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霉胺药片中青霉胺含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金磊 兰翠玲 +1 位作者 李海龙 曹庆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青霉胺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将Fe(Ⅲ)还原Fe(Ⅱ),Fe(Ⅱ)能与2,2′-联吡啶形成桔红色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4nm,据此提出了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青霉胺药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pH 4.5的0.2 mol·L-1乙酸-... 青霉胺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将Fe(Ⅲ)还原Fe(Ⅱ),Fe(Ⅱ)能与2,2′-联吡啶形成桔红色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4nm,据此提出了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青霉胺药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pH 4.5的0.2 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量为2.5mL;②0.2g·L-1氯化铁溶液用量为2mL;③1g·L-1 2,2′-联吡啶溶液用量为2.5mL;④显色时间为5min。青霉胺的质量浓度在26mg·L-1以内间接地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mg·L-1。采用此法测定了青霉胺药片中青霉胺含量,所得测定值与标示量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青霉胺 青霉胺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青霉胺的制备研究
2
作者 孙曰圣 肖文清 +3 位作者 虞华 周蓉 张浦 章志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4-736,共3页
研究了以D-青霉胺为原料经酰化、拆分、水解制得L-青霉胺的工艺过程。运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乙酰-D、L-青霉胺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以及讨论了水解时间、盐酸浓度对L-青霉胺的产率和光学纯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酰化条件:n(D-青霉胺):n... 研究了以D-青霉胺为原料经酰化、拆分、水解制得L-青霉胺的工艺过程。运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乙酰-D、L-青霉胺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以及讨论了水解时间、盐酸浓度对L-青霉胺的产率和光学纯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酰化条件:n(D-青霉胺):n(乙酰氯)=1∶2,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75°C;最佳的水解条件:盐酸浓度为15%,水解时间为2 h;总产率为30.3%,光学纯度为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青霉胺 酰化 水解 L-青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和DL-青霉胺的太赫兹时域光谱 被引量:28
3
作者 吉特 赵红卫 +4 位作者 张增艳 葛敏 王文锋 余笑寒 徐洪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9-1162,共4页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D-、L-和DL-青霉胺的研究发现,三种样品在0.2THz到1.8THz波段的吸收光谱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THz吸收光谱能够鉴别青霉胺对映异构体,这一特点将可以用于青霉胺药物的检测.本文利用纯D-、L-青霉...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D-、L-和DL-青霉胺的研究发现,三种样品在0.2THz到1.8THz波段的吸收光谱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THz吸收光谱能够鉴别青霉胺对映异构体,这一特点将可以用于青霉胺药物的检测.本文利用纯D-、L-青霉胺的THz吸收光谱,对D-、L-青霉胺混合样品的THz吸收光谱进行拟合,证明可以用THz光谱定量分析混合样品中D-、L-青霉胺的相对含量.这项研究为手性药物分子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也对深入了解手性药物与生物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D-、L-、DL-青霉胺 对映异构体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利军 钟招亨 +3 位作者 陈其锋 冯军 孔红星 吴健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8-870,877,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O×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O×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L^(-1),对8.0×10^(-5)mol·L^(-1)的青霉胺进行7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已应用于青霉胺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测得值一致。在青霉胺片中加入6×10^(-5)~2×10^(-4)mol·L^(-1)青霉胺标准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8%~104.4%之间。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机理也作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测定 流动注射 高碘酸钠 过氧化氢 青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青霉胺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8期467-470,共4页
基于青霉胺分子中的巯基(-SH)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Fe(Ⅱ)与K3[Fe(CN)6]反应生成于74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可溶性普鲁士蓝KFe[Fe(CN)6],通过测定普鲁士蓝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青霉胺的含量,从而建立了准确、快速的铁氰化钾-三氯化铁光度... 基于青霉胺分子中的巯基(-SH)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Fe(Ⅱ)与K3[Fe(CN)6]反应生成于74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可溶性普鲁士蓝KFe[Fe(CN)6],通过测定普鲁士蓝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青霉胺的含量,从而建立了准确、快速的铁氰化钾-三氯化铁光度法测定青霉胺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实际药品中青霉胺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铁氰化钾 三氯化铁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胺激发试验应用于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饶娆 程楠 +1 位作者 叶群荣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1年第5期676-678,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以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国外研究资料认为,不同...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以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国外研究资料认为,不同人群WD的发病率为15~30/100万,患病率为1/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激发试验 肝豆状核变性 早期诊断 尿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青霉胺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欣荣 李勇 涂常青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建立了准确、简便、快速的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青霉胺的新方法,详细探讨了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青霉胺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SiO_3^(2-)与Mo_7O_6-24反应生成的硅钼杂多酸[H4Si(Mo_3O_(10))_4]被青霉胺分子中的巯基(... 建立了准确、简便、快速的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青霉胺的新方法,详细探讨了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青霉胺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SiO_3^(2-)与Mo_7O_6-24反应生成的硅钼杂多酸[H4Si(Mo_3O_(10))_4]被青霉胺分子中的巯基(—SH)还原为硅钼蓝[H4Si(Mo_3O_(10))_2-(Mo_3O_9)_2],在最大吸收波长730nm处通过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青霉胺的含量。该方法用于青霉胺片中青霉胺的含量测定,其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硅钼杂多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胺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宪强 张文同 石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观察青霉胺预防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均于其右侧腹膜固定乳胶片一块 ,按预先设计分别用青酶胺、几丁糖、透明质酸钠和右旋糖酐进行不同处理后关腹 ,并给予相应喂养。术后 7d ,14d剖腹观察粘连情... 目的 :观察青霉胺预防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均于其右侧腹膜固定乳胶片一块 ,按预先设计分别用青酶胺、几丁糖、透明质酸钠和右旋糖酐进行不同处理后关腹 ,并给予相应喂养。术后 7d ,14d剖腹观察粘连情况 ,对粘连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种实验用药对腹腔粘连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青霉胺与几丁糖疗效基本相当 ,作用时间长、效果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和右旋糖酐 ,其中右旋糖酐的作用比较差。结论 :青霉胺腹腔留置预防腹腔粘连作用持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腹腔粘连 小鼠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剂量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尿排铜曲线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温兆春 王如明 +2 位作者 孙文秀 王学禹 丁兆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0,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内多采用锌剂和青霉胺治疗。文献报道及教科书均认为青霉胺剂量为20mg(kg·d),每日分2~3次口服。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多于治疗过程中被迫停药。为此,近2年来,我们采用两种剂量青霉胺予以治... 肝豆状核变性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内多采用锌剂和青霉胺治疗。文献报道及教科书均认为青霉胺剂量为20mg(kg·d),每日分2~3次口服。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多于治疗过程中被迫停药。为此,近2年来,我们采用两种剂量青霉胺予以治疗,并分别观察其排铜曲线及副作用,以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青霉胺 尿排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亚硝基-N-乙酰基-D,L-青霉胺二肽分子中S—NO键断裂能的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鑫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9-1572,共4页
利用滴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适当的热力学循环测定了乙腈溶液中7个S-亚硝基-N-乙酰基-D,L-青霉胺二肽化合物中S—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其能量范围分别为234.5~246.2kJ/mol和101.6~122.1kJ/mol.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亚硝基硫醇化合... 利用滴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适当的热力学循环测定了乙腈溶液中7个S-亚硝基-N-乙酰基-D,L-青霉胺二肽化合物中S—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其能量范围分别为234.5~246.2kJ/mol和101.6~122.1kJ/mol.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亚硝基硫醇化合物更容易通过S—NO键的均裂释放NO自由基(NO).通过热力学循环对7个亚硝基硫醇化合物自由基负离子中S—NO键的异裂能和均裂能进行估算,能量范围分别为19.2~35.5kJ/mol和~4.2~22.6kJ/mol,表明这些自由基负离子在室温下不稳定,容易通过S—NO键的异裂释放出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亚硝基-N-乙酰基-D L-青霉胺 S—NO键能 自由基阴离子 滴定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青霉胺的膳食剂量对大鼠体内铜锌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虹 青山赖孝 宋焕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研究实验分别将0.1%,0.2%,0.3%,0.4%,0.5%和1.0%的口服D-青霉胺混合在膳食成分中让实验大鼠通过摄食自然摄取,旨在寻求一种更为简便和人道的治疗途径,并探讨其有效移除大鼠体内铜元素的最适膳食剂量.实验结果发现0.... 研究实验分别将0.1%,0.2%,0.3%,0.4%,0.5%和1.0%的口服D-青霉胺混合在膳食成分中让实验大鼠通过摄食自然摄取,旨在寻求一种更为简便和人道的治疗途径,并探讨其有效移除大鼠体内铜元素的最适膳食剂量.实验结果发现0.3%和0.4%D.青霉膳食可以显著地移除大鼠肝脏和血清中的铜元素,而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0.3%~0.4%被认为是D-青霉胺最适的膳食剂量.研究结果还表明铜和锌在大鼠肝脏内的代谢途径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青霉胺 膳食剂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青霉胺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4-1505,共2页
青霉胺是由青霉素水解制得,临床使用的是其右旋体(D-青霉胺)。D-青霉胺毒性较小,早期文献所报告的毒性是由于使用卜型或DL-型所引起的。青霉胺最初主要用于治疗Wilson病、胱氨酸尿及重金属中毒,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青霉胺是由青霉素水解制得,临床使用的是其右旋体(D-青霉胺)。D-青霉胺毒性较小,早期文献所报告的毒性是由于使用卜型或DL-型所引起的。青霉胺最初主要用于治疗Wilson病、胱氨酸尿及重金属中毒,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肝炎以及对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有预防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分光光度法 间接测定 WILSON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金属中毒 视网膜疾病 临床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研究与评价
13
作者 王晨 高婕 +2 位作者 刘英 陈涛 许明哲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采用恰当的评价参数以各器官中药时曲线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研究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单次口服青霉胺250 mg,人体内静脉血中药物达峰浓度(C_(max))模型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分别为3.172和3.050μg·m L^(-1),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分别为22.928和23.549μg·h·m L^(-1),模型计算和文献结果间决定系数(r^(2))为0.947,模型与文献结果一致;进一步计算单次给药24 h内肾脏、肝脏、心脏、肌肉和脑部C_(max)分别为4.962、4.783、2.385、1.641、0.616μg·m L^(-1),AUC_(0-24 h)分别为35.863、32.518、17.240、12.003、4.450μg·h·m L^(-1)。结论口服青霉胺片在相应器官中药物浓度分布有差异,应根据用药目的进行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优选在空肠部位具有更大比例溶液状态的制剂可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有效性水平。本方法可用于青霉胺及其制剂有效性评价,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影响药物有效性各因素的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有效性评价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威尔逊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测定青霉胺 被引量:2
14
作者 党珍珍 纪得勇 +3 位作者 田锐 马红燕 孙雪花 李皓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3-1428,共6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青霉胺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体系pH、反应时间、Au NPs和钙黄绿素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 87... 利用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青霉胺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体系pH、反应时间、Au NPs和钙黄绿素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 87×10^(-7)~1. 68×10^(-5)mol·L^(-1),检出限(3S/N)为6. 87×10^(-8)mol·L^(-1)。该法用于青霉胺药品中青霉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钙黄绿素 青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疗法 甲氨喋呤 青霉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法测定D-青霉胺与镉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6
作者 莫国■ 迟庆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用pH滴定法测定镉与D-青霉胺螯合物稳定常数。该常数未见文献报道,所测结果为Ig^cβ_1=11.52(25℃,μ=0.1),比已报道的镉与DL-青霉胺配合稳定常数Ig^cβ_1=10.92稍大。
关键词 稳定常数 青霉胺 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和亚硝基乙酰青霉胺体外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17
作者 杨霞 杨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多沙唑嗪 亚硝基乙酰青霉胺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胺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18
作者 李鹏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9期573-573,共1页
病冽:患者,男,20岁,于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及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常在走路时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能自行控制,坐立时出现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右侧明显,无肢体抽搐,无明显头晕,头疼,
关键词 迟发性过敏反应 豆状核变性 青霉胺 治疗 肢体抽搐 双下肢 左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摘要)
19
作者 Suarez-Almazor M E Spooner C +1 位作者 Belseck E 陆才生 《循证医学》 CSCD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1背景 D\青霉胺是一种青霉素衍生物,最初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及肤氨酸尿症。
关键词 青霉胺 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青霉素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量子点“开关”的构建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昆 陈林情 +2 位作者 赵慧凯 王益林 秦泽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以CdCl2·2.5H2O,Na2SeO3和NaBH4为反应物,制备巯基丁二酸稳定的CdSe量子点。在合成的量子点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铜离子,铜离子结合于量子点表面而使其荧光猝灭。在猝灭后的体系中加入青霉胺,由于青霉胺能使结合于量子点表面的铜离子... 以CdCl2·2.5H2O,Na2SeO3和NaBH4为反应物,制备巯基丁二酸稳定的CdSe量子点。在合成的量子点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铜离子,铜离子结合于量子点表面而使其荧光猝灭。在猝灭后的体系中加入青霉胺,由于青霉胺能使结合于量子点表面的铜离子释放出来而使量子点的荧光恢复。据此,建立了一种CdSe量子点"开关"测定青霉胺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2μg/m L,检出限为0.031μg/m L。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青霉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铜离子 青霉胺 荧光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