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周围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石板墓文化、井沟子文化、水泉文化、毛庆沟文化、西园文化、桃红巴拉文化、呼鲁斯太文化、骟马文化。水泉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毛庆沟文化存在少量农业经济,其余文化均为游牧经济,显示中国北方长城...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石板墓文化、井沟子文化、水泉文化、毛庆沟文化、西园文化、桃红巴拉文化、呼鲁斯太文化、骟马文化。水泉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毛庆沟文化存在少量农业经济,其余文化均为游牧经济,显示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经济形成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间联系密切,不仅与中原交往频繁,而且与欧亚草原东部地区联系广泛,与欧亚草原西部也有较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青铜时代早期三足青铜酒器的祭祀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108,共6页
青铜时代早期的三足青铜酒器——爵、斝、角,是最早一批出现的青铜礼器。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可知,爵、斝、角均为祼礼时所用的祭器,而非饮酒器。三足与器底的结构又决定了三类器具备加热酒的功能,在举行祼礼时,加热器内的鬯酒,使香气挥... 青铜时代早期的三足青铜酒器——爵、斝、角,是最早一批出现的青铜礼器。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可知,爵、斝、角均为祼礼时所用的祭器,而非饮酒器。三足与器底的结构又决定了三类器具备加热酒的功能,在举行祼礼时,加热器内的鬯酒,使香气挥发上升,或将鬯酒灌于地下使香气阴达于源泉,从而达到用酒之馨香享于神的目的。西周中期之后三足酒器——爵、斝、角消失,以“鼎簋”为核心的礼器制度形成,其背后反映的是商、周两阶段祭祀观念上的转变,即由早期从酒之馨香享神到西周中期后以食物馨香享神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早期 三足酒器 功用 祭祀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伊塞克 拉哈特东南墓地早期铁器时代M1发掘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岩 +6 位作者 苗轶飞 赵汗青 路智勇 Mukhtarove Gulmira T.H.Toybaev Tulegenov Turaly Kurbanali Zhazira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F0002,共11页
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队,在拉哈特遗址东南墓地发掘1座中型墓葬,该墓葬保存完好、构筑过程清楚,时代当属于早期铁器时代。同样形制的墓葬在中国伊犁地区的伊犁河上游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反... 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队,在拉哈特遗址东南墓地发掘1座中型墓葬,该墓葬保存完好、构筑过程清楚,时代当属于早期铁器时代。同样形制的墓葬在中国伊犁地区的伊犁河上游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反映出中哈两国游牧文化的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拉哈特遗址 墓葬 早期铁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匈奴时期》评介
4
作者 王大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文化比较研究 考古学家 欧亚草原 青铜时代 匈奴 早期 北方 科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金属使用--从技术与资源角度探讨
5
作者 蔺诗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2,共14页
西北地区是连接中原与欧亚草原、中亚的关键枢纽。本文系统收集了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铜器的分析数据,尝试讨论冶金技术面貌和资源利用特征。新疆早期主要接受西西伯利亚地区较为成熟的冶金业影响,从红铜逐渐发展到锡青铜,砷铜制品及... 西北地区是连接中原与欧亚草原、中亚的关键枢纽。本文系统收集了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铜器的分析数据,尝试讨论冶金技术面貌和资源利用特征。新疆早期主要接受西西伯利亚地区较为成熟的冶金业影响,从红铜逐渐发展到锡青铜,砷铜制品及技术约在公元前1700至1600年从河西走廊向西传播进入新疆东部。河西走廊中部西城驿遗址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砷铜生产与使用中心。青海东部与甘肃南部分布齐家文化,多种交叉的外来资源汇聚,符合文化中间地带的身份特征,满足西北地区与中原冶金术交流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青铜时代早期 合金技术 铅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概念管锥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青铜时代 中国文明 早期文明 青铜文化 学者 起源 事实 概括 含混 理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早期铁器的年代——以西藏西部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吕红亮 赵振 +1 位作者 李帅 杨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或有可能早至公元前8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且至少在公元3世纪存在本土冶铁证据。对比周边地区的铁器考古资料,西藏地区早期铁器技术的传入或与新疆和克什米尔地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早期金属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皮央·东嘎墓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古利克萨伊岩画的发现与研究
8
作者 任萌 李钰 +1 位作者 马健 王建新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F0003,共11页
2014年8—9月,中国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对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的古利克萨伊岩画进行了调查,该岩画内容丰富,绘画精美,是研究当地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 2014年8—9月,中国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对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的古利克萨伊岩画进行了调查,该岩画内容丰富,绘画精美,是研究当地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古利克萨伊岩画的构图、分期等问题进行研究。根据绘制技法和绘画内容的不同,可将古利克萨伊岩画分为四期,前三期彩绘岩画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第四期的岩刻画应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产物。古利克萨伊岩画与阿勒泰地区和印度地区的彩绘岩画内容、风格相似,应与两地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利克萨伊岩画 旧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手掌印 动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西南部2023年中蒙联合考古调查简报
9
作者 王建新 Ц.图尔巴特 +1 位作者 那嘎·特尔巴依尔(照相) 王禹夫(文\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6,共12页
2023年7~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蒙古国西南部的科布多省,记录了科布多省中南部区域古代遗存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联合考古队重点勘查了6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和墓地,获得了诸如赫列克苏尔、岩画等遗存的信息,为以后学界在... 2023年7~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蒙古国西南部的科布多省,记录了科布多省中南部区域古代遗存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联合考古队重点勘查了6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和墓地,获得了诸如赫列克苏尔、岩画等遗存的信息,为以后学界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赫列克苏尔 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塔尔加尔县加纳勒克墓地M1、M2发掘简报
10
作者 孙周勇 MukhtarovаGulmira +8 位作者 丁岩 王阳阳(测绘摄影) 魏铖 加那尔·巴尔斯汉 Kurbanali Zhazira Tulegenov Turaly Rinat Zhumatayev 王阳阳(线图) 祁玉庭(线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F0002,共8页
2023年6~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掘了哈萨克斯坦塔尔加尔县加纳勒克墓地的2座封堆墓,其封堆保存较好,可清晰揭示出先堆高台、后挖墓室、再覆土(铺石)的封堆构筑方式。部分墓室出土随葬品... 2023年6~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掘了哈萨克斯坦塔尔加尔县加纳勒克墓地的2座封堆墓,其封堆保存较好,可清晰揭示出先堆高台、后挖墓室、再覆土(铺石)的封堆构筑方式。部分墓室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器、铁器和金饰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认为2座墓葬均属于早期铁器时代塞人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早期铁器时代 封堆墓 塞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华泉 《史学集刊》 1985年第3期72-78,共7页
著称于世的中国青铜文明,鼎盛于殷周,在商代二里岗时期已具相当规模。然而,在此之前的中国铜器面貌如何?中国青铜时代起始于何时?中国历史上是否曾有一个制造、使用红铜的时代,即铜石并用时代?以及中国早期青铜文明及其渊源是一元的,还... 著称于世的中国青铜文明,鼎盛于殷周,在商代二里岗时期已具相当规模。然而,在此之前的中国铜器面貌如何?中国青铜时代起始于何时?中国历史上是否曾有一个制造、使用红铜的时代,即铜石并用时代?以及中国早期青铜文明及其渊源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些重大的课题,历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自五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近十年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重要的契机。最近,学术界、尤其是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和严文明同志提出的论著,推进了这类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与研究 早期铜器 铜石并用时代 考古发现 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 冶金史 中国历史 二里岗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及发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志俊 《文博》 1996年第6期30-37,55,共9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商代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品,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铸造技艺引起史学、冶金、工艺等各界学者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寻其起始、探其发展方面多有见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期铜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商代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品,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铸造技艺引起史学、冶金、工艺等各界学者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寻其起始、探其发展方面多有见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期铜器相继发现,学界研究早期铜器的文章时有发表,其中涉及青铜器起源、年代、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早期铜器 齐家文化 青铜 红铜器 山东龙山文化 青铜时代 二里头遗址 考古研究所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器是否商周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13
作者 杜建民 《齐鲁学刊》 CSSCI 1993年第4期71-74,共4页
史学界习惯于把商周时期称为“青铜时代”。然而,对“青铜时代”这一概念文化义蕴的理解,却并未取得共识。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演进序列中的三大阶段,商周... 史学界习惯于把商周时期称为“青铜时代”。然而,对“青铜时代”这一概念文化义蕴的理解,却并未取得共识。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演进序列中的三大阶段,商周社会处于青铜时代,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青铜器。例如,有人断言:“大量发现的商、西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青铜时代 商周青铜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冶铸技术 考古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墓地发掘简报
14
作者 王永强 袁晓 +1 位作者 田多 阮秋荣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F0002,共18页
新疆吉仁台沟口墓地清理的86座墓葬包括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石棺墓、竖穴土坑二层台墓和地面葬,墓葬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至清代中期,其中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是该墓地的主要使用时期。吉仁台沟口墓地墓葬形制变化明显、... 新疆吉仁台沟口墓地清理的86座墓葬包括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石棺墓、竖穴土坑二层台墓和地面葬,墓葬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至清代中期,其中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是该墓地的主要使用时期。吉仁台沟口墓地墓葬形制变化明显、遗存丰富,为伊犁河上游该时段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吉仁台沟口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考古60年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昆声 胡习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云南省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各类文物已近30万件,云南考古学因具有明显的地方民族特色而自成体系,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
关键词 云南考古 古猿化石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南诏 大理 元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石锄初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国庆 徐光辉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222-225,412,共5页
生产工具的制作技术优劣、种类的多寡是判别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不同时代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尺度,也是探索当时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要手段。因此,对生产工具的研究,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生产工具的制作技术优劣、种类的多寡是判别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不同时代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尺度,也是探索当时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要手段。因此,对生产工具的研究,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仅就我国东北地区诸考古文化中所发现的石锄,对其定名、分类、安柄方式、用途、地区差异及年代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石锄的定名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个别地区延至铁器时代的诸考古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生产工具 青铜时代 考古文化 新石器时代 制作技术 铁器时代 地区差异 初步探讨 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蟹地湾遗址的考古分期及文化内涵──为怀念刘敦愿先生而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商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43,共12页
Xiediwan Site,locating at the east bank of Dagyshan Island,is an important remains inHongkong.It has met five excavations from 1968 to 1979.After analysing the materials from the published articles,this essay puts f... Xiediwan Site,locating at the east bank of Dagyshan Island,is an important remains inHongkong.It has met five excavations from 1968 to 1979.After analysing the materials from the published articles,this essay puts forward that humanhad lived in this site 6000 years ago and their activity became more frequ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Bronze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遗址 青铜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 香港中文大学 青铜 文化层 墓葬 大梅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伊吾峡沟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玉忠 尼加提 +5 位作者 周晓明 玉素甫 习通源 任萌 马健 亚合甫·江尼加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5,F0002,F0003,共11页
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伊吾县吐葫芦乡峡沟的一处古代墓地,共清理墓葬7座、房址3座。根据墓葬和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初步分析,该墓地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该墓... 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伊吾县吐葫芦乡峡沟的一处古代墓地,共清理墓葬7座、房址3座。根据墓葬和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初步分析,该墓地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该墓地的发现尤其是积石墓的发掘,为认识东天山北麓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分布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游牧聚落 积石墓 石围居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萌(文\绘图) 邓金田(文\绘图) +3 位作者 马健艾合买提·牙合甫 蒋晓亮 王建新 马健(拍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里坤 石人子沟 盆状石堆墓 扰乱葬 早期铁器时代 殉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砚铁 郑秀山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85-96,共12页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最北部,人口三千三百余万,面积四十六万余平方公里,列东北三省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省内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和绥芬河等。这里地域辽阔,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最北部,人口三千三百余万,面积四十六万余平方公里,列东北三省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省内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和绥芬河等。这里地域辽阔,雨量丰沛,阳光充足,土质肥沃,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从遥远的古代起,做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就用自己辛勤的双手,耕耘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地区 农业生产 生产工具 黑龙江省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东北地区 早期铁器时代 松花江 黑龙江流域 农业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