直肠交界处、膀胱颈位置及盆底支持结构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医生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时应关注性别、个体差异,以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态磁共振 盆底 解剖学 正常青年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