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静力练习对健美训练的作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杨春元
-
机构
无锡轻工大学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58,共3页
-
文摘
健美训练的基本手段是力量练习。力量练习可分为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静力性力量练习两种。人们在日常训练中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笔者试将静力练习对肌肉力量、肌纤维增粗及循环系统的作用作充分的对比 ,并说明他们各自的特点 ;
-
关键词
健美训练
静力练习
动力练习
肌肉
林加尔德现象
-
Keywords
body building static exercises motive power exercis motive power exercises muscle blood pressure
-
分类号
G808.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静力练习法发展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基础与实践运用
- 2
-
-
作者
李岳生
-
机构
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训练研究室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1年第1期34-43,共10页
-
文摘
本文写于一九六四年九月,曾在一九六四年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上宣读,后原稿在辗转传阅中流失。近期作者重获原稿。考虑文中一些内容对当前各项目力量训练与科学研究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故全文刊出。因已时隔十六年,有的观点不免失之陈旧,重要之处已由作者在附注中根据近十年来国外的研究材料稍加说明和补充。
-
关键词
静力练习
力量训练
运动项目
优秀运动员
肌肉力量
发展力
肌肉收缩
大强度
负重练习
力量素质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论发展举重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世勇
唐照明
许军
-
机构
成都体院
西昌师专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0-87,共8页
-
文摘
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探讨和论述了发展举重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动力性力量练习法(包括以克制性工作为主的重复法、强度法、极限强度法、极端用力法和以退让性工作为主的退让练习法)、静力练习法、电刺激法等训练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机制,对发展其它项目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训练方法
举重运动员
最大力量
练习法
静力练习
退让性工作
极限强度法
克制性工作
动力性
力法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举重力量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 4
-
-
作者
黄明强
-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调查分析法对举重力量训练中的若干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文章阐明了举重力量训练的特点、原则及方法,指出在力量训练中要建立静力性练习、克制性练习与退让性练习的合理比例关系,特别要加强肌肉快速收缩对抗最大负荷的爆发力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进行综合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监测与评定。
-
关键词
举重
力量训练
静力性练习
克制性练习
退让性练习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爆发力
-
Keywords
strength training
weightlifting
biomechanics
biochemistry
-
分类号
G88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橡皮带拉力练习
- 5
-
-
作者
福.卡莱尔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73年第15期34-36,共3页
-
文摘
为什么要进行这些练习?为了达到优异的游泳成绩,增强旨在正确进行各种姿式的游泳中所需的手臂和肩部的肌肉力量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一点是在陆上的阻力练习中采用合适的练习。进行过多的陆上练习对游泳训练来说是浪费时间,是不好的,甚至有害于快速游泳。需要增强的是合适的肌肉和肌肉内的合适的肌纤维群。我们不需要练成大块的肌肉,而是需要对游泳来说有效的肌肉。优秀运动员身上没有鼓鼓的肌肉,实际上它们反而是有害的,会破坏流线型,特别是对女运动员来说。不正确的技术,如“肘下沉”“划不到水”,追其根源,往往在于力量太弱。
-
关键词
陆上练习
带拉力
游泳成绩
肌肉内
女运动员
动作
优秀运动员
游泳训练
橡皮带
静力练习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TL液压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系列
- 6
-
-
作者
杨津森
林锦洪
-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慈湖体育器材厂
-
出处
《体育科学》
1985年第1期74-75,共2页
-
文摘
TL液压多功能器械系列根据液压控制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可进行“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目前,我们已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的有:TL-101型和TL-102型二种液压联合器械(图一、图二)、TL-01型(下蹬架)、02型(推举架)、03型(提拉架)、04型(卧蹬架)、21型(后蹬架)、22型(膝屈伸架)等单个练习器械,已初步形成了TL液压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系列。一。
-
关键词
多功能
力量训练器械
力量练习
自动控制
等动练习
液压联合
静力性练习
不同性质
动力性练习
技术鉴定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力量素质的教学与训练(续一)
- 7
-
-
作者
吴谦
赵石玉
王翠芝
-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0年第3期44-48,共5页
-
文摘
(二)发展绝对力量的方法 1、静力性练习法: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大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所负的重量越大,由肌肉的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也就越强。
-
关键词
力量素质
举重运动员
负荷强度
静力性练习
绝对力量
最大负荷
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
负荷量
发展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推举力量训练不可少
- 8
-
-
作者
宋文壮
-
机构
山东举重队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74年第5期12-13,共2页
-
文摘
推举取消后,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没有推举比赛了,两臂力量可以少练一些,过于偏重了腿力、腰力的训练,而忽略了上推力量的训练,虽然有时也安排一些两臂力量的练习,也是采用组数少、强度小、附带练练的方法,结果两臂上推力量不仅不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反而下降了15—20公斤。尤其是新队员,两臂上推力量更差,一般能挺举120公斤的,上推力只有60公斤左右,上挺和上推竟相差60公斤,对上挺分腿支撑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推举取消后,在腰力训练中,我们虽然安排了鞍马负重腰肌、腹肌、侧肌的练习,但大强度的出胯静力练习停止了,因而也造成了伸胯肌群力量的下降。过去运动员推举预姿静力练习160公斤可做8—12秒,而现在110公斤做8秒身体就发抖,支持不住。
-
关键词
上挺
推举
静力练习
大强度
运动员
肌群力量
力量训练
辅助练习
上推
不利影响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女子健美操教学中形体训练要素及内容
被引量:7
- 9
-
-
作者
傅小惠
吉莎丽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医学院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99-200,共2页
-
-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形体课
动力性练习
健美操动作
吊肩
静力性练习
搬腿
人体形态
神经系统机能
练习形式
-
分类号
G831.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女子足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策略1例报告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檀志宗
李男
刘新宇
任雪
-
机构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
文摘
1病例资料
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员,15岁,身高166 cm,专项训练5年。2012年6月训练中发生非接触性左侧膝关节损伤,经过MRI诊断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半月板部分撕裂,于2012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实施手术,在全麻下行膝关节ACL重建、髁间凹成形术。
-
关键词
足球运动员
女子足球
膝关节损伤
外侧半月板
专项训练
内侧副韧带
Lysholm
康复计划
静力性收缩练习
身体接触
-
分类号
G84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排球运动员要积极防治颈椎病
- 11
-
-
作者
沈散英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6,共3页
-
文摘
一、颈椎病严重威胁着排球运动员颈椎病是排球运动员的职业病之一。对国家女排十名队员的调查表明,发病率高达百分之百。此类病患给运动员带来难以言述的痛楚,轻者受不适之扰,重则使运动寿命中途夭折。
-
关键词
排球运动员
颈椎病
发病率
颈部
力量训练
力量练习
防治
静力练习
直接影响
女排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初一男生的引体向上教学
- 12
-
-
作者
杨万斌
-
机构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60-62,共3页
-
文摘
前言目前,城市中学生普遍上肢力量差,特别是初一男生。根据解剖特点,这一时期肌肉生长主要向长度发展,肌纤维较细,因而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
-
关键词
引体向上
上肢力量
肌纤维
分解教学法
练习方法
动静结合
练习步骤
绝对力量
力差
静力性练习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女子武术运动员骨盆形态调查
- 13
-
-
作者
石玉琴
沙川华
戴毅华
郭栩
袁琼嘉
谭进
杨进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72-79,共8页
-
文摘
一、调查目的从事不同运动项目训练,对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武术运动对女子骨盆形态结构影响较大,臀部较一般女性大(如臀围、骨盆各径),并且有下“吊”现象(臀部最突出点的位置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武术界的注意。为了客观认识经过专业武术训练的女子运动员与一般女性的骨盆形态结构相比较的特点,为武术训练提供参考数据,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
关键词
骨盆倾斜
武术运动员
耻骨联合
坐骨结节间径
显著性差异
形态结构
人体
武术训练
腰椎
静力性练习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排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手段汇编
- 14
-
-
作者
钱家棵
王志升
蔡希秦
董国仁
马焕南
孙彰荣
-
机构
福州排球集训训练组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74年第16期12-23,共12页
-
文摘
(一)上肢力量和肩的柔韧性训练:1.双杠杠端收腹引体。2.双杠杠端支撑屈臂推起,连续作。3.双杠支撑摆动。4.双杠杠端瞪足起成直臂支撑(图1)。
-
关键词
收腹
柔韧性训练
杠铃
行进间
实心球
静力练习
肋木
续作
体前屈
仰卧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对举重基本技术与身体训练的几点看法
- 15
-
-
作者
黄强辉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74年第5期6-9,共4页
-
文摘
在举重基本技术训练中要注意静力姿势的正确性作举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肉需要进行等长和等张收缩。就动作来讲,运动员需要作静力和动力动作。例如抓举,粗略地讲,在预备姿势中,全身肌群处于等长收缩;在作提铃第一阶段,伸髋肌和两臂屈肌是处于等长状态,而伸腿肌是处于动力状态;在下蹲支撑杠铃时,全身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在起立收腿时,上身肌群仍处于等长收缩,而下肢进行等张收缩。在作挺举动作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群也同样需要进行上述两种形式的收缩。因此,在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培养运动员静力姿势的正确性和动力动作的协调性。
-
关键词
运动员
全面身体训练
技术动作
提铃
等长收缩
预备姿势
举重
等张收缩
协调性
静力练习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