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土体-沉管隧道反应机制研究
1
作者
程新俊
徐琨鹏
+3 位作者
景立平
崔杰
李亚东
梁海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53,共11页
目前地下结构静力推覆试验仅限于土层一致变形,缺乏面向土层相对变形作用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试验方法。为此,设计了局部推覆试验机制,开展了土体-沉管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沉管隧道、场地土的变形与受力特征,揭示了接头失...
目前地下结构静力推覆试验仅限于土层一致变形,缺乏面向土层相对变形作用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试验方法。为此,设计了局部推覆试验机制,开展了土体-沉管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沉管隧道、场地土的变形与受力特征,揭示了接头失效模式,探讨了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因柔性接头的作用,对场地的适应性强,随着土层相对变形的加剧,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管节相同埋深处受到的土压力差最大可达71.6 kPa,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接头失效时,破坏现象主要集中在靠近推覆端管节剪力键处,其层间位移角达1/223,而远离推覆端管节仅为1/1024;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场地土挤密、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及接头失效3个阶段,场地土挤密阶段管节本体刚度维持较好,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发展缓慢,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阶段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突破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仍发展较缓,接头失效阶段,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可达3.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仅为0.67。研究成果可为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分析与地震风险评估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抗震
沉管隧道
静力推覆模型试验
接头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山岭隧道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卢钦武
关振长
+2 位作者
林林
吴淑婧
宋德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18-2326,共9页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向西部丘陵重山地区推进,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衬砌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以常规二车道公路隧道(V级围岩段)为原型,开展山岭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地层位移、地层应变、围岩压力随推覆距离的变...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向西部丘陵重山地区推进,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衬砌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以常规二车道公路隧道(V级围岩段)为原型,开展山岭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地层位移、地层应变、围岩压力随推覆距离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衬砌-地层相互作用可分为挤密、倾覆、裹挟3个阶段。倾覆阶段地层以起拱线为支点环向绕流,裹挟阶段地层带动衬砌发生整体位移。起拱附近线地层以径向挤压为主,形成挤压变形区,拱肩附近地层则以环向挤压为主,形成滑移变形区。左右两侧围岩压力的响应规律恰好相反,即右侧挤压区的围岩压力较左侧大,而右侧滑移区的围岩压力较左侧小。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反应位移法的山岭隧道抗震计算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
静力推覆模型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
围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土体-沉管隧道反应机制研究
1
作者
程新俊
徐琨鹏
景立平
崔杰
李亚东
梁海安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5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008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520201050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2168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392)。
文摘
目前地下结构静力推覆试验仅限于土层一致变形,缺乏面向土层相对变形作用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试验方法。为此,设计了局部推覆试验机制,开展了土体-沉管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沉管隧道、场地土的变形与受力特征,揭示了接头失效模式,探讨了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因柔性接头的作用,对场地的适应性强,随着土层相对变形的加剧,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管节相同埋深处受到的土压力差最大可达71.6 kPa,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接头失效时,破坏现象主要集中在靠近推覆端管节剪力键处,其层间位移角达1/223,而远离推覆端管节仅为1/1024;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场地土挤密、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及接头失效3个阶段,场地土挤密阶段管节本体刚度维持较好,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发展缓慢,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阶段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突破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仍发展较缓,接头失效阶段,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可达3.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仅为0.67。研究成果可为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分析与地震风险评估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地下结构抗震
沉管隧道
静力推覆模型试验
接头
变形模式
Keywords
anti-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immersed tunnel
static pushover model test
joint
deformation mode
分类号
TU3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山岭隧道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卢钦武
关振长
林林
吴淑婧
宋德杰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18-232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278399)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1J01599)。
文摘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向西部丘陵重山地区推进,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衬砌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以常规二车道公路隧道(V级围岩段)为原型,开展山岭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地层位移、地层应变、围岩压力随推覆距离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衬砌-地层相互作用可分为挤密、倾覆、裹挟3个阶段。倾覆阶段地层以起拱线为支点环向绕流,裹挟阶段地层带动衬砌发生整体位移。起拱附近线地层以径向挤压为主,形成挤压变形区,拱肩附近地层则以环向挤压为主,形成滑移变形区。左右两侧围岩压力的响应规律恰好相反,即右侧挤压区的围岩压力较左侧大,而右侧滑移区的围岩压力较左侧小。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反应位移法的山岭隧道抗震计算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
静力推覆模型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
围岩压力
Keywords
mountain tunnel
lining-stratum interaction mechanism
static pushover model test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ground pressure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土体-沉管隧道反应机制研究
程新俊
徐琨鹏
景立平
崔杰
李亚东
梁海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山岭隧道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卢钦武
关振长
林林
吴淑婧
宋德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