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的军队?通过战斧对其文化进行另一种诠释
1
作者 谢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42,共1页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德国中部的这些遗存和它们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士英雄"到形成在组织精英领导下有组织的专业军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时代 文化 军队 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诠释 战斧 军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我国的铜石并用时代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6-48,共3页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器仍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遗址 考古学文化 铜器 略述 天然铜 文物考古工作 龙山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西走廊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益民 杨谊时 +4 位作者 张影全 赵博 李明 张波 郭波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3,共7页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800~3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存 籽粒特性 河西走廊 西灰山 东灰山 新石器晚期 青铜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小林行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4-78,84,共16页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学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已成为引人关注的课题。为此,有必要把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研究论著介绍给国内读者。从本期起将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已故著名日本学者小林行雄的《日本考古学概论》的译文。
关键词 原史时代 弥生时代 日本 石器时代 人类学 考古学 遗迹 青铜器时代 贝丘遗址 先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
5
作者 孙培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62,共2页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人员 校对工作 校对者 校勘学 理校法 自得其乐 校对实践 校是非 青铜器时代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虫小技”的虫不是昆虫
6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I0010-I0010,共1页
“雕虫小技”里的“虫”不是昆虫,而是虫书。虫书也叫鸟虫书,是以篆书为主体的一种美术字体。开始它只是篆书笔画之外连缀一些鸟或虫的形状,后来发展到以鸟虫形状代替篆书笔画。中国青铜器时代末期,铜器上常用鸟虫书作为纹饰,常见... “雕虫小技”里的“虫”不是昆虫,而是虫书。虫书也叫鸟虫书,是以篆书为主体的一种美术字体。开始它只是篆书笔画之外连缀一些鸟或虫的形状,后来发展到以鸟虫形状代替篆书笔画。中国青铜器时代末期,铜器上常用鸟虫书作为纹饰,常见于戈矛剑之类。钟铭也有。较早的有:吴王子于戈,吴王僚即位(公元前526年)前作;楚王孙渔戈,楚司马子鱼(卒于公元前525年)作;宋公栾戈(公元前514~前45年);楚王畲璋戈(公元前488~前435年);蔡侯产剑(公元前471~前457年);越王勾践剑(公元前496~前46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 越王勾践剑 鸟虫书 篆书 形状 笔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地重游——再回安曼
7
作者 刘宝莱 《阿拉伯世界》 2005年第5期48-49,56,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商贸中心 阿拉伯半岛 沙特阿拉伯 青铜器时代 人类文明史 巴勒斯坦 不同时期 以色列 叙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